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 孙璐璐 贺觉渊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中国的金融体系也历经深刻变革。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对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作出重大部署,其中对资本市场改革着墨颇多。

健全资本市场功能对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有何特殊意义?当下进行中的金融体系深刻变革对未来的金融人才、金融学科教育又提出怎样的新需求?值此第六届外滩金融峰会召开之际,证券时报记者专访了本届峰会执行主席、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常务理事、上海新金融研究院理事长屠光绍,分享他对中国金融业未来之路的看法。

向国际传递中国金融改革声音

证券时报记者:第六届外滩金融峰会召开在即,请您介绍下举办外滩峰会的初衷和今年外滩峰会的举行有何特殊意义?

屠光绍:外滩峰会连续举行6年,峰会的初衷是希望通过这个论坛聚集国内外来自于金融业、实体经济产业从业者和专家学者,围绕国际国内经济金融的发展趋势和变化进行交流,以促进金融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促进国内外更好地沟通和分享思想观点,促进各方加深对金融功能的认识。另一个目的是通过在沪举办该峰会促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提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软实力和影响力,更好展现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改革进程,传递改革声音。

经过多年的连续举办,外滩峰会的影响力不断提升,已成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重要品牌。今年的外滩峰会继续聚焦绿色金融、科技金融、数字金融、国际金融四大主题,论坛将更好发挥国际化、专业化优势,就当前金融业发展面临的问题进行深入讨论和交流。

不过,相比于往年,今年的峰会也面临一些新形势:从国内看,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均对金融如何更好服务高质量发展、建设金融强国做出部署,峰会的召开有利于更好形成各方共识,推动新形势下金融的新发展。从国际看,当今全球经济金融体系正进行深刻变革,国际经济金融形势日趋复杂,面临深度调整的压力。在这个背景下,峰会搭建一个国际交流的平台,更好促进中国金融高水平开放的“好声音”传递到国际上。

证券时报记者: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均强调要加快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您曾提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已进入3.0版,您认为3.0版推进得如何?还有哪些需要加快推进的工作?

屠光绍: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分阶段逐步推进。我认为3.0版主要有两点:一是继续补短板;二是争创新优势。我们需要解决过去1.0版和2.0版中存在的不足,例如直接融资市场的问题、国际化程度不足等。同时,也要聚焦高质量发展,抓住新的机遇,在金融五篇大文章等方面发力,这两方面的任务大方向是一致的,也是相互促进的,补短板是为新优势提供坚实基础,新优势又为补短板创造动能。

具体而言,3.0版的核心在于“五化”建设,即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绿色化、数字化。其中,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是我们长期的任务,绿色化和数字化则是根据新的发展需要提出的。

目前,“五化”建设正在推进当中,已经取得一些进展。在市场化方面,市场体系正在不断完善,市场的产品和工具也在不断丰富。在法治化方面,我们现在正在建立健全各项金融制度,特别是在当前面临制度型开放的新要求下,法治化对于金融的制度性开放显得尤为重要。在国际化方面,由于我们要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因此需要加快国际化的进程,更多参与国际金融资源配置。在绿色化和数字化方面,相关工作也已经在进行中,比如碳市场和数据市场建设进一步促进金融中心的功能提升。

总的来说,3.0版在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绿色化和数字化这五个方面都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然而,与建设金融强国及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需求相比,我们仍有很长的路要走。因此,3.0版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建设力度。

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

离不开提高直接融资比重

证券时报记者:多年来,政策层面一直强调要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您认为当前大力发展直接融资对于经济高质量发展有何重要意义?

屠光绍:提高直接融资在社会融资中的比重,是经济发展大势所趋。从融资角度看,伴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技术的进步、企业的创新转型,银行贷款等间接融资无法完全满足需求,全社会对直接融资的需求相应提升;从投资角度看,居民收入增加、财富不断积累,单靠银行存款难以满足社会庞大的财富管理需求,需要通过财富管理市场体系为财富管理提供新的渠道。

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全社会对直接融资的需求变得更大更强烈。因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是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数字经济、绿色经济更离不开直接融资的支持,金融五篇大文章每篇都需要资本市场,靠间接融资“单腿走”是走不远的。过去二十几年,政策层面一直在强调大力发展直接融资,而近年来,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的重要性显著提升。

然而,近年来直接融资占社会融资规模的比重不升反降,这与资本市场功能不完善密切相关,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缺乏基础支撑。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健全资本市场功能,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抓住了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的关键问题。可以说,健全资本市场功能是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的“牛鼻子”,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则进一步明确了健全资本市场功能的核心——投资和融资相协调,同时提出了发展长期资本、耐心资本等一系列部署,将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提供坚实的基础。

总的来看,随着经济高质量发展更多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内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但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必须要有坚实的基础——健全投资和融资相协调的资本市场功能。随着资本市场功能的不断健全,直接融资占社会融资规模的比重会逐步提升。

证券时报记者:我国融资体系以银行信贷代表的间接融资为主,您认为未来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应如何协调、均衡发展?

屠光绍:虽然健全资本市场功能是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的最基础保障,但还要解决好具体的发展策略问题。我认为其中一个重要的发展策略问题就是如何加强银行体系与直接融资市场的协调配合。我国融资体系以间接融资为主,银行体系在推动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分业经营的体制下,银行体系可以设计更好的产品和服务供给,更好支持直接融资的发展。

例如,银行资金不能进股市,但可以考虑是否更多地为股权投资机构提供贷款支持,解决股权投资机构的特定资金需求问题。还可以支持银行扩大投贷联动的规模等,在既定的法律框架下,形成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的有序联动,既推动银行体系的发展转型,又支持了直接融资的发展。

此外,我认为有必要更多发展并购贷款。提高上市公司质量,需要多管齐下,除了主动或被动退市,兼并收购也是资本市场配置资源,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重要功能,除了上市公司之间的兼并收购应给予政策鼓励和引导,为资本市场注入新活力,并购贷款也是企业收并购过程中重要的金融工具,银行可以通过加大并购贷款,做好企业收并购相关的配套金融服务,支持直接融资发展。

优化金融服务供给:

三大着力点

与三类金融人才

证券时报记者: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加强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薄弱环节的优质金融服务”, 您认为我国目前金融服务供给还存在哪些明显不足?

屠光绍:加强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优质金融服务,也可以看作就是要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我国目前的金融服务供给主要在融资体系、供给结构、金融机构服务能力三方面有进一步优化提升的空间。

一是在融资体系上,这涉及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均衡发展的问题。金融五篇大文章,篇篇都离不开直接融资,尤其是资本市场的发展,直接融资体系不发达,金融五篇大文章就很难做好。例如,作为金融五篇大文章“首篇”的科技金融,没有股权融资、风险投资等直接融资,金融很难支持好科技创新,因为股权融资,尤其是风险投资的特点对科创企业的成长是最适配的。

二是在金融结构上,要在现有的银行、保险、券商、基金等金融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结构。例如,普惠金融的供给结构就还有优化的空间,发展普惠金融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信用的风险覆盖,因此,有必要将政策性金融与商业金融结合起来,共同促进普惠金融发展,这就需要完善政策性金融中风险补偿和担保机制。

三是在金融机构服务能力方面,可以借助金融科技、数字金融的发展,增强机构在市场拓展、风险防控、服务效率等方面能力的提升。同时,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对金融机构提出了更高的跨界能力要求,这也是对金融人才提出了新要求。比如要做好科技金融,就要在技术研发、知识产权认定方面有识别能力;做好绿色金融,就要对绿色低碳认定、定价方面有专业能力等。

证券时报记者:您提到金融机构服务能力的转变对优化金融供给非常重要,请问您认为金融人才在金融机构服务能力转变的过程中起到什么作用?

屠光绍:金融强国的核心要素之一就是强大的金融人才队伍。人才是金融体系中的关键资源,因为有别于其他行业,金融是经营风险、管理风险的行业,人才起到关键作用。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过程中,实体经济在不断变化,产业结构转型、企业发展转型都在展开,其对金融服务也提出更多需要,对金融人才的要求也不是一成不变。

经济高质量发展包含三个方面的重要转型:一是发展引擎的转变,从人口规模等传统优势向依托科技创新转变。二是发展方式的转变,从过去注重经济增速到注重经济可持续发展。三是发展要素的转变,从过去依赖土地、人力、技术到现在数据也成为发展要素之一,且数据要素与其他要素不是简单的并列关系,它可以为其他要素赋能。因此,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面对科技创新,面对绿色低碳转型,面对数字经济发展,金融机构不论是战略、管理、资源配置、风险防范、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都要与之相适应。其中,对人才来说,我认为要更加注重三方面金融人才的队伍建设:

一是管理人才。金融机构管理人才是机构内部的“关键少数”,掌握着金融资源的分配,因此要真正了解实体经济变动趋势,要对经济高质量发展背后的产业结构变革有深刻了解和对金融服务需求的战略管理能力。

二是跨领域复合型人才。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需求之一就是要求金融服务的综合能力。比如无论是科技金融、绿色金融还是数字金融,都需要金融机构有更多的跨界的复合型人才。

三是要有了解企业实际运行特点、更“接地气”的人才。金融要服务实体经济,就要更了解产业、企业日常运行实情,因此贴近产业、贴近企业的“接地气”金融人才不可或缺。

人才队伍的建设,离不开教育培训体系的与时俱进。尤其是大学的金融学科教育要及时更新知识体系。我们现在金融学科的课程体系、教材内容都有些过时了。大学的金融学科要从真正培养金融人才,建设金融强国,特别是从金融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角度出发,抓紧着手完善更新课程体系和教材内容。

证券时报记者:提到金融学科,今年金融专业报考遇冷,有教授公开提到“作为金融从业人员,不应该有羞耻感”引发广泛关注讨论,您认为应该如何正确看待金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定位?

屠光绍:对于这个问题我想表达三方面观点:首先,金融非常重要。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宏伟目标,提出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就充分说明党和国家对金融在高质量发展中重要作用的高度重视。

其次,金融之所以重要,是因为金融对事关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都有支撑作用。金融五篇大文章其实对应的就是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在中文语境中,能称得上“大”的都足见其重要性,金融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重要性不断提升。然而,金融的重要性能否切实转化成金融在全社会中的影响力,又取决于这个行业本身做得怎么样,有为才能有位。金融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的,能否有效地配置好金融资源,能否提升金融服务能力,这对金融体系提出了更高要求。

最后,金融资源想要有效地配置,提升金融服务能力,就需要一个良性公平竞争的市场,要有一个正向的激励约束机制。只有通过市场竞争才能够不断地优胜劣汰,让好的金融机构、好的金融人才脱颖而出,更好地发挥正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