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西宁9月4日电(记者陈杰、张子琪) “虽然西宁的空气质量在全国排名前列,但仍然存在一些大气污染。同学们知道污染到底是从哪来的吗?”

新学期伊始,青海省西宁市城西区文苑小学的报告厅内座无虚席,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孙业乐向在场的600名学生抛出问题。

  9月3日,孙业乐在青海省西宁市城西区文苑小学讲课。新华社记者 陈杰 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9月3日,孙业乐在青海省西宁市城西区文苑小学讲课。新华社记者 陈杰 摄

9月3日,由陈嘉庚科学奖基金会主办,青海省科协、青海省教育厅承办的“科学与中国”之“嘉庚讲堂”青海行活动在西宁启动。孙业乐是2018年度陈嘉庚青年科学奖获奖人,他受邀来到文苑小学上“开学第一课”报告会。

作为长期从事大气污染研究的科学家,孙业乐的原创性成果曾为京津冀大气污染防治做出重要贡献。“这堂课的课件修改了不下10次,投入的时间比做一个专业学术报告还多。”孙业乐说,这是自己第一次来到青海,也是第一次为这么多小学生做科普,希望大家都能有所收获。

  9月3日,青海省西宁市城西区文苑小学的学生们在听课学习。新华社记者 张子琪 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9月3日,青海省西宁市城西区文苑小学的学生们在听课学习。新华社记者 张子琪 摄

打开课件,孙业乐从青藏高原的地理环境讲起,配合图片、数据与个人经历来讲解中国大气污染防治成就、污染源分析等内容。在整场讲座中,“青海”“西宁”等关键词贯穿始终。

“我提前查阅了青海的自然地理、生态环境等知识。到青海后,又到西宁市生态环境监测站调取空气质量等数据。”孙业乐说,为了讲好这堂课,他在出发前还让11岁的儿子看了课件并提出建议。

“当老师讲到科学家精神时,‘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这句话让我印象很深刻。”文苑小学五年级三班的樊振涵说,我们不仅要热爱科学,还要从小树立服务国家、造福人民的志向。

  9月3日,讲座结束后,孙业乐和现场学生进行签名互动。新华社记者 陈杰 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9月3日,讲座结束后,孙业乐和现场学生进行签名互动。新华社记者 陈杰 摄

文苑小学校长邢贵说:“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专家‘送教上门’,不仅丰富了学校的思政课内容,也弘扬了教育家精神,是创新思政教育的有益探索。”

“今年我们承办‘科学与中国’之‘嘉庚讲堂’青海行活动,邀请院士专家给师生们作思政教育‘开学第一课’报告会,目的是把弘扬传承科学家精神和普及科学知识有机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追求。”青海省科协主席王彤说。

“孩子们关乎民族与国家的未来,做好科普教育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孙业乐希望通过这堂课告诉学生们,做科研很辛苦,但是一旦从中发掘出乐趣,就会感受到科学的无限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