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参考消息援引英国《金融时报》9月2日报道,德国大众汽车集团首席执行官奥利弗·布鲁姆2日警告称,欧洲汽车行业正面临“非常严峻的形势”,该公司必须“果断采取行动”。为节省开支,大众汽车集团首次考虑关闭在德国境内的工厂,并放弃在2029年前不裁员的承诺。
与此同时,在“去中国化”的杂音下,一种“始料未及”的新趋势在德国开始出现——与其“去中国化”,还不如“去到中国化”。
报道称,去年大众汽车宣布要“降本节流”,计划到2026年削减100亿欧元的成本,并实现6.5%的销售回报率。但该计划并未实现,在2024年上半年,大众品牌的销售回报率已下滑至2.3%。
在大众汽车最大的单一市场中国,其市场份额也有所下降。今年上半年,大众汽车在华交付量较2023年同期下降7%。集团营业利润下跌11.4%,至101亿欧元(112亿美元)。
大众汽车2日发表声明称,鉴于当前“极度紧张的财务状况”,不排除关闭位于德国的汽车制造厂和零部件工厂的可能性,并计划与工会代表进行谈判。大众汽车还打算终止1994年与工会签订的一项就业保护协议,违背2029年之前不在德国裁员的承诺。
布鲁姆表示,欧洲经济环境变得更加严峻,新的竞争对手正在进入欧洲市场,作为制造业基地的德国也在竞争力方面进一步落后,“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作为一家公司必须果断采取行动。”
长安街知事(微信ID:Capitalnews) 注意到,今年7月,大众表示正考虑关闭位于比利时的一家奥迪工厂——这是该企业首次提议关闭欧洲工厂,也是该企业40年来首次在全球范围内关闭工厂。
如果大众汽车关闭位于德国工厂,那将是这家成立于1937年的汽车制造商首次关闭国内工厂,也是该公司自1988年关闭位于宾夕法尼亚州威斯特摩兰的美国工厂以来首次关闭制造厂。
可能关闭本国工厂的消息传出后,大众汽车股价收盘上涨1.2%,但过去五年来其市值已缩水近三分之一,成为欧洲主要汽车制造商中表现最差的。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分析称,大众汽车在中国市场遭遇的困境,主要在于竞争力不及比亚迪等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这些中国制造商也在进军欧洲市场,与欧洲制造商争夺市场份额。
根据大众汽车最新的盈利报告,大众汽车在全球拥有近68.3万名员工,其中德国有约29.5万名员工,占到其全球员工总数的近一半。如果大众汽车最终作出这一决定,预计将引发公司与工会之间的冲突。
德国最强大的工会之一——金属工业工会(IG Metall)指责大众汽车的领导层提出了“不负责任的计划”,动摇了企业的根基,对德国就业构成严重威胁,“这种做法不仅是短视的,而且非常危险,它可能摧毁大众汽车的核心……我们不会容忍公司以牺牲员工为代价制定的计划。”
大众汽车工会已于2日向员工发出警告,并宣布将抵制关闭工厂和裁员的决定。工会主席达丹妮拉·卡瓦洛指责公司管理层未能制定出有效的战略,而是试图通过裁员来节省开支。卡瓦洛在声明中表示:“我们将坚决捍卫自身利益。我们不会关闭任何工厂。”
荷兰国际集团宏观经济研究主管卡斯滕·布热斯基表示,大众汽车考虑关闭在德工厂,凸显了德国经济停滞多年和结构性改革缺乏成效造成的影响,“如果这样一个工业巨头都不得不关闭工厂,这可能是一个迟到已久的警钟,提醒德国经济政策需要大幅改进。”
此前,出于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供应链风险等因素,有一些欧洲企业和政治家曾呼吁“去中国化”。长安街知事(微信ID:Capitalnews) 注意到,近年来,以大众汽车为代表的德企与中国的合作却在持续深化。大众汽车在中国大力投资电动汽车(EV)领域,还通过与上汽集团和一汽集团的合资企业进行生产和销售,在中国设立了多个研发中心,专注于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技术和电动汽车的研发。
彭博社发文称,大众汽车关闭德国工厂的举措可能引发欧洲汽车制造商的反思。原因很明确:在电动汽车领域,欧洲汽车制造商与中国汽车制造商和美国特斯拉公司的竞争举步维艰。
因此,与其“去中国化”,不如“去到中国化”,借助中国的市场规模和制造能力,获得新的机会和发展潜力。宝马也在中国设立了生产设施,部分车型的生产已经转移到中国。
全球最大的化工公司之一巴斯夫直接在广东建立了一个新的大型生产基地,标志着其全球生产重心的一部分向中国的转移。
这种趋势在德国多个行业中已经开始了。
栏目主编:秦红 文字编辑:宋彦霖 题图来源:新华社 资料图 图片编辑:苏唯
来源:作者:长安街知事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