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南通远洋配套/威海重工科技在南通举办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 “海盾”品牌新产品发布会,隆重推出了目前造船行业内最大打印宽幅的高速全幅面划线印字智能设备。
图源:南通远洋船舶配套
南通远洋配套/威海重工科技执行董事、党委书记王建致开幕词,就“海盾”高速全幅面划线印字智能设备的背景和应用进行了介绍。该智能装备成功应用了新一代智能制造信息技术,每台设备标准配置64个PZT喷墨压电陶瓷喷头,打印速度最高可达到50m/min,可完成二维码、图片和线段等的高速打印,解决了目前一些国内现有设备只能划线、国外一些设备只能喷码的单一应用问题,实现了喷码与划线的有效功能融合,一次喷印即可完成全部作业,极大地提升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同时,还可根据船厂钢板年用量及预处理效率进行定制化配置,提供个性化服务。
图源:南通远洋船舶配套
南通远洋配套/威海重工科技由两家企业重组整合而来。
据了解,南通远洋船舶配套有限公司为中国远洋海运集团—中远海运重工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成立于1999年,公司总部位于江苏南通,现有南通工厂、大连工厂及多个协作工厂。业务范围包括工程类(EPC)(常规货船内装工程、海工内装工程、高端客滚船和豪华邮轮内装工程)、船舶部产品集成类(常规轴舵系及高效全悬挂舵、船舶推进节能装置、绿色船舶解决方案)以及成套设备类(船舶尾气脱硫系统、船用锅炉等)。
中远海运重工有限公司旗下威海重工科技于2011年10月成立,总资产近10亿元,历经10余年发展成为集海盾压载水管理系统、船舶尾气后处理装置、船舶气缸油调和系统、压载水中浮游生物快速检测设备、污水处理系统的科技型企业,拥有30多个售后服务网点,与全球26个国家的合作伙伴建立了长期合作机制,为船东提供优质的装船设计方案和全生命周期快速高效的售后服务。
今年3月,中远海运重工启动南通远洋配套与威海重工科技的重组整合工作,中远海运重工董事、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姜季江在干部宣布会上正式宣布了南通远洋船舶配套有限公司/威海中远海运重工科技有限公司新任领导班子,两家企业在保留原有企业法人实体的基础上,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管理模式。
两家企业的重组整合,既是在航运业绿色低碳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背景下,落实集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战略部署和重工“做专配套”发展战略的需要,也是推动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大举措。
两家企业将通过对企业资产、人员、业务的梳理和优化,对硬件设施和人才、技术等软件资源实行统一管理和使用调配,从而进一步扩大企业营收规模,降低成本,实现营销、技术、生产等资源的优化布局,在船舶舵系产品、内装工程 、船舶压载水、船舶岸电、船用新能源燃料系统的产品转型升级、科技创新方面产生更大的融合效应,更有力地促进产品转型升级和自主创新能力提升。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南通远洋配套/威海重工科技近年来始终紧跟绿色、低碳、智能航运业发展的时代浪潮,以打造船用装备研发及工程制造综合性科技型企业为追求,坚持“好产品、好服务”的企业发展理念,聚焦“新能源业务”和“数字化智能制造”两个新赛道,在船舶及海工产品内舾装EPC工程项目、船舶艉部节能装置等传统产品的基础上,持续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在船舶尾气处理系统、船用替代燃料供气系统、双燃料锅炉等新能源产品研制上不断取得新的成效。此次发布会的成功举办,进一步展示了南通远洋配套/威海重工科技在智能制造领域的深厚实力与创新能力,为企业更好地开拓市场,转型升级奠定了坚实基础。
恒力集团跨界造船
通商荟注意到,恒力集团副董事长陈新华受邀参加本次新品发布会,上海外高桥造船、江南造船、沪东中华、扬子江船业、招商(海门)重工、招商金陵、振华海工、惠生清洁能源、江南宇宏、中集太平洋、新大洋造船以及中远海运重工系统多家修造企业,共计30余家嘉宾单位代表70余人现场见证了这一重要时刻。
并且,恒力集团副董事长陈新华先生对中远海运重工旗下专业化配套公司即将交付的智能制造生产线产品表示充分肯定,也对未来双方的长期紧密合作充满信心。
恒力集团官网显示,其始建于1994年,是以炼油、石化、聚酯新材料和纺织全产业链发展的国际型企业,现拥有全球产能最大的PTA工厂之一、全球最大的功能性纤维生产基地和织造企业之一,员工达17万,2023年总营收8177亿元,现位列世界500强第123位。
掌舵这艘民营石化巨头的则是陈建华和范红卫夫妇,其多次成为江苏首富。胡润研究院发布的《2021全球胡润富豪榜》显示,陈建华和范红卫夫妇以2600亿元财富,位列全球36名,成为江苏最新首富,而2022年,其蝉联了江苏首富。
“造船热”大幕拉开,入局者恒力集团近月来动作频频。
7月7日,恒力集团与辽宁大连签订相关协议,根据协议,恒力集团将新增投资92亿元,建设恒力重工(大连长兴岛)产业园,其中,预计形成年产量710万载重吨的建造能力,若按这一数据,其将跻身全球顶级船企行列。
仅仅两天后的7月9日,恒力集团再增投资20亿元,在辽宁大连当地同步建设恒力重工(大连长兴岛)配套产业园,短短几天时间,恒力集团在大连一地就豪掷112亿元。
8月23日,恒力集团旗下公司恒力重工与全球集运巨头地中海航运(MSC)在日内瓦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在新造船、配套发动机、船舶修理、改装等业务领域开展全方位合作。
此次发布会透露出的种种信号,是否也说明此为恒力集团在船舶海工领域的新布局?
将时间拨回2022年7月,恒力集团跨行业挺进船舶与海工装备制造业,耗资21.1亿元竞拍收购闲置十年之久的原STX大连资产,全力打造世界一流高端船舶建造基地,重点发展船舶建造、海洋工程、发动机、精密铸造等板块。
STX大连曾是中国最大的外资船厂,拥有中国北方最大的单体船厂。从当年9月完成资产交割起,恒力重工25天装备制造板块投产,52天精密铸造板块投产,150天园区面貌焕然一新,迎来正式运营。
2023年3月30日,恒力重工首制船开工,同年10月30日正式铺底。今年4月18日,恒力重工建造的首艘船舶成功交付。短时间内,恒力重工在造船领域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恒力速度”和“恒力品质”得到有效传承。
梳理公开信息发现,恒力集团似乎在高层人事、技术开发等领域“合纵连横”,为造船进行了一系列布局。
如人事领域,在进入造船领域半年多时间后,恒力集团造船板块迎来了扬子江船业高管的加盟。2023年2月,就有报道称,扬子江船业原高管张涛已加入恒力重工,出任副总经理一职。
不仅如此,恒力重工还牵手韩国造船巨头三星重工,进军大型国际级集装箱船建造领域。作为全球造船领域的翘楚,韩国三星重工业在设计、生产和质量管理上,都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合作之后,将助力恒力重工向“世界一流船厂”的目标加速迈进。
多措并举下,恒力集团船舶订单数量迎来增长。公开报道显示,据克拉克森数据,截至目前恒力重工手持订单共计66艘831万载重吨,不过散货船数量高达56艘,而技术门槛更高、附加值更高的VLCC为4艘,超大型矿砂船(VLOC)为6艘。
恒力造船的故事还在继续,未来它能否在海工领域取得突破,书写新的辉煌,让我们拭目以待。
来源:龙de船人、南通市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国际船舶网、中国经营报、苏商会往期报道、船舶前线等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