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袭人,原名珍珠,是贾母身边的八大丫鬟之一。她与贾府众多的家生子奴才不同,其原本出生在平常百姓家中,因为家庭贫穷,眼看着父母饥寒交迫,在这样的情形之下,她选择了自愿卖身,给父母一条活路;于是她,与贾府签下了死契,成为了贾府之中的小丫鬟。

在贾府之中,丫鬟无疑是众多的,而在这众多的丫鬟之中,更有一批人,诸如贾府家生子奴才;陪房丫鬟,因为她们具有背景与优势,自然,在外滩这个职场中的上升通道更为容易。

在荣国府中,描述了众多的大丫鬟,比如服侍贾母的鸳鸯,服侍黛玉的紫鹃,服侍王夫人的金钏儿;服侍凤姐的平儿,而在这些人中,我们不难发现,她们都是上述我们所说的具有“特色背景”的存在。

想来,明白了这一点,我们便不难明白,袭人从贾府之中最低等的丫鬟,一步一步上升到贾母身边的八大丫鬟之一,是多么的艰难。

尤其是,以贾母的审美观而言,袭人更是一点优势也不具有;因为她,既没有老太太所喜欢的姿色,也没有老太太所喜欢的开朗性格;她之所以让老太太认可,仅仅源于两点:心地纯良、会服侍人。

在贾府之中,她先后服侍过贾母、史湘云;当贾宝玉长大后独自生活的时候,在贾母的安排下,她被派到了宝玉的身边,成为了首席大丫鬟。

可以说,袭人的成功,离不开其自身原因;但更重要的是,离不开贾母这位“伯乐”。

对于这一点,我们有理由相信,在袭人的心中,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她对老太太,是充满感激之情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只是,人心总是复杂的,昔日心地纯良的袭人,昔日感激于贾母的袭人,在“争荣夸耀”之心的诱惑下,终究一步步变成了另外的模样。

尤其是,当她看见贾母,将漂亮的、性格开朗的、有一双出色针线活的晴雯,派给了宝玉后,这种争荣夸耀之心,这种嫉妒之心达到了极点。

但是,作为服侍贾母多年的袭人,她又真切地明白,以她的条件,绝不会成了老太太为宝玉培养的“小妾”人选。

只是,追求姨娘之梦除了这条路之外,是否还有出路呢?

当然是有,那就是背主求荣,投靠王夫人。因为作为荣国府的当家人,作为宝玉的母亲,她最认可的,便是姿色平平、笨笨的丫鬟。而为了投靠王夫人,在因为金钏儿投井而死、忠顺王派长史官前来荣国府要琪官这两件事,导致宝玉遭受毒打后,借着给王夫人汇报工作。袭人仅用一个动作,便获得了王夫人的认可。

她道出了对宝玉个人作风的担忧,提议王夫人无论想出怎样的办法,将宝玉搬离大观园,并且,在其阐述的原因之中,将目标明确锁定在了黛玉的身上,也正是因为她的这番酷似“投名状”的举动,得到了当家主母的一致认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袭人道:“我也没什么别的说。我只想着讨太太一个示下,怎么变个法儿,以后竟还叫二爷搬出园外来住就好了。”
王夫人听了,吃一大惊,忙拉了袭人的手问道:“宝玉难道和谁作怪了不成?”
袭人连忙回道:“太太别多心,并没有这话。这不过是我的小见识。如今二爷也大了,里头姑娘也大了,况且林姑娘、宝姑娘又是两姨姑表姊妹,虽说是姊妹们,到底是男女之分,日夜一处起坐不方便,由不得叫人悬心,便是外人看着也……不像一家子的事。

如此言语,出现在奴才之口,原本就超越了其职责所在;更为关键的是,宝黛二人在贾母的默许下,从小一块儿长大,原本就比他人更为亲厚;当然,更重要的一点在于,让宝玉搬进大观园,是贵妃娘娘贾元春的口谕。

想来,明白了这一点,我们便不难明白,为了投靠王夫人,袭人所做出的博弈;试想,若王夫人不认可或者在听见她的这番言语之后,爆发雷霆之怒,她又是否有活路呢?庆幸的是,她给特到了王夫人的弱点,把握住了宝玉的名声在其心中的分量,最终顺利得到了她的认可。

而既然,袭人投靠了王夫人,自然,在宝玉的婚姻大事上,她需要做出明确的选择;对于这一点,最明显的细节,莫过于一下这一点。

贾宝玉惨遭贾政毒打的第二天,贾母带着众人前来怡红院看望,离开之时,在袭人地提醒下,宝玉透过窗户,叫住了宝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袭人笑道:“可是又忘了。趁宝姑娘在院子里,你和他说,烦他莺儿来打上那几根绦子。”
宝玉笑道:“亏你提起来。”
说着,便仰头向窗外道:“宝姐姐,吃过饭叫莺儿来,烦他打几根绦子,可得闲儿?”
宝钗听见,回头道:“怎么不得闲儿?一会叫他来就是了。”
贾母等尚未听真,都止步问宝钗。宝钗说明了,大家方明白。
贾母又说道:“好孩子,叫他来替你兄弟做几根。你要人使,我那里闲着的丫头多呢,你喜欢谁,只管叫了来使唤。”
薛姨妈、宝钗等都笑到:“只管叫他来做就是了,有什么使唤的去处。他天天也是闲着淘气。”

如此细节,看似一片和谐;但是,细品之下,却显然意味深长。在这个场景之中,可谓是难得的人员齐全。此时,不仅王夫人、薛姨妈、宝钗在场,贾母、凤姐等荣国府众多的有头有脸的人物都在。

而袭人,放着怡红院的众多丫鬟不用,放着贾母身边的众多丫鬟不用,偏偏邀请宝钗的贴身丫鬟莺儿替宝玉打络子,如此用心,可谓再明显不过了;或许这,也是她精心准备的对王夫人最直白的表态吧。

只是,此时的贾母,面对由她一手提拔的袭人,公然背主求荣,公然如此肆无忌惮的亲近宝钗,她又是怎样的举动呢?

对于这一节,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并不能找到,但是,在特点的时间里,有两个细节,显然提到了这一点。

第一个细节:宁荣二府元宵佳节期间,贾母对袭人的刻意刁难。

《红楼梦》第五十四回,正直元宵佳节,宁荣二府的主子相聚一堂。期间,贾母无意中发现,在宝玉的身边,仅有秋纹、碧痕这两个小丫鬟,不见袭人,于是,便有了下面的这段对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贾母因说:“袭人怎么不见?他如今也有些拿大了,单支使小女孩子出来。”
王夫人忙起身笑回道:“他妈前日没了,因有热孝,不便前头来。”
贾母听了点头,又笑道:“跟主子却讲不起这孝与不孝。若是他还跟我,难道这会子也不在这里不成?皆因我们太宽了,有人使,不查这些,竟成了例了。”
凤姐儿忙过来笑回道:“今儿晚上他便没孝,那园子里也须得他看着,灯烛花炮最是躭险的。这里一唱戏,园子里的人谁不偷来瞧瞧?他还细心,各处照看照看。况且这一散后宝兄弟回去睡觉,各色都是齐全的。若他再来了,众人又不经心,散了回去,铺盖也是冷的,茶水也不齐备,各色都不便宜,所以我叫他不用来,只看屋子。散了又齐备,我们这里也不担心,又可以全他的礼,岂不三处有益?老祖宗要叫他,我叫他来就是了。”
贾母听了这话,忙说:“你这话狠是,比我想得周到,快别叫他了。但只他妈几时没了,我怎么不知道?”

面对老太太询问袭人,王夫人第一时间站了出来,告知了贾母,袭人之所以缺席,是因为她的母亲前不久去世了,需要守孝不便前来。

只是,面对王夫人的回复,很显然,贾母并不认可,反而讲起了贾府一向的规矩:作为奴才,是讲不起“孝道”的。

好在,一旁的凤姐机灵,接过话来,声称袭人没有前来,是她的主意,为的是看护怡红院、替宝玉铺床。

老太太听了凤姐的这番话,才最终作罢。

在这里,或许有不少朋友难以理解,为何王夫人的解释贾母不领情,不接受;而凤姐的解释却接受呢?因为在这里,有一个最关键的问题:在荣国府中,谁才有“守孝”的资格?

是除了贾府正经的主子之外,唯有“姨娘”才具有这样的资格。因为在王夫人的心中,已然认可了袭人的“姨娘”之位,并且给()与其姨娘应有的待遇,仅仅没有公开其姨娘的身份罢了;但是,很显然,我们从贾母对袭人的态度而言,她并不认可袭人“准姨娘”的身份,对于她而言,袭人,依然不过是一位小丫鬟罢了。

第二个细节:晴雯被撵,王夫人向贾母首次提出公开袭人姨娘的身份。

因为“绣春囊”事件,在王善保家的唆使下,王夫人第一个拿晴雯开刀,在抄检大观园结束后不久,她便带着众人前往怡红院,将两三天滴水未进的晴雯半推半抬的撵出了贾府。

几天后,王夫人在向贾母问安的时候,见老太太心情舒畅,便汇报了晴雯被撵之事;对于晴雯被撵,老太太感到十分遗憾,因为在她看来,唯有如“晴雯”,将来或许还能侍候宝玉。但事已如此,她也仅能以一句玩笑话“既是你深知,岂有大错的”,轻轻带过了。

接下来,王夫人便借此机会,首次向老太太推出了袭人,并在言语之中,流露出了想要公开其“姨娘”身份的打算。

王夫人笑道:“老太太挑中的人原不错。只怕他命里没造化,所以得了这个病。俗语又说:‘女大十八变。’况且有了本事的人,未免就有些调歪。老太太还有什么不曾经验过的!
三年前我也就留心这件事。先只取中了他,我便留心。冷眼看去,他色色虽比人强,只是不大沉重。若说沉重知大礼,莫若袭人第一。虽说贤妻美妾,然也要性情和顺、举止沉重的更好些。就是袭人模样虽比晴雯略次一等,然放在房里,也算得一二等的了。况且行事大方,心地老实,这几年来,从未逢迎着宝玉淘气。凡宝玉十分胡闹的事,他只有死劝的。因此品择了二年,一点不错了,我就悄悄地把他丫头的月分钱止住,我的月()分银子里批出二两银子来给他。不过使他自己知道,越发小心效好之意。
且不明说者,一则宝玉年纪尚小,老爷知道了又恐说躭误了书;二则宝玉再自为已是跟前的人,不敢劝他说他,反到纵性起来。所以直到今日才回明老太太。”
贾母听了,笑道:“原来这样,如此更好了。袭人本来从小儿不言不语,我只说他是没嘴的葫芦。既是你深知,岂有大错误的?而且你这不明说与宝玉的主意更好。且大家别提这事,只是心里知道罢了。

想来,我们从贾母的言语中,不难看出,她对公开袭人“姨娘”身份这件事,态度是值得品味的;虽然并未明确反对,但同样没有明确支持;如此一幕,正如她对“金玉良缘”的态度一般,依然采取着“宝玉还小”的拖字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结:

作为四大家族之一的史家之女,贾母具有着高品位与高涵养;也是因此,她的情绪,她的应对事情的方式,显得更为沉稳,与“天真蓝”的王夫人有着明显的区别,不似她处理晴雯、金钏儿的一时冲动。

在对待背叛她的袭人这一点上,便是最好的说明了这一点;面对她的背叛,贾母选择了隐忍,但在能够打压袭人的任何时刻,老太太却会毫不犹豫地表明立场;贾母的如此做派,想来王夫人这位儿媳妇体会的最为真切,正如在贾赦讨要鸳鸯事件中,她无辜挨骂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