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万物收敛在金秋

文/陈利民

又到了金秋时节,我便想起郁达夫的一篇散文《故都的秋》,他开篇写到:“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多才多艺的郁达夫,是一个不“安分守己”的人,1934年,他虽居住在北京,但常常乐此不疲地跑去杭州、上海、青岛等地,讲学访友,饮酒作文。因此,他感悟北国的秋,有一种稠稠的“浓”,而南国的秋有一种静静的“淡”。

春耕,夏种,秋收,冬藏。

九月金秋,五谷丰登,是大地收获的季节,也是万物收敛的时节。据《春秋繁露》中说:“秋分者,阴阳相伴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也就是说,秋分这天,地球上的白天与黑夜各自平分,均占十二小时。古谚语也曰:“雷始收声,蛰虫坯户,水始涸。”秋分到了,这个时候天气渐渐变凉,雷声减少,雨量减弱,蛰虫开始纷纷钻入洞穴,准备进入冬眠。而我们人类呢?也应当尊敬自然,顺应自然,静心自持,韬光养晦。

就古代文人赞美秋天的诗词,我首当其冲地推荐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那时,王维才十七岁,就初露锋芒。他为了考取功名,步入仕途,独自在洛阳与长安之间漂泊。这天正好到了重阳节,他满怀激情,有感而发,身居他乡,思乡怀亲之情自然而然。他诗中写的“茱萸”是一种具有药效的落叶小乔木植物,在重阳节这天,家家户户都有佩戴“茱萸”的民间习俗。

中秋之后,秋水涟涟处,丹桂飘香时,有一种妙不可言的美食,那就是菊黄肥蟹。在《红楼梦》里有“红楼蟹宴”的描写,由史湘云做东,薛宝钗家买单。那天,请贾府上下老幼女眷在大观园中吃蟹赏桂。大家在席间饮酒、谈笑、赋诗、猜谜,真是良辰美景,赏心乐事。

然而,秋天也是一个多愁善感的季节。比如林黛玉,凉风侵袭她的窗户,多愁善感的她想到自己的身世,不禁泪水涟涟。她在怡红院贾宝玉寿宴上掣得的芙蓉花签的题词“风露清愁”,感叹易逝之物,又勾起她的伤感之情。

清代诗人黄景仁的《道中秋分》曰:“万态深秋去不穷,客程常背伯劳东。”诗人一生漂泊不定,沉沦下僚,却又死死抱着一身傲骨,当然发出的是愁苦之音。而宋代诗人陆游的《秋分后顿凄冷有感》曰:“今年秋气早,木落不待黄。蟋蟀当在宇,遽已近我床。”对陆游来说,今年的秋天似乎来得比往年更早,树叶尚未枯黄,就纷纷投入大地的怀抱。蟋蟀本该在房屋的角落里,忽然跳到他的床边。他感慨时光过得太快,对一个垂垂老矣的诗人来说,更是令人触目惊心。但诗人仍然具有一股狂傲之气,有理想的火种,一直在他心底燃烧,只是壮志未酬,而只好:“饮酒读古书,慨然想黄唐。”当时,南宋王朝苟延残喘,病入膏肓。诗人洁身自好,饮酒读书,黄唐之淳质,是他心中向往的桃源胜景。

我也喜欢刘禹锡的《秋词》,词曰:“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诗人以宽阔的胸襟,抒发对秋天的热忱,展示生命中的那点真气,让人感动不已。

秋天是美好的季节,大地披上金装,辛劳者果实满仓。我们应当自持收敛,归之总结,平心静气,遵守时令,颐养心性,以达来年春天。

作者简介:重庆市新闻媒体作协会员。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