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从小长大,都是每年寒、暑假家里人送到我身边,平时见不上,我没有好好照顾他、很亏欠他。”8月31日,暑期结束了。贾晓楠依依不舍地将孩子从工地上送往学校,孩子没哭,她眼圈泛红。
2021年,贾晓楠所在的公司中标西十高铁项目。自入场以来,她已经三年没回过家。逢过春节,也是家里人带着孩子来工地上陪她团圆。
作为中铁二十局西十高铁4标项目党支部书记,贾晓楠始终扎根施工一线,和工友们同甘共苦,践行着一名基层党务工作者的实干担当,用最美好的青春在铁路建设的浪潮中书写她的奋斗篇章。
苦耕行业十七载 稳扎稳打
图为贾晓楠带领职工共同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内容(左一)
2007年7月,毕业于中南大学的贾晓楠被分配到石太客运专线项目从事技术管理工作。期间经过不断地历练与学习,让她积累了丰富的技术、管理经验。
“那时候条件可苦了,最开始的时候就住在农户家中的偏房里,冬季毛巾冻得跟石块一样,敲都敲不开。”贾晓楠笑呵呵地说,“一同前去的好些同学都打起了退堂鼓,还好我坚持了下来,这一干就是17年。”
从石太客专、哈大客专、石武客专、西康二线、阳安二线到铁路防洪病害整治工程、西成防护项目再到西十高铁4标段项目,从技术员到项目党支部书记,这一路走来,贾晓楠用青春和汗水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
“我工作最不愿意拖拖拉拉,当天的事情必须当天干完,哪怕加班呢,要不晚上觉都睡不踏实。”贾晓楠说,“在西十这,基本都是白天去施工现场,晚上回来开会、梳理一天的工作。”
工程施工,征拆先行。2010年以来,贾晓楠长期担任各建设项目征拆工作。据了解,大型铁路项目建设均有战线长、时间紧、任务重等特征,而征拆工作在施工中显得尤为重要,是贯穿在整个施工过程中的拦路虎。
“征拆工作一般都由男同志担任,女性开展征拆工作难度巨大,需要跟村民、政府、项目部等多方交涉。”贾晓楠说,“刚开始从事征拆工作的时候,真的挺难的,可能觉得我是个女的,都显得是那么的不重视……不知道受了多少委屈,回到宿舍就哭啊,哭困了就睡了,第二天醒来又去协调沟通。”
凭借着这种不屈不挠、拼搏奋斗的精神,贾晓楠带领她的团队先后获得了多项荣誉,她本人更是被授予“陕西省建设系统五一巾帼标兵”、中国西安局集团建设工作委员会“优秀共产党员”“陕西省总工会五一巾帼标兵”等多项荣誉称号。
党建融入生产 一支部一特色
图为贾晓楠参加“支部书记季度谈”活动
2021年,贾晓楠调入西十高铁项目担任党支部书记兼副经理工作。
作为党支部书记,贾晓楠认真执行牵头抓总、当好表率。按照“抓党建、凝合力、谋发展、抓发展、夯基础、促党建”的工作思路,团结带领项目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艰苦奋斗、开拓创新。
“我们深入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金米村党支部调研走访,创建了以‘聚心’‘聚力’‘聚责’‘聚效’为主题的党建品牌,同时将品牌创建有效地融入到施工生产当中,着力打造‘一支部一特色’的西十团队。”贾晓楠说。
据了解,项目党支部将党建品牌融入到施工生产进度、成本效益管控、安全质量控制等重点任务中,以“练兵比武”劳动竞赛为载体,引导广大参建员工建功立业,推动4标项目部成为西十高铁全线首个完成电力迁改工作的单位。
为促进党建与施工生产深度融合,贾晓楠坚持“党建工作互学共进、廉政建设联防联保、文化建设合力共创”的工作机制,搭建支部“联”心“微平台”,真正把好经验、好做法、好制度共建共享共用,为项目各项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支部通过构建‘1+2+N’模式,建立领学制度,将安全教育纳入‘三会一课’规定动作当中,建立党员参加工前教育制度,确保安全教育学习开展精细化到各作业面,让每名党员自觉成为‘安全助理员’和‘安全监督员’。”贾晓楠说。
据悉,4标项目部通过设立党员创新责任站,发挥党员带头模范作用,建设了行业内最先进的高铁智能轨枕场。
家人永远是后盾 勇毅前行
图为贾晓楠(右一)为职工子女送上节日礼物
跟访期间,记者注意到了贾晓楠的孩子:礼貌、内敛、懂事。
“我白天基本都在施工现场、外面跑,也没空陪他。”贾晓楠说,“他挺独立的,吃饭、学习、娱乐,自己都可以安排得很好,不用我操心。
提起孩子,贾晓楠眼里充斥着母爱的光辉。
“小伙子今年都12岁了,长大了,有时候也会心疼我。”贾晓楠笑着说,“工地上的事情多又杂,难免烦躁。他知道后会安慰我,让我别焦虑,注意身体,很暖心的。”
通常,贾晓楠会从早上7:30忙到晚上21:00,甚至更晚,这对于她早已司空见惯,孩子也习以为常。
“有时候工期紧张,凌晨还在开会,很正常。”贾晓楠说,“所以有时候觉得,特别感谢孩子的爷爷奶奶理解我、支持我,孩子放我跟前,我也照顾不好。”
孩子上学后,寒暑假期成为母子俩维系感情的珍贵时光。
“其实我们两个人沟通还是很不错的,慢慢地他长大了就会理解我了吧,我也在尽力弥补……”贾晓楠一度哽咽。
正如她笔记本上写的那样:“笃行十七载,一载一成酌。面对任何困难和挑战,本人将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强化认识,勇担使命,主动作为,为企业和社会发展贡献不竭力量。”
本报记者 张明
责任编辑:安心 审核:杨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报料关注西北信息报微信公众号(xbxxbwx)留言或加编辑微信号:y609235490 投稿邮箱:xbxxbxmt@163.com]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