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储能100人
9月1日,在第十一届中国国际光储充大会上,海博思创董事长、总经理张剑辉分享了《"双碳"目标下新型储能产业发展》的主旨演讲,围绕新型储能产业进行了深度分析与探讨。
张剑辉指出,全球新型储能的快速发展,得益于新能源终端负荷带来的机遇空间,电动汽车的充电、虚拟增容以及柴油发电机替代等场景都包含在内。
张剑辉表示,市场上出现了“储能门槛不高”的声音,实际上这是一种误解。储能系统正在经历从百MWh进入GWh级时代,大规模电站建设和运维的难度呈现指数级的增长。储能行业需要引入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管理,实现储能系统从研发阶段到生产制造、工程交付、运维、运营的可持续高效的发展,这样才能实现客户价值的最大化。
此外,张剑辉还提醒行业应该注意到储能行业快速发展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在装机量猛增的另一面,忽视电站的长期运行,以及由于设计不当、运行控制策略不当、后端运维不当而造成额外功率损耗等,都影响了储能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张剑辉部分观点呈现如下:
得益于多项利好政策的推动,从2020年开始,中国储能产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期。2023年新增装机规模较2022年增长超过260%,2024年上半年新增装机占2023年全年规模的70%。
过去几年,我国新增储能装机量呈现了数倍的增长。与此同时,全球储能产业也进入了高速增长时期。美国储能安装量“激增”,2023年累计装机容量增加了83%;2024年第一季度新增储能装机同比增长98%;欧洲储能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2023年新增同比增长95%,德、意、英三国总占比为73%。
在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行业也在不断摸索新的商业模式。在相关政策的支持下,独立共享储能在新增装机中占比逐渐增多,新型储能的装机使用频次和调用次数有所增加。
随着世界各国终端用能电气化的推进,绿色低碳转型速度的加快,清洁能源在电力系统中的占比增加,但由于光伏、风电等新能源存在间歇性、波动性等特征,需要储能发挥关键性支撑作用,来促进新能源大规模消纳。
近期,储能行业市场参与者大量增加,市场上出现了“储能门槛不高”的声音,实际上这是一种误解。如果不考虑储能系统长期运行的效率、寿命和可靠性等因素,仅仅简单依靠“拧螺丝”的方式拼凑和堆砌,储能系统是很容易仿造的。但从目前市场表现来看,很多储能电站的运行效率、可靠性,还处在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很多储能系统由于设计、运行控制策略、后端运维等问题,导致了系统效率的下降。
另外,随着储能系统进入GWh级时代,大规模电站建设和运维的难度呈现指数级的增长。因此,储能系统需要引入AI,实现研发、生产、工程、运维、运营等全流程的智慧化管理。
引入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的管理,储能系统要进行数字化建模。目前,海博思创每天监测的数据量达到了1TB,监控的电芯数量超过了1800万颗,测试点接近4000万个,包含所有的电、热、力、可燃气体等数据,海量的数据会汇集到电池控制管理系统、能量管理系统和云平台。
依靠人工智能的数据分析,海博思创将得到基于海量数据样本的评估结果,实现智能调度与控制,优化控制策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通过实时监测与预警,可以提升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真正实现安全运营,为电站带来更大价值。
另外,AI也可以为研发提供大量基础的数据支撑,驱动产品创新,迭代产品设计和优化控制算法,推动技术创新和发展,助力行业开发出更加高效、智能、可靠的储能系统。
(根据现场发言速记整理,未经本人审核)
欢迎留言评论,期待您的真诚见解。
联系微信:13911315123。添加请注明身份。
内容同步入驻今日头条、雪球、网易、搜狐。
转载需授权,违者必追索。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