所有孩子都是家长的心头肉,舍不得让自己的孩子受苦受难,可是有这样一位母亲,她坚定地将自己的唯一儿子送上前线,为了将侵略者从我国赶走,为了保证我国今后的繁荣昌盛,高速发展。不畏自己日后艰难,她决定让儿子去参军,这是一位多么伟大的母亲啊!
这就是我国开国中将刘忠的母亲,可是当二十年后,二人再次团聚,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自己的母亲竟然在沿街乞讨,看到这令人心寒的一幕,刘忠内心中充满了无尽的内疚与悔恨,摩挲着母亲已经枯槁的双手,只能痛哭大喊“儿子大不孝啊”
一、刘忠生平
刘忠从小长在农村,家里很贫苦,说是吃糠咽菜也不为过,连爷爷的棺材钱都是东拼西凑出来的,曾有一年,病重的父亲拿出攒了很久的钱,为了过年让家里改善伙食,买了一小块猪肉,可是这一点点的希望都被地主们抢走,所以刘忠痛恨他们痛恨欺压百姓。
刘忠的母亲深知学习知识的重要性,她即使借钱也供刘忠上了三年私塾,最终还是迫于生活的压力选择退学,去学一门手艺来谋生,十二岁的时候,刘忠就退了学,当起了泥瓦匠的学徒,可是没有什么拜师礼,师傅怎么能教出看家本领。
当时在街上刘忠看到战士们一路都在帮助百姓,帮助他们拿回被地主掠夺走的东西,刘忠也想成为像他们一样的人,于是一颗种子悄悄种下,看着和自己命运相同的人被迫害,受欺负,这颗种子逐渐生根发芽,他要加入战士们的队伍!
刘忠是家里的独子,当他把想法告诉父母的时候虽然遭到了父亲的反对,但却还是被母亲毅然决然地送上了前线,为了国家而抛头颅洒热血,贡献出自己的青春,母亲在他启程之前告诉他战争不胜利,国家不胜利,你不许回来,这也坚定了刘忠的信念。
刘忠谨记母亲的教诲,从最基层的士兵做起,通过自己一路的打拼努力,成长得足够优秀,先后历任军需长、队长和政委等职务,到长征时期,他已经成为了侦察科科长,在刘忠的带领下,我军多次突破敌人的封锁线。
刘忠的战功赫赫,骁勇善战,驰骋沙场,是我军中声名远扬的虎将,数十年戎马生涯功勋卓越,更在建国后授予开国中将的军衔,一路都在想着报效国家,以繁荣国家为己任,放下儿女情长,家长里短,一心沉浸在革命事业当中。
但是铁汉柔情,说他不思念远在福建上杭老家的母亲是不可能的,养育自己二十余年,他放下一己私欲,舍小家顾大家,由于自己工作的特殊性,与母亲二十多年没有见面联系,同乡人以为刘忠早就去世,建国后,刘忠忍不住心中的思念,叫人回乡寻亲,找寻母亲的下落。
二、刘忠功绩
长征时期,作为军中的先发部队,他英勇无畏,奋勇向前,为后方的大部队引领前行正确的方向,更令人佩服的是,当时他的官衔已经不小,但是他还可以跟战士们一起甄别草地中的野菜是否能吃,如同神农尝百草一般,逐个鉴别。
后来一系列的战争中,刘忠功不可没,奋勇杀敌,屡立奇功,得到了中央领导的高度赞许与信任,也多次得到了嘉奖,看着各种战役的胜利,对刘忠的夸赞最多的是功不可没。
三、儿子大不孝啊
说到不孝的第一反应,是针对于那些明明有能力去赡养父母,却没有付诸行动的人,百善孝为先,这是老祖宗留下的话,不论怎么讲,赡养父母,孝顺父母,陪伴父母是作为儿女最基本要做的一件事情,可是刘忠将军却没有做到,二十年里他一直在为国家效力。
当寻到刘忠将军母亲的时候,她已经瘦骨嶙峋,正在沿街乞讨,本身家境就贫寒,唯一的儿子也背井离乡去参军,家中没有劳动力,即使自己想要去通过劳动,年事已高也力不从心了,只能出此下策。
没有一个子女可以看到母亲是这般的落魄,此刻的心情是二十年未见的激动,也是对母亲的内疚与自责,才喊出那句话“儿子大不孝啊”但是刘忠的母亲并不在意这些,她关注只有的心心念念的儿子平安的回来了。
刘忠将军为了弥补之前的二十年,于是决定将母亲接到北京好好赡养,不论工作有多忙,都会尽快完成,赶快回家陪母亲说说话,聊聊天,自然母亲也知道刘忠的心意。
每一位母亲都不想成为子女的负担,更何况刘忠的母亲是一位坚强独立,骄傲有远见的女人,她口上说是不想留在大城市,不适应,想回家乡,的确,远离那个孕育自己成长的地方多少会不舍的,但是更多的是因为他不想儿子因为自己耽误工作,给他添麻烦。
刘忠的母亲终究还是离开了刘忠的身边,回到了家乡,刘忠时常会给母亲写信寄钱,希望这样可以填充母亲的内心,乡亲们对于自己这个小村庄中出了这样一位英雄同样也感到自豪与骄傲,也帮助刘忠在各个方面帮助他的母亲。
四、总结
刘忠的母亲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她懂得以大局为重,正所谓仁孝两难全,身为儿子他是不孝的,他将母亲独自留在家乡,让她没有任何依靠,以至于看到了瘦骨嶙峋的母亲沿街乞讨,不得不惹人红了眼眶,让人心疼,但作为开国中将,他是仁义的,为中国创造了现在的和平。
刘忠和母亲都是幸运的,在那个乱世之中还有团聚的时候,同样人们也是幸运的,有这样舍己为人的先辈为人们现在的生活在努力,人们应该对他们有着敬畏之心,向英雄烈士们致敬,感恩他们无私的付出,用无数的汗水与鲜血换来的安逸生活。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