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人最大的特点,就是时间不值钱,你会发现那些思维弱势的人,他们的节奏都慢的要死。生意人讲究时间就是金钱,讲究效率,只争朝夕,干什么都要抓住时机,他们的脑子转得非常快,干什么事都是立刻行动,敢为天下先,绝不拖延,绝不拖泥带水。
越是不行的人,干个事都是拖拖拉拉,要不找这个人商量一下,找哪个人问一下,或者他们总有计划之外的事情在等着他们。
一会儿要干这个,一会儿要干那个,就是不干计划之内的事情,或者先看看别人怎么干,就怕跑人前面。
想要成事,一定先要把思维节奏练出来,杀气腾腾,宁可干错,绝不错过。凡事先行动起来,先搞了再说,别拖,别等,别慢腾腾的,否则什么好事都轮不到你。
一个不太熟的人向你借钱,可能有两个原因:其一:他就是靠这种方式来敛财的,到处结交人,然后通过借钱的方式来收割一笔。
其二:他能向不太熟的人借钱,说明熟人已经被他借遍了。
无论是哪种情况,找你借钱的人都已经准备好和你绝交了。
更扎心的是:你在大部分朋友、亲戚、熟人眼里就是个资源而已。
如果资源利用不上,联系你就没意义了。
想成为领袖,并不需要多高的智商和情商,也不需要多么出众的个人能力。
领袖精神主要体现在:当人们不抱希望时,他能充满希望。当人们内心动摇时,他能坚定信心。当人们情绪低落时,他能乐观振奋。当人们退缩不前时,他能奋勇向前。多数人连持续激励自己都做不到,更别提感召别人了。

董明珠老师近日说了,35岁找不到工作,通常是因为你的实操能力太差,跟你的文凭不相符。

换言之,刚毕业你可以用文凭混一下,因为那时候大家都没实操,但过了几年,实操能力就是你拿薪水的决定性因素,拿不出真本事,拿那张纸也没用,你只能接受低薪,而不接受的人,才会遇到35岁危机。

你觉得一个好的学校可以带给你多少东西?其实并不多,不是没有,而是不多;不是不能追求,而是要量力而行,不值当花掉那么多资源去追求。

我们这里的家长喜欢砸锅卖铁给孩子上好学校,本质上是一个甩锅行为,即这个接力棒要早点甩出去,要把资源都投入到下一代,这样自己这一代就算烂掉了,自己也尽到了责任,而且可以说是“给你投入了太多资源,才导致的我不够行”。

学历的保鲜期很短,而且即将变得越来越短,因为一旦上手以后,就得看实际效果,一个好的学校或许能带给你初期的光环和人脉,但很有限,不管是清华北大,还是哈佛耶鲁。

那有人说了,为什么有钱人都让孩子上国际学校,都花大把钱让孩子留学,甚至捐款也要上哈佛耶鲁斯坦福呢?很简单的道理:资源溢出。

对富人而言,给孩子上国际学校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他们并没有刻意省钱,也没有刻意花钱,也不会觉得自己付出了什么,就是单纯的觉得就应该这样,比如你手里有几个亿的现金,你可能还会吃路边摊,但你也不会介意路过超跑店的时候顺手提一辆,就反正有一个需求,选一个当前的最优解去满足,就行了,不会在意性价比,回报。

所以当他们捐款让孩子上了哈佛的时候,他们不会去那么精细地计算“孩子以后是不是能把这个钱挣回来”,而是“反正是花小钱,60万和600万差别不大,选最简单能实现的路径就行了”。

而一个中产给孩子规划这条路,是要付出极大代价的,不管是买学区房冲学历,还是全程国际冲眼界,回报的不确定性都极强,一个是你做了,能不能得到的问题——太多人是买了高价学区房,孩子学历还是不咋地,读了国际学校留了学,还是没什么眼界;另一个是就算得到了,有没有用的问题——你觉得有用,不代表事实上真的有用,你现在有用,不代表在他那个时候还有用。

我们现在总是说“学历的回报低”或者“留学没用”,其实它本来也没有太大用处,这些都只是中产以为富人在做,所以“孩子想有机会成为富人也得让他这么干”的幻想而已,他们也买包,也买豪宅,也买豪车,也让孩子上国际学校,觉得好像在外表上跟富人差不多了,但对富人而言,这些东西其实都只是顺便的,自然而然的选择,就跟抹布一样——而你是去追求一种精神幻觉,追求回报率的,能不走错路吗?资源才刚积累不久,还很有限的人,哪经得起这样的浪费,一波熊市就打回原形了。

所以好学校当然有用,但国人这样去追求它,神化它,那就大大的泡沫化了,清华北大毕业后几年的均值也就2w一个月,这在人群中不是不够好,而是远远远远没有达到清华北大在学府中的排序,这就是资源置换的失败。

富人的孩子有出息也不是因为读了哈佛耶鲁才有出息,富人家给到孩子真正有用的东西,是资源——资源是可以直接拿来赚钱的生产资料,那些要七弯八绕,还有巨大不确定性的东西,又怎么能叫资源呢?

比尔盖茨为什么从哈佛辍学?因为哈佛的毕业证不是资源,他妈妈给的第一笔订单才是资源,而你就算散尽家财让孩子从哈佛毕业,给不了订单,也是白搭。

都说房子贬值得快,但你要跟这么糟践有限的财富去比,那还不如给房子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越是强者,边界值越高。边界清晰,彼此都不吃亏。

我一直都是默认看我们这个号的人,起码是想要改变自己的。所以有时候会用变强、强者这种字眼,有些人觉得我在恐弱。事实上一个恐弱的人,根本就不配谈上变强。

变强有一个很充分的前置条件就是允许一切发生。因为你不允许,天地也本不全。

人终归是渺小如尘土的,一代又一代,你无法跟别人比结果,只能跟自己比结果。

所以成为一个强者,是自己永远比过去的自己拥有更进一步的成效。至于需要到什么程度,这取决于每个人的目标与欲望,不取决于旁人的凝视与评价。

要一个人不在意别人的评价,要一个人不活在别人的眼光中,难度不亚于登天。但有一个原则倘若能把握住,就能拥有一名真正强者的心态。那就是树立边界感,或者也叫做分寸感。边界感为什么如此重要?

你成事的任何因素都脱不开跟人打交道,而人与人之间印象最好的时候往往就是初次见面,人生若只如初见。

每一段关系的初见就跟会客一样,你好茶、好水、好言相奉,彬彬有礼。你去看跟伴侣、孩子、父母、同事、老板、客户等,都是这样。相敬如宾,温文尔雅,没有撕心裂肺,也没有那么多的怨恨,愤愤不平。

只要有人的地方,绝杀江湖的利器就是建立边界感,边界值越高,心态就越平稳,人自然也会减少熵增。

你认真思考一下,任何一段关系,但凡边界感消失之后,那就是越来越失去了分寸。伴侣第一次约会给你买了贵重的礼物,你很开心。

但是倘若结婚之后,每年你们结婚纪念都收到一样的贵重礼物,你只会觉得是应该的。如果恰逢某一年有什么特殊情况,破产失业了,没有给,你不高兴了。

因为在你的心里觉得,你的就是我的,我的依然还是我的。

为此大吵一架,结果轻则冷战几天,重则婚姻破裂,实际上是相当不划算的事情。一个人边界感没有,分寸就消失了。

很多人之所以处理不了同事关系,老板关系、孩子关系就是因为很多东西你习惯成自然,久而久之就觉得是理所当然,应该是必然。

丈夫觉得妻子就应该放弃事业,在家帮忙照顾孩子跟自己的父母,凭什么呢?

为人父母,天然地觉得孩子就属于你吗?你让干嘛就得干嘛,你让人家学画画就画画,你让人家不跳舞就不让,你让人家别穿裙子就不穿,凭什么呢?

你是老板,你让员工每个人都跟你一样为这个岗位鞠躬尽瘁,每天熬到半夜,凭什么?每个月几千块薪水?

人不能痴心妄想,老是打着“为你好”的旗帜,然后颐指气使,说到底这不是这么正大光明,都是自私的本性在作祟,你最好不要骗自己。

没有人能为别人的一生负责,如果有,只能是为你自己一生负责。

当网络本身就是一个很没分寸感的地方,彼此不认识,匿名渐渐就让边界感失去了。但我很清楚地知道,在网络上口无遮拦的人,实际上打出来的话很多在现实生活中根本说不出口。

所谓的边界感,也是建立在价值对等的基础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