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你爱喝可口可乐吗?如果你很喜欢,那你应该十分庆幸自己生在了这个年代。因为如果在上世纪某些时候,你很有可能因为喝了一口可口可乐而被口诛笔伐,甚至“闹到中央”。那时的可口可乐,作为外资企业,身份敏感,意义特殊,可尽管如此,可口可乐也依旧选择克服所有困难进入中国,成为改革开放后第一家进入中国的外资企业。当年外资们对进入中国市场,就是有这么强的决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根据商务部最新数据,2023年中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首次出现了负增长,同比下降8%,为11339.1亿元人民币。他们为何而走?我们又该如何留下他们?今天我们重看可口可乐与中国的故事,或许能有些启迪。

1927年,可口可乐进入了中国,与著名的屈臣氏汽水公司在上海建厂合资生产。仅仅过了五年,可口可乐在上海的工厂就成长为了美国境外最大的生产厂。

正是风生水起的时候,上海市参议会第六次大会却提出一提案,剑指可口可乐,将其归类为“奢侈饮料”,提议禁止进口可口可乐原料。这下好了,原本竞争不过可口可口的上海市本地汽水厂商们群情激昂,联名写信拥护这一提案,诉苦自己饱受美货可口可乐的倾销打击,更上升高度,批可口可乐的生产和消费损伤国本!这剧情,我们今天看来也觉得熟悉。

针对这些指控,屈臣氏汽水公司立马回信,列出六点反驳:

第一,可口可乐是世界公认的普通饮料

第二,国内各汽水厂的原料都来自国外,可口可乐并非例外

第三,可口可乐销售所缴纳的货物税对国库收人贡献非常大,而且可口可乐缴纳的营业税、筵席税等其他税种的纳税额也相当可观

第四,可口可乐进口原料的价值只是售价的百分之八

第五,屈臣氏汽水公司是华商,并非洋商

第六,屈臣氏公司的所有机器等固定资产都是国人投资和经营,如果原料限制进口,那么国人商务、工人收人和生活一样受到严重打击

但一切道理都抵挡不了当时强调“企业民族属性”的热潮,原料无错,但“出生于美国”就是原罪。一时间,“抵制可口可乐”的口号响彻上海大小街头。很快,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被视为“资本主义”可口可乐全面退出了中国市场。国人再次尝到可口可乐的滋味,要等到30几年后了。

01

“进口可口可乐将有损国家尊严”

1978年12月13日,北京饭店的一间会议室里,中美两国正在紧张的进行着恢复邦交的谈判,4天后,中美双方发表了《中美建交联合公报》 ,宣布“自1979年1月1日起,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中美建交了!而谈判那天,在同一层楼的另一间会议室里,中国粮油食品进出口总公司(中粮集团的前身,以下简称“中粮”)具体负责饮料业务的孙绍金正与可口可乐方面签订协议,协议规定,美国在中国开设专厂灌装并销售。在装瓶厂建立起来之前,从1979年起,用寄售方式由中粮总公司安排销售。

一句话,可口可乐又回来了!五天后,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开始了。

可寄售刚一开始,反对信就递了上来:上海已经能够生产幸福可乐,幸福可乐能与可口可乐媲美,要求立即停止可口可乐的进口和寄售,认为“进口可口可乐将有损国家尊严”。

中粮坐不住了,怎么引进瓶汽水就领了这么大顶“帽子”?中粮赶紧给国家有关部门呈上说明:

一是不占用外汇,货物售出后才结算

二是只限销售给外宾,不影响国内市场

三是利润率高,可以为国家多创汇

四是深受外宾欢迎,有助于国家旅游事业发展

1979年4月11日,谷牧副总理批示:“此事我看可以办下去。”

寄售的路打通了,下一步建厂生产又遇到了麻烦。由于上海是可口可乐登陆中国的第一个点,于是美国方面第一时间就想到了回上海重新开设厂房。可“妾有情,郎却无意”,可口可乐想回上海建厂的消息一传开,就有上海的单位和个人在报刊杂志上公开发表文章,指责中粮引进可口可乐是“卖国主义”、“洋奴哲学”、“引进美国生活方式”、“打击民族工业”。据中粮负责可口可乐引进事项的孙绍金回忆,上海市财政局的一个干部还给中央领导写信,把事情捅到了中央。

无奈,被嫌弃的可口可乐又只能另觅他地,可当时那个年代,谁敢轻易接收这么一个“火药桶”呢?最终,时任北京市委书记林乎加拍了板,在他支持下,装瓶厂最终落脚在北京的一个烤鸭厂里。1981年4月,可口可乐终于正式投产。

很快,可口可乐又迎来了一个好消息。5月,征得国务院同意,中粮被允许将供应旅游饭店后剩余部分的可口可乐由北京糖业烟酒公司系统在北京投放市场内销。

02

“致命”的促销活动

可好景不长,改革开放初期,在首都的街头出现洋玩意儿,不少人还接受不了。接下来美国人为尽快打开北京市场所做的促销活动,更是差点断送掉可口可乐在中国的生命。1982年初,可口可乐公司与中粮北京分公司在各大商场开展促销活动,买一瓶可口可乐送一只气球或一双筷子。据考证,这是中国大陆当代市场上第一次卖场促销活动。这哪了得!一时间争论不断,惊动了政治局。

1月13日,多年主管经济、进出口贸易和市场供应工作的高层领导做出重要批示:“我认为,可口可乐不能搞内销,只能向在华的外国人出售,其他内销的立刻停止。”

30日,商业部通电全国,立即停止内销可口可乐。

至此,可口可乐再见。

但可口可乐还不死心,又找老救星中粮帮忙。当时中粮直接负责协调此事的是糖酒杂品处,该处副处长处长刘昌玺提议,以“人民来信”的形式直接向中央领导反映。他把想法告诉中粮公司主管糖酒杂品处的副总经理朱晋昌,朱说:“你敢写,我就敢签名。”信写好,两人共同签名。

信中说明北京寄售的可口可乐不仅没有花国家一分钱外汇,还为国家赚回大量外汇。而且将寄售剩余部分投放市场,一方面可丰富市场供应,同时工厂可获得可观利润,为国家创造巨大收入。

国务院副总理兼外经贸部部长陈慕华收到来信后,找了机会向万里汇报了此情况,希望中央批准内销,万里当即表示同意。陈慕华将万里的意见批在了“人民来信”上,退回有关部门。最终,商业部根据中央领导的批示,通知北京市恢复可口可乐内销,同时抄告各省商业部门。自此,可口可乐正式回到了国人的生活里。

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时,可口可乐高管动情地感慨:我们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大受益者、参与者和见证者!现今,中国市场的体量和价值,已经远胜于可口可乐初进时期,同时还有各种优待政策层出不穷,可一些外资企业们却一反常态犹豫观望。

无疑,资本当然都是逐利的,但他们不愿再经历可口可乐曾经受过的震荡与变动,利益再大,最终也须落袋为安。因此,留下外资最管用的神丹妙药,就是让他们看到中国坚持改革、坚持开放的坚定决心。

来源:香港经济导报

作者:纳婕谧 本刊首席记者

编辑:芦梦婷

审读:刘妍伶

监制:舒志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