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万历十七年,明神宗朱翊钧就不在群臣面前露头了,一直持续到万历四十八年驾崩,时间跨度是31年。
所以后世才有万历“是不是死了”的阴谋论。
这一段时间产生了十名首辅,难不成从申时行到方从哲,大家都在各自的官位上孤独的发光发热,还像爱心天使一般共同小心翼翼地守护着一个惊天的秘密?
说到这里其实BUG已经涌现出来了,这十位首辅是怎么上位的?在万历“已死”的前提下,他们是小范围内的商议妥协,发挥民主集中制排队上的位?他们“摸着石头过河”的手法,也太多高端超前了!
题目虽然是个伪命题,但还是有有心人去深挖万历不上朝的秘密,郭沫若先生就是其中一个,随着定陵的“重见天日”,郭沫若先生从身体健康这种现实角度解开了这个秘密。
明神宗朱翊钧的遗骨右腿有残疾,呈现弯曲状,明显比左腿短了七公分左右,还是个严重驼背。
这还怎么上朝?还在申时行当首辅时,万历帝的腿疾就被申时行记录下来(《诏对录》),“足心疼痛、步履艰难”,而且越来越严重。
这绝不是个小问题,古代上朝的制度,群臣是要先到,皇帝后到,这样才能统一的行跪拜礼,皇帝绝不可以先坐在龙椅上,等着一个个朝臣进来,轮流行礼,那样场面跟赶集的热闹劲儿也差不多了。同样,退朝时,也必须皇帝先走一步,朝臣再行礼,目送皇帝离开,皇帝不可能安坐龙椅,让大家屁股集体对着他。倒是可以倒退走,小规模见面会好实施,几百号人一起倒步走,想想也知道会有大概率的踩踏事故。
所以,万历帝不上朝,并非心甘情愿,实是痛苦难耐。
当然,他不上朝也有前期册立太子的“国本案”有强烈关联,自己的一点“家事”却在群臣此起彼伏的反对下演变成一场严重政治危机,不仅成就了很多抢着挨揍的网红名臣,还连累了自己的“中兴”声誉。万历帝在气急败坏之余,还得承受腿疾折磨,又得承受群臣对自己疾病是“过于放纵”的非议,所以干脆就选择了避而不见。
万历帝的选择有点破罐子破摔的嫌疑,但不缺少报复群臣的针对性,你们不是关心这些“礼仪”方面的细枝末节吗?我就要对着干,专门颠覆现有礼仪制度,上朝是礼仪,祭祀是礼仪,甚至批示也是礼仪,凡是涉及礼仪,谢谢,当我不存在!
必须指出,不上朝,乃至不郊、不庙、不批,这些都不会严重影响国家管理体系的正常运转,明朝时期的内阁制和六部制、太监和军队、内廷与外廷,都能达到一定的平衡制约作用,不上朝不代表不理朝政,只要制度运行得当,在内阁首辅的辛苦操持下,做到控制全局,并非难以想象。
结论:此阶段的“万历已死”当是伪命题,实际上,明神宗朱翊钧懂得充分放权,不是个“文山会海”务虚类型的领导者,“万历三大征”全部发生在这段周期,可被视为万历并未不理朝政的过硬证据。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