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至民国时期各省所铸银币,不仅品种丰富,面貌多样,更具有浓郁鲜明的地方特色,作为系列收藏和专题辑合的良好素材,被藏家热衷追寻,历久不衰。

广东钱局于西洋机器造币之初,为抵制外国银元,经过两年的筹备,在光绪二十五年(1889年)正式铸造“广东七三反版”银币系列。广东钱局“广东七三反版”银币系列由英国伯明翰喜敦造币厂制模,为广东钱局自行铸造的新式中国机制银币,乃中国近代机制银币的开山之作,因生产时间极短,存世甚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七三反版

之后,在光绪十五年(1889年),两广总督张之洞采纳英国汇丰银行建议,停铸面值七钱三分的银币,改铸七钱二分。1890年正式开造广东省造光绪元宝库平七钱二分、三钱六分、一钱四分四厘、七分二厘、三分六厘银币样币全套五枚,俗称“广东七二反版”,是第一套在中国制模铸造的机制银币,但仅铸造少量样币并未发行,每种面值均存世极罕,堪称中国近代机制银币殿堂级珍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七二反版

一般认为七三反版与七二反版,都造于1889年(光绪十五年)。同年11月27日(十一月初五),户部尚书张之万等之《汇丰银行代铸银圆请准予试办》折中认为洋文“中外商民行使均易辨认”,“惟将洋文列于中国年号之内,体制尚有未合”饬令改刻。

1890年(光绪十六年四月十六日)两广总督折《广东已开始铸造银圆》:“遵即督饬局员转饬工匠另置钢模,将洋文改凿蟠龙文外,正面改刻广东省造等字。于本年开炉试铸。”并将七二系列大小银圆五种各10枚分装二匣呈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批日期是1890年8月1日(光绪十六年六月十六日)。由此观之,广东钱局最初生产之通用银圆的模具系利用喜敦厂提供的制模工具进行修改,故形式与反版系列相同,正面全部汉文的标准版多处特征与反版近似,俗谷称“喜敦版”,可谓广东龙洋名品。是中国货币真正意义走入机制币时代的开篇之物。

喜敦版”其主要特征是正面的“库”字的“车”、“钱”字的“金” 及“造”字的“告”等直笔不出头,两侧花饰为中心有凹点的十字形。背面英文KWANG-T UNG的中间为短笔花饰形状与正面同,细分尚有多种变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广东“喜敦版”三钱六分、七钱二分

“喜敦版”存在流通版和样币版两个版别,流通版虽然并不是样币性质,但是大多工艺精湛,类镜面。同时样币版为精抛光镜面工艺,极为精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广东“喜敦版”七钱二分样币

样币“喜敦版”的精整度明显高于普通喜敦版流通银币,以精抛光镜面版底铸造,龙面立体高耸,正面中文字口劲拔凌厉,内齿整饬,齿边规整,压力十足。

据孙浩老师编著的《中国近代机制币章》一书记载,此种币面极其光亮精美的喜敦版PROOF级币样,是广东钱局在英籍驻厂技师指导下,选用经抛光的模具及坯饼特别制作,彼时作为呈样或赠送贵宾之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