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内蒙古乌素图:
一幅灵动精美的油画(行天下)
陈沸宇 翟钦奇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4年09月05日 第 11 版)
鸟瞰杏花谷。
呼和浩特市回民区委宣传部供图
乌素图召主寺庆缘寺。
翟钦奇摄
乌素图特色文创产品。
翟钦奇摄
乌素图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回民区的攸攸板镇,是东西乌素图两村的合称。乌素图在大青山的怀抱里,流水潺潺、草木葱茏,名胜景点众多。在四季的轮换里,在不同的视角下,那里的自然风物与人文景观汇成一幅灵动精美的油画。
一
从呼市中心出发,约一刻钟的车程便来到市区西北方向的东乌素图村。放眼望去,一条逶迤起伏的公路逐渐爬向高处,大青山就在不远处。路的左右皆有民舍,村口处有不少游客正在散向四周,笑声、叫卖声、音乐声汇合成一幅生动浓郁的人间烟火图。
村口最引人瞩目的是集村史与游客中心于一体的馆舍。该馆资料显示,乌素图是蒙古语,意为“有水的地方”。该村真正意义上的形成始于明朝后期,至今已有400余年历史,多有故事及传说。馆舍内的图片不仅清晰地展现了该村的历史及发展变化,还完美地向外来游客展现了这里的春夏秋冬。
离村口不远处有处“神泉”,现被称为幸福泉。泉水周围配套设施修建得极其美观,游客多在此戏水游玩,也不时有人用瓶或桶接装泉水带走。传说,当年全真教道长丘处机途经此地染病不起,其徒取乌素图泉水冲茶,丘处机饮后痊愈。丘道长赞其神效并赋诗一首,“神泉”遂闻名天下。这段传说现在被刻于泉旁的铜牌之上。
二
沿路北上约两公里,路的右侧有棵老榆树。数米外望去,只见该树盘虬卧龙、拿云攫石。树干需四五人合围,树高而难见其顶,枝叶繁多,还有三根立木予以支撑而免其折断。斑驳的阳光透过如云的树冠洒落成有趣的几何图案。当地村民说,该树是郭氏家族明朝永乐年间从山西迁到乌素图定居时所种,树龄已在600年以上。这沧桑老树至今还苍劲旺盛。正是因此,很多孝顺的子女带着老人到此祈福,企望前辈的桑榆暮景能够延缓甚至远去。
再一路前行,便是乌素图的杏花谷了。每年4月下旬,这里杏花盛开,山坳里的这一大片土地变成了花的海洋,蜂飞蝶舞、人流涌动。当地人说,因三面环山及土壤气候、水质等原因,这里非常适合杏树生长,历代村民以杏为生,“杏坞番红”是归绥(即呼和浩特)老八景之一。行走在杏花谷内,到处是茂密的杏树,花草夹以其中,哗哗流水绕园而行,缕缕花香沁人心脾,望着蓝天上如雪的流云,令人不由得想起了西藏林芝的南伊沟。
三
东乌素图村是个典型的山村。村落依山而建,道路蜿蜒曲折,民舍错落有致。行走村内,往往在感到山穷水尽之时,却又眼前一亮,别有天地。院墙的颜色大都为土黄色或白色。朱红色的院门虽说不高,但造型多样。各家建筑在外观上仍保留着当地传统的格调,但其内部多已现代化。村民说,欣赏村庄的最好时机是傍晚:在暗黄色的灯光里,行走在小巷的青石板上,和着那柔和的清风,心灵深处会涌现出瀑布般的古意与诗意。
西乌素图村最吸引人的景观当属乌素图召,召为蒙古语“庙”的意思。乌素图召是由庆缘寺、长寿寺、法禧寺、罗汉寺、广寿寺5座相邻庙宇组成的文物建筑群,距今已有400余年历史,属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介绍,乌素图召是内蒙古最早的藏传佛教寺庙之一,也是当今内蒙古中部地区最大的古建筑群之一。这些建筑本身记录着当时的建筑技术与艺术,具有重要的历史与学术研究价值。
庆缘寺是乌素图召的主寺,位于乌素图召中央,坐北朝南,规模最大,旧称“察哈尔喇嘛召”。走过庆缘寺、长寿寺、法禧寺等寺庙,这些寺庙院落不大,殿堂也不高,但却很精致,其建筑融合了汉蒙藏各族的风格。各寺虽独立,但毗邻相连、几无间隔,从此庙出便可进得彼庙。凉风习习,幽静肃穆。此时游客不多,五颜六色的经幡在风中飘扬。
乌素图召的不远处有座白塔,白塔的背后是战国赵北长城遗址的2号烽燧。该遗址为实心烽燧,由黄土夯筑而成。烽燧也称烽火台、烽台、烟墩、烟火台,是古代传递军事信息最快最有效的防御设施,往往与长城墙体并存,组成一个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
乌素图在历史上负有盛名,但在此前的岁月里,外界却知之不多,是近年来的一系列努力使其名声“重震江湖”。对此最为欢喜的是当地百姓,他们办起了餐馆旅社,各种土特产销售火爆,外地客商来此做起了各种特色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无疑,乌素图是当地“农业与文化与旅游融合创新”的成功实践。当地景点充分利用现有条件,突出文化底蕴、厚重的当地特色元素和历史遗存,把现代与传统有机融合。
离开时,淅沥的小雨刚停。回首望去,只见那山峦、河川、树木、村落在雾霭中时隐时现、如梦如幻。恍惚之间,牧童、黄牛、笛声、杏花村等画面不断在眼前闪现,而那远处的乌素图,忽地变成了烟雨缥缈的江南,如诗如画,从历史的深处伸向遥远的未来。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