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周恩来陪同越南代表回到阔别26年的革命圣地——延安。回到“故乡”的周恩来十分高兴,尽管当时他已身患重病,但他仍执意要去看看当年生活和战斗过的地方。
此次周恩来主要去了两个地方,第一个地方是宝塔山,第二个地方则是枣园。在参观枣园的时候,周恩来走到一间破窑洞,皱着眉头说:“这是怎么回事?把牌子挂上去,要尊重历史!”
那么这是怎么一回事呢?这间破窑洞的主人是谁?周恩来为何会这样说呢?
毛主席和周恩来
时隔26年,周恩来再回延安
1973年6月,越南领导人黎笋、范文同率领党政代表团访华,我国对来自抗美前线的客人给予了十分隆重的接待。身患重病的周恩来总理亲自到机场迎接,陪同毛主席会见,并主持会谈和举行招待会。
招待会结束后,周恩来将越南领导人送到人民大会堂门外,并走下台阶,一直送到汽车前。不久后,黎笋和范文同提出要去延安看一看,周恩来欣然答应。
周恩来感慨地说:“自1947年离开延安后,已经有26年没有回过延安了,我也很想去看看啊!”就这样,周恩来陪同越南代表团前往延安。
6月9日上午10点左右,周恩来等人乘坐的专机降落在延安机场。周恩来缓缓从飞机上走下,紧紧地握住前来机场迎接的当地负责同志的手,情不自禁地说:“我回到老家了!我回到老家了!”
周恩来和邓颖超在延安
“周总理,我们的周副主席回来了!”延安人民奔走相告,他们欢呼着,不停地招手,不停地跳跃,满脸笑容。在杨家岭,周恩来很想见见当年的老邻居,但他却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每家每户紧闭大门,一个人影也没有。
经周恩来再三追问,陪同他的大队党支部书记说:“让总理您见笑了,乡亲们紧闭大门不是不欢迎您,而是不好意思。大家连一件像样的衣服都没有,老乡们担心被外宾看见丢了我们国家的脸面,不如白天躲出去,晚上再回去。”
周恩来听了党支部书记的话,眼眶瞬间湿润,这是多么淳朴的老区人民啊!
当党支部书记难过地表示没有做好工作的时候,周恩来连忙用手势止住他接下来的话,并说:“我们国家建设了这么多年,但老区人民还过着这么贫困的日子。我作为一个由人民哺育出来的战士,一个国家的总理,我对不住延安人民!”说到这里,周恩来再次流下伤心的泪水。
按照礼仪,周恩来先陪同越南外宾前往延安宾馆下榻,随后他谢绝了延安宾馆的安排,住在条件比较差的延安干部招待所。来到招待所,周恩来没有立即休息,而是趁着吃饭之前的时间和延安的同志进行交谈,了解延安人民的生产生活习惯。
交谈完毕,周恩来陪同越南代表团步行到凤凰山麓——党中央和毛主席到延安的第一个旧居参观。这是一排三孔窑洞,窑洞外面的大牌上挂着一张周恩来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后,回到延安和毛主席合影的照片。
外宾看了看照片,说:“这张照片就是在这里拍的吗?”一位同志回答:“没错,就是在这里拍的。”周恩来笑着说:“我那个时候还是一个年青娃娃!”
西安事变,是一个极具历史意义的事件,周恩来受党中央和毛主席的重托,不顾个人安危,周旋于张学良、杨虎城以及南京国民党政府代表之间,根据中央确定的方针,令事变得到了和平解决,成功扭转时局,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周恩来在处理这件事时所表现出的大智大勇、超高的艺术造诣,足以说明他是一位老练的无产阶级政治家。然而现在周恩来却说自己那个时候只是一个“年青娃娃”,从这里足以看出他有功不骄的高尚情操!
杨家岭大礼堂前的简介牌上有这样一句话:“周恩来同志在‘七大’发表了重要演讲。”
周恩来看后指着这句话说:“这句话没有必要说,是多余的。”然而反复叮嘱延安地委一位负责同志:“把这句话去掉吧!”
当年在延安大生产运动中,中央机关举办了一次纺线比赛,周恩来得了一等奖。在参观毛主席和路易斯·斯特朗谈话的地方时,周恩来对讲解员说:“大生产纺线比赛中,任弼时同志纺得最好!”讲解员顺口说:“我们听说总理您纺得也很好。”
周恩来笑着说:“哪有我,乱说一通!”来到纪念馆,当讲解员介绍大生产运动的时候,周恩来再次说:“任弼时同志纺线纺得最好,得了头等奖。”
任弼时、毛主席、周恩来
纪念馆陈列有一张《毛泽东同志和周恩来同志在神泉堡》的合影,周恩来看后沉思片刻,然后问陪同的工作人员:“我记得照相的时候还有任弼时同志,为什么现在只有主席和我两个人?”
工作人员解释道:“当时是三个人,主席站在中间,总理和任弼时同志站在两旁。摄影的人从左右两个角度各拍了一张照片,任弼时同志在另一张照片上。”
周恩来听后说:“那就把两张照片同时挂上去,我们要有群众观点、干部观点。”
周恩来:只要我还活着,我一定再回延安
随着时间的慢慢流逝,吃饭的时间也到了,餐厅一共摆了两桌,省里来的同志坐一桌,周恩来和延安地委、行署的同志们则坐在另一桌。当地的领导想到周恩来阔别26年后第一次回来,便准备了一些好酒好菜,以此来表达延安人民的一份心意。
不过令人意外的是一向喜欢喝酒的周恩来,此次却没有喝酒,只是吃着小米干饭和荞面卷。周恩来一边吃着饭,一边仔细了解延安人民的生活现状,商讨如何提高延安的粮食产量和改善人民的生活。
在得知虽然延安人民的生活比过去好,但和周围其他地区人民的生活相比,改善的还是很慢,有一部分群众困难较大的时候,周恩来苦笑着说:“我这个总理没有当好啊,延安人民的生活还十分苦,这让我怎么能吃得下呢!”
周恩来的一番话令在场的领导纷纷低下头,羞愧不已。周恩来喃喃自语:“不管怎么样,延安也要争取在三年内改变面貌,五年内实现粮食翻一番才好啊!不然我们以后还要对不起延安的人民啊!”
延安地委书记徐效民对周恩来说:“总理,我们一定会在毛主席复电精神的指示下,重新焕发当年攻打胡宗南的那股精神。苦干三年令延安改头换面,五年粮食翻一番,我们一定不会令您失望的!”
周恩来惊喜地问:“你们有这个决心?”徐效民和其他负责人异口同声地说:“有!我们有这个决心!”
周恩来点点头,十分满意地说:“很好,我要的就是你们这句话!”他吩咐一旁的服务员:“服务员同志,请将酒拿来。”
服务员连忙拿了一瓶酒,在每个人的面前重新摆上了小酒杯,并给他们斟了一杯。随行人员见状,说:“总理,您的身体……”
一年前周恩来在进行尿样化验的时候,被发现了癌细胞,后来被专家确诊为膀胱癌。到1973年1月,周恩来开始出现血尿。这次陪外宾来延安之前,周恩来刚刚作了膀胱镜检查和第一次电灼术治疗,身体还有些虚弱,因此随行的医生是不让他喝酒的。
周恩来摇了摇头,说:“没关系的,为了三年改变延安面貌的决心,我先敬大家一杯!我提议,为延安地区三年改变面貌,五年实现粮食翻一番干杯!”
紧接着周恩来和在场的人一一碰杯,而后一饮而尽。在场的人眼含热泪,喝下了这杯非同一般的酒。
“三年变面貌,五年翻一番,到那个时候,只要我还活着,我一定会再回延安来看看的!”周恩来一边说,一边和在场的工作人员一一握手。由于大家太过激动,握手的时候也太过用劲,两手相握的时候发出了响声。
这一场景被一旁的服务员看到,事后延安地区流传着这样一段话:为了三年改变面貌,五年粮食翻一番,周总理和延安的领导击了掌(发誓的意思)。
周恩来参观宝塔山
午饭后周恩来没有休息,而是乘外宾休息的空隙悄悄驱车去了宝塔山。在宝塔山上,周恩来看见1949年10月26日毛主席给延安人民和陕甘宁边区同胞的复电,他将全文读了一遍,然后说:
“战争的创伤虽然恢复了,但文化经济建设还有问题。农业落后,粮食没有过关,希望延安的同志能恢复和发扬延安革命精神,把延安的建设搞上去,把人民的生活搞好!”
陪同周恩来的地方领导说:“是我没有把延安的工作给做好。”周恩来摇了摇头,说:“我们中央对延安的工作关照也不够多啊!”
在宝塔山上,周恩来俯视了延安全城,当他看向清凉山的时候,神情瞬间变得严肃起来,问一旁的工作人员:“那里的路好走吗?那里埋着跟我一起打仗而牺牲了的两位战士,我想去看看他们,为他们扫扫墓。”
那个时候清凉山的山路十分陡峭,周围的工作人员都劝他不要去,但周恩来执意要去。后来因为陪同外宾参观的时间到了,周恩来才没有去。
把牌子挂上去,要尊重历史
从下午3点开始,周恩来陪外宾参观枣园、杨家岭、王家坪革命旧址以及新建的延安革命纪念馆。在参观枣园的时候,周恩来一下车就问:“这里有当年的老同志吗?”
枣园大队党支部书记雷治富,周恩来旧居的老邻居高同有和女儿立即走到周恩来的面前。周恩来紧紧地握着他们的手,像是见到了久别重逢的亲人一样。
周恩来问高同有:“今年多大年纪了?身体怎么样?粮食够不够吃?”高同有说:“身体不行了,有老年气管炎病。”周恩来关切地说:“这个病很麻烦的,要抓紧时间治疗。”
周恩来接着问:“我有个侄子在这里插队,你知道他吗?”雷治富回答道:“知道,去年他上大学去了。”周恩来问:“为什么要把他送去上大学?当农民不好吗?”
雷治富说:“他很努力,劳动做得也好,上大学是群众们推荐的。”周恩来说:“你们不要因为我的关系就照顾他,大学毕业后让他再回来继续接受锻炼,为延安人民工作。”
周恩来还特意将高同有介绍给越南的客人:“这位是我的老同志,当年打过胡宗南。”
周恩来还见到了陕甘宁边区的劳动模范杨步浩,他握着杨步浩的手问:“你和你的老伴身体都还好吧?”杨步浩回答道:“都很好,都很好。”周恩来继续问:“今年天气旱吗?”杨回答:“今年比去年好一点,生活也比过去好多了。”
周恩来点点头,说:“现在比过去好,如果不如过去的话,还算什么社会主义!”杨步浩感激地说:“中央对我们延安很关心的。”周恩来说:“我们对你们的关心还不够。延安的土、延安的水哺育了我们。”
紧接着周恩来带越南客人参观了他们曾居住过的窑洞,一路走去,他仿佛走在回忆的路上。然而就在这个时候,周恩来突然在一个窑洞前停下,眉头紧皱。
只见面前是一个没有牌子的窑洞,而周恩来紧皱眉头正是和没有牌子有关。
前面参观的窑洞每一个都保存得十分完好,窑洞前的院子也被收拾得干干净净。除此之外窑洞当年住的是谁,前面都会挂着他名字的牌子,唯独这个窑洞是没有挂牌子的。
这个窑洞不仅没有牌子,连院子里也是杂草丛生,看起来破破烂烂的,仿佛被大家遗忘,满眼都是荒芜和无尽的苍凉。
就在这个时候讲解员来了,指着这个窑洞说:“这是周总理秘书住过的房子。”
周恩来纠正说:“这是陈伯达住过的地方。”他顿了顿继续说:“是谁住过,就是谁住过,要尊重历史。”
在参观延安革命纪念馆的时候,周恩来嘱咐纪念馆的负责人:
“你们的纪念馆里陈列的只有毛主席、朱老总、任弼时、陈云和我的照片,这只是中央一部分领导人,还有很多领导人,比如说刘少奇、邓小平,他们的照片怎么没有?
纪念馆是历史的记载,要符合客观历史。刚刚我看见枣园里刘少奇同志的窑洞也没有挂牌子?为什么不挂上呢?”
工作人员听后是有些震惊的,但他还是按照周恩来的指示,将刘少奇的牌子给挂了上去。
大家看到这里可能认为这只是一件小事,但在当时那种背景下,却是一件非常大的事情。
周恩来在关心国家大事的同时,也十分关心延安百姓的生活,延安人民粮食不丰裕的现状令他吃不下饭。当时延安地委对周恩来的饮食起居做了周密的安排,但周恩来拒绝了这一切。
在晚饭期间,延安地委的领导劝周恩来多吃一点,周恩来说:“我这个总理没有当好,解放了20多年延安人民还是吃不饱饭。延安人民吃不饱饭,我到延安怎么能吃好饭!”
周恩来继续以沉重的心情说:
“延安有些地方的群众生活,现在还赶不上当年,说实话我知道这一点是非常难受的。
枣园的高同有同志和我说,现在是儿孙满堂,生活的很不错。可能是他那个地方好一点。杨步浩也告诉我,现在没有延安当年苦了。我说你们那个公社现在并不怎么好,他们都是一些头面人物,见了领导说好的,有意见也不说出来!”
谈话结束的时候已经是10日凌晨一点多了,周恩来和省、地的负责人握过手后,叮嘱道:“拜托各位了,一定要把延安的生产搞上去,搞好人民群众的生活。中央一定给你们政策,你们自己也要下大力气!”
当晚,周恩来在自己的房间里发了很长时间的呆,连摄影师给他拍照的“咔嚓”声都没有惊动他……
临终前,仍惦念着延安百姓
6月10日上午,周恩来带着对延安的依依惜别之情告别了延安。招待所的服务员知道周恩来要走了,一早就来到招待所门口,不约而同地排成队,准备为他送行。
周恩来亲切地和每个服务员握手告别,就在他和服务员握完手准备登车的那一瞬间,一个服务员眼含热泪喊道:“希望总理能再回延安!”
周恩来转身走过来,紧紧地握着这位服务员的手,他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眼泪差点掉了下来。随着飞机轰鸣声的越来越小,周恩来也离延安人民越来越远。
周恩来走下飞机回到延安的第一句话是:“我回到老家来了!”
周恩来临上飞机离开延安的最后一句话是:“等延安建设好了,我再回来!”
然而遗憾的是,周恩来因为身体越来越差,他再也没有回过延安。
1974年10月,周恩来手术后会客的次数增加,谈话的时间也越来越长,批阅文件也增多了。
1975年2月1日,周恩来在人民大会堂带病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确定了邓小平、李先念、华国锋等12位副总理的分工,其中邓小平为第一副总理。
在会议上,周恩来向大家宣布:“我的身体越来越差了,今后国务院的工作就由小平同志主持。”
9月下旬,周恩来在和医生的谈话中判断自己的病情无法医治,他认为自己在医院治疗已经失去意义,希望能够回到西花厅。周恩来之所以这样想是因为医院还有其他病人,他希望医生们应该去照顾那些病人。
9月20日,处于病危状态的周恩来不得不再次接受住院后的第四次大手术。手术结束后,周恩来的病情迅速恶化,免疫力也逐渐下降,因此他不得不取消所有接待和日常几分钟的散步活动。
周恩来和邓颖超
10月24日,周恩来再次接受了手术。据有关人士回忆,周恩来在疼得最厉害的时候,曾和妻子邓颖超一起低声吟唱《国际歌》。值得一提的是在周恩来病重期间,他还吃了延安的红枣,念着延安和延安的人民。
在病危和弥留之际,周恩来还向邓颖超说:“我心里还有很多话没有说出来……”
除此之外叶剑英曾叮嘱周恩来身边的工作人员:
“你们要准备好纸和笔,24小时在总理身边,你们可以换岗,但一刻也不能没有人。总理的原则性很强,很多事宁愿憋在心里也不说,他在最后时刻有什么内容要发泄的,你们一定要记下来。”
当时叶剑英由于身负重任,不能天天守在周恩来身边,他只好让工作人员轮流值班守候,以此来确保每时每刻都有一个人守在周恩来的身边。
1976年1月5日凌晨,医生为周恩来进行最后一次手术。1月7日,由于病情持续恶化,周恩来的气息越来越微弱,长时间处于昏迷状态。当时医护人员昼夜守在周恩来的身边,随时准备抢救。
这天深夜11点,周恩来缓缓从昏迷中醒来,他艰难地睁开双眼,看向一旁的吴阶平医生,低声说:“我这里没什么事,你们去照顾别的同志吧,他们比我更需要你们。”据说,这是周恩来留下的最后一句话。
1976年1月8日上午,周恩来与世长辞,享年78岁。
后来延安人民才知道:1973年周恩来的病情已经很严重了,但他丝毫没有考虑自己,还是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忘我地工作;他为延安的领导改变落后面貌的决心而干杯;他承诺等到延安三年变面貌、五年粮食翻一番的时候还会回来;他和延安的同志亲如一家人……
周恩来逝世后,《周恩来选集》出版,人民出版社给邓颖超付了3万元稿费。邓颖超知道周恩来生前一直惦念着延安人民的生活,于是便悄悄将这3万元送给延安老区人民,表达他们对“老家”延安难以忘怀的一片深情厚意。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