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丁香科研
在论文撰写中,除了我们常见的原创性研究、文献综述,还有一些其他的篇幅较短的一些文章类型,主要包括correspondence、letter、comment和to the editor(不同杂志间存在不同,下文统一以 letter 表述)。
尤其在顶刊上,由于各种创新的研究发现,这些短篇文章的发表是最为常见和激烈的,这也为没条件进行大规模队列研究或者随机对照试验的医生们创造了发表顶刊的机会。
撰写短篇文章的好处
撰写短篇文章的这个过程是非常有价值的,可以锻炼批判性思考能力和英文写作能力,培养 original study 的 discussion 的撰写思路,获得和大咖团队的学术交流机会等。
传闻国外医学院有一门课,是让学生们对已经完成数据分析的数据进行解释,在这个过程中,不同的学生可能对相同的数据产生不同的推论和临床价值赋予。
数据是客观的,而如何解读数据是主观的。结论是否可靠以及现有数据能否支持本结论,都是研究者们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所以阅读文献的过程其实就是在进行类似的思考过程。
在阅读文献时产生疑问是很正常的,发现问题并提出质疑,其实一篇 letter的 研究思路已经完成了。
此外,由于计算杂志影响因子的时候并不将 letter 这类文章包含在分母之内,因此,与原始研究相比,这类文章接收率是相对比较高的。
其次,这类文章的写作和审稿是非常快的,可能一两晚就能完成初稿,发表时间快则一两天,慢则少于一月。值得注意的是,多数杂志只需要对他人的结论和数据解读做出一些合理的提问和质疑,而部分杂志要求作者提供自己的原始数据和分析结果。
如何完成一篇 letter ?
在一个相对较短的篇幅中,将作者的研究结果和我们对这些结果解读的思考过程用一个比较有逻辑的方式串起来。
一般的格式是先总结这项研究的重要发现。其次,是对研究中数据解读、研究设计或统计分析不充分的地方提出问题,这个过程要基于已有证据或者某些现象去理性的分析(如研究人群、观察终点的差异),而不是基于个人偏好的一个抨击。
然后,将本项研究和其他类似主题或科学问题的研究进行比较(可能是观察性研究、前瞻性研究),最终谦虚地总结全文和提出未来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文献举例分析
笔者将基于以下两篇发表在柳叶刀及其子刊杂志的文章分别进行举例分析。
来源:柳叶刀呼吸病学
在这篇短文中,作者首先肯定了本研究的临床价值,同时对“至少具有中度脓毒症特征 "的患者可受益于这种联合疗法的最终结论表示怀疑,因为这项研究中的患者似乎都患有重度脓毒症。
接下来作者基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的临床定义、入组患者的细胞因子水平和死亡率进行讨论,同时列举既往研究中相反的证据(大环内酯- β -内酰胺类药物联合用药可使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受益,而不能使中度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受益)以及指南相关意见。
最后总结自己的质疑,并提出需要更清晰的论证以及争议问题的研究前景。
来源:柳叶刀杂志
在这篇短文中,作者首先总结了这项研究的主要内容 James Peter Allinson 及其同事这项横跨约八十年的出生队列研究,强调了幼儿期肺部健康与成年后呼吸系统疾病存活率之间的密切关系。肺功能受损是儿童早期下呼吸道感染(LRTIs)与成人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之间的中介因素,与社会经济环境和成人吸烟无关。
然后作者分别对2 岁前患 LRTI 的儿童成年后过早死亡的风险增加与幼儿期反复患 LRTI 或反复感染性肺炎(即每年患 LRTI 超过两三次)的儿童成年后死于呼吸道疾病的风险增加的分论点进行论证。
最后提出目前这项疾病的关注和重视仍然不足,强调提高卫生管理机构、医生和家长的重视程度对于预防和治疗儿童早期 LRTI 至关重要,并提出一些潜在的干预策略。
一些写作建议
笔者也曾就自己研究领域的一篇重要研究撰写过一次 letter,两天后就直接接受并发表在 JAMA 子刊上。关于如何撰写,笔者想从自身的角度再给大家分享一些建议。
来源:文章接收邮件
1.长期关注自己的研究领域,关注前沿动态和顶级核心杂志。你只有先看到这些文章的发表,才有可能去撰写并更容易对他人的研究做出自己的评论。
2.写作前按照 the instruction for authors 去调整和修改自己的手稿,包括但不局限于提及是否具有利益冲突、文字图表的数目要求。
3.推荐一些接收letter的高分期刊,如柳叶刀杂志及其子刊、JAMA 及其子刊、BMJ杂志这些经典高影响因子杂志,这些杂志往往会基于重大的临床问题进行研究、覆盖研究范围较广;而换个角度聚焦于专科领域,如笔者关注的欧洲呼吸病学杂志、美国呼吸与危重症医学杂志也都均接受 letter。
最近,有新消息曝出,《cell》推出全新的发表形式:short article,旨在接收一些以简短的格式报告研究结果的文章,与letter有异曲同工之处。
来源:Pubmed
随着文章发表形式和途径越来越多样,作者们的选择也越来越多,我们不再拘泥于某一种形式,而是以更开放包容地对待科学发现,未来让人充满期待。
最后,祝大家都能在探索领域前沿的道路上 paper 多多~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