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青瓷,最早烧制于五代时期安徽的繁昌窑。到了北宋时,江西景德镇的影青瓷烧造技术已达到了最高水平。由于影青瓷器瓷胎洁白,釉料在高温下流动的原因,使瓷器釉薄处为白色,积釉处透青,其总特征介于青白之间,青白淡雅,色泽如玉,釉色非青非白,故称为影青瓷,亦有称之为青白、罩青的,其实都是指此类瓷器的釉色以白为主,青绿色隐约其中,如影随形的,称之为影青瓷应该是最能传达出其 神韵的。
影青瓷端庄典雅,雍容华贵,美丽而雅致,因而深得皇家贵族的青睐,成为宋乃至元代瓷器中的代表性品种之一。影青瓷的艺术魅力反映了宋代当时人们的文化审美和对自然美学的追求。影青瓷不仅色美而且具有极深的文化底蕴,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更是一种承戴历史故事和情感的艺术表迖。
宿松地理位置靠近江西景德镇,历史上水路畅通,漕运便利,故而镇德镇窑口烧制的影青瓷有不少流传到宿松,这也可以证实宿松在宋代这一时期的经济、文化是较为发达的。从巳经出土的影青瓷器看,其数量之多,在安徽县一级属首屈一指,器皿的精美也独占鳌头。其种类有碗、瓶、盒、枕、注子、执壶、佛像人物等。这些器皿造型准确生动,活泼流畅,胎釉用料十分考究,具有极高的艺术考古收藏价值。
1994年在宿松县城东郊天圣三年(122 5年)也就是宋仁宗年间墓葬里出土几十件影青瓷器,其中一件“仙人吹笙壶”尤为珍贵。酒器通高19、3厘米,口径2• 5厘米,底径9• 5厘米,为女仙吹笙造型。取材于《列仙传》王子乔吹笙凤鸣神话故事。王子乔为春秋时期周灵王之子,擅长吹笙,每当他吹笙学鸟鸣时,便会有凤鸟从天而降,随其笙鸣起舞。该酒壶壶口开于人头发髻顶端,口沿饰羽冠,脑后至肩部以两根飘带并列为壶把。直流、塑成笙状,笙与人嘴之间由一细吹管相连接,双手捧笙以固流。人身以刻划纹勾勒成袍服为壶腹,溜肩直筒,下端饰两点为双足,人物面目清秀,形态生动。其发髻、笙管、双足处饰黄褐色彩釉,开片。影青瓷“仙人吹笙壶”是一件具有独特风格的瓷噐,在原料选择、制瓷工艺、装饰纹样、人物造型,质地和完整性等方面在全国也是独一无二的。此壶制作精致,构思新颖,造型非常独特,展现了古人浪漫主义色彩,非常有情趣,为罕见的艺术珍品。1994年被由耿宝昌任组长的国家文物专家鉴定小组鉴定为一级文物中的国宝级文物。先后被收入黄山书社出版的《安馆藏珍宝》和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出土瓷器全集》其整幅照片被《中国出土瓷器全集•安卷》作为封面刊登。此壶现收藏于宿松博物馆。
1963年在隘口出土的一件莲花瓣注壶,曾藏于故宫博物馆,现藏安徽省博物馆,器物的整幅画面的彩色照片载入了《中国陶瓷史》,1992年又被邮电总局发行的《景德镇瓷器》特种邮票选中,属国家一级文物,稀世珍品。1985年7月在高岭乡姚圩麦雨岭羊角㘭又出土了一套同样的北宋时期的影青瓷注子、注碗。该器物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其温酒用的注碗口部呈莲花瓣状,花口深腹,口腹由七瓣莲花组成,足部亦有垂莲浮雕,执壶放置碗中,仅露肩部以上,壶嘴冲天,壶把妖翘,壶的颈部还饰有垂莲瓣浮雕,在壶盖上高高蹲踞着一只摇头摇脑的小狮子,形象逼真生动,其此器物通高22厘米,最大直径12厘米,注碗、执壶均通体施青白釉,色呈影青,瓷质细腻,釉面光洁,整个器物造型和谐相配,犹如一朵含苞待放的玉芙蓉,显露了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典雅风貌和浓厚的生活气息,淡雅的色彩,简洁的刻画又吐露出宋人儒雅的心境。属国家一级文物,已收入《安徽馆藏珍宝》《中国出土瓷器全集》现藏于宿松博物馆。 1988年在陈汉乡朱湾村洪河组出土了一对带盖影青刻花瓷酒罂,通高25厘米,短颈小口,配尖顶暗花小盖,溜肩、鼓腹下收,圈足底心微凹。造型规整秀丽,暗刻菊花纹饰简洁朴素,透露出古老的气息,从细腻的刻纹中,展现出匠心独运的艺术之美。通体釉薄而润泽,青色淡雅,给人以透明“影青”之美感。1988年1月8日《中国文物报》刊登文章并发表了“酒罂”图片。其它如在九城出土的莲花瓣酒盏、托,二郎出土的透明薄胎瓷鉢,隘口出土的影青刻花瓷瓶、八棱影青壶等等这里就不一一枚举。
总之,宿松出土的影青瓷不仅是一种物质的存在,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每一件出土的影青瓷器都有一段故事,它都述说着古人的智慧、情感和生活方式。宿松出土的影青瓷器大多数来自景德镇窑口,用料精细,轻薄透明,极尽工巧之能事,很多器皿都堪称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曾多次被选送到国家、省、市参加过珍品展出。如1963年出土的莲花瓣温酒壶还被选送到巴黎展出过。宿松出土的影青瓷器以其质地、造型、工艺和艺术价值不知引起过多少人的神往赞叹。她那皎好如玉的柔姿,似春天细雨中的山岚,轻纱中透出嫩绿的意绪;象秋日艳阳下的川水,明灿里闪着淡蓝的袅烟。在一次次众多出土的瓷器展览中,宿松的影青瓷总是占尽了风流。
作者简介
陈洁,1950年1月生,中共党员。退休前一直在文化部门工作。是安徽省考古家学会、文物保护技术学会、博物馆、图书馆学会会员,宿松县乡贤文化研究学会常务理事。参与编著了宿松县“历史文化丛书”“乡贤文化丛书”,文章散见于《中国文物报》及省市县报刊杂志。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