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麻烦手动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带给您舒适的阅读体验。

她为毛主席当过多次英文翻译,陪同周总理出访亚非拉十四国。

主席说她天生丽质,总理评价没有谁可以替代她。

她就是龚澎

相比起华春莹、王毅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字,龚澎在人们心中实在陌生。

但她却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新闻发布官、新中国外交部第一任新闻司司长,是我国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奠基人;

更是广受国外媒体赞誉的“环球新闻界最出类拔萃的妇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龚澎

龚澎到底有多传奇?

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第一代女外交官的红色生涯。

坚持信仰:曲折的革命与情感路

1914年10月10日,龚澎出生于日本横滨。

其父龚镇洲曾追随孙中山,领导过著名的江苏靖江起义。

母亲徐文,是革命先驱黄兴夫人的堂妹。

自小也是善书法、懂英文、会刺绣、好读书。

因此,龚澎从幼时便有追求理想正义的远大志向。

这一点跟家庭的熏陶不无关系。

1933年6月,她凭借优秀的成绩进入燕京大学修习历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燕京大学

出身名门又是公认的校花,龚澎完全可以选择一条轻松优越的道路。

但显然,她没有。

在那个民族危亡的年代,龚澎看到的是国家兴衰和人民未来。

就这样,她转身一头扎进轰轰烈烈的学生运动中。

当时在北平,其结识了一大批志同道合的进步同学,并成为学生会领袖。

1935年,“一二·九”学生爱国运动爆发。

彼时,她勇敢地冲在队伍最前列。

在如潮的人流中,这个曾经的千金小姐不畏军警武力镇压,带领一众同学振臂高呼: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打倒汉奸卖国贼!”

不仅如此,龚澎还和同在燕大读书的姐姐龚普生一起,于临湖轩举行了一次外国记者招待会。

为的就是给活动造势,扩大舆论影响。

当时,前来参加招待会的,有合众社与各杂志记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龚澎

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也在其中。

在会上,龚澎激情澎湃地为正义发声。

同时,她狠狠谴责抨击了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以及日本犯下的无耻罪行。

这是龚澎人生的第一次正式发言。

那一刻,其不再因为身份受人瞩目;

而是靠自身光芒成为全场焦点。

不过此时,她也许还没有想到,多年后自己会成为新中国著名的女外交家;

并且会站上规模更大、水平更高的发布会舞台。

经过“一二·九”的战斗洗礼与考验,龚澎对革命的信仰更加坚定。

1936年,在晚清太傅陈宝琛的孙子陈洁介绍下,龚澎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

这也意味着,她脱掉了美丽的旗袍与洋装;

从此披坚执锐,踏上共产主义的征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8年春,龚澎来到延安,成为延安马列主义学院第一期的学员。

在这里,她亲耳聆听了毛泽东、刘少奇等中共负责人和马列理论专家的报告和授课。

自然,其革命思想得到进一步升华。

一次,毛主席在课间休息时,同龚澎聊到她的名字。

原来,龚澎有两次易名经历。

她曾用过“慈生”、“维航”为名。

一直到来延安后,其为表达对革命先烈彭湃的敬仰之情,便自作主张改名为“龚澎”。

主席听后,发出一阵爽朗笑声,立马拍手称赞道:

“改得好,改得好嘛!我们就是要像彭湃同志那样,掀汹涌澎湃的巨浪推翻旧世界!”

而后,龚澎因能力出众,又懂英文与日语,深得毛主席赏识,便为他做翻译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

同年9月,她听从组织安排,告别延安,跟着彭德怀渡黄河进入太行山区。

当时,其任务是去八路军总司令部担任秘书工作。

在这里,龚澎经历脱胎换骨的成长。

同时,她也邂逅了志同道合的爱情。

事实上,刚到太行山,龚澎很难适应这里游击队的基层生活。

艰苦的生活条件让她头上、身上长满虱子。

除此以外,严峻的战时工作环境也是其必须克服的。

然而对此,龚澎没有一句抱怨。

她不避艰险,用最快的速度适应一切,孜孜不已地埋头学习工作。

就这样,其顺利完成了从青年学生到革命战士的转变。

在冬季到来的时候,一位从德国留学归来的新同事也加入了秘书处。

这个青年名叫刘文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文华

他不仅外表高大英气,而且颇富才情、有学识;

最重要的是,同龚澎一样,其也有着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

短短几次工作上的接触,两人一拍即合。

很快,他们就建立起成熟的感情。

1941年8月1日,龚澎和刘文华结为伉俪。

婚后两人携手为革命事业而奋斗,一同早出晚归。

然而,好景不长。

在新婚第29天后龚澎就因工作,被调往重庆南方局。

连天烽火,一别如雨,今日分离后不知何时再相见。

彼时,两人拉钩约定:

抗日战争胜利那天,就是团聚的日子。

可惜,龚澎最终还是没能等来欢聚;

而是收到天人永隔的噩耗。

1942年5月,日军向太行山区发动大规模进攻。

刘文华在征战途中,突发急性盲肠炎,不治身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龚澎

有情人生离死别在最甜蜜的时刻,这是何等残酷与悲痛。

但令人钦佩的是,龚澎是一位坚强的女性。

她没有被痛苦压垮,反倒决心带着丈夫这份革命信念,加倍努力工作。

彼时,其曾写信给远方的挚友,以示心意:

痛定思痛,抬起头来,将文华中途放下的事业继承下来,一则以纪念他,一则以贯彻我的信仰。

就这样,从哀痛中逐渐走出来的龚澎,信仰和革命意志愈加坚韧。

随即,她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我党冉冉初升的外事工作之中。

堪当重任:中共第一位新闻发言人

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迁都山城重庆。

中共随之在此成立中共南方局,以加强对国统区工作的领导。

1940年9月,龚澎从太行山来到中共南方局报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后,其被安排前往重庆曾家岩50号同领导周恩来见面。

她不知道的是,这次见面其实是对新同志的一个小考验。

当时,龚澎进到办公室时,房间内空无一人。

于是,她趁此机会,极快地扫了眼整个环境。

紧接着,周恩来出现了。

见此,他主动上前和龚澎打招呼,又不经意地随口问道:

“你都看到什么了?”

虽然只飞快瞄了一眼,但龚澎却说出了几近完美的答案:

一张是军事地图;

一张是二战时欧洲战场的地图;

还有一张是关于华北战场兵力的数字。

情理之中,周恩来对她的观察力与眼力非常满意。

就这样,龚澎被分到十分需要这两个能力的外事组。

从此,她就以重庆《新华日报》记者的身份进行活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总理

但实际上,她不仅是周恩来的外事秘书;

也是对外联络员与新闻发布员。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重庆已成为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力量的聚集之处。

这里有数十个外交机构、各种反法西斯组织与中外文化协会。

彼时,我党外事组秉持“宣传出去,争取过来”的工作方针。

工作人员需要与这些外国记者们保持紧密的联系。

因此,龚澎每天的主要工作,就是前往重庆两路口附近的外国记者站发布新闻。

这个记者站原本是国民政府为外国记者建的新闻招待所。

但记者们在见识到国民党独家专政那一套后,对其发布的新闻真实性十分存疑。

所以,众人反而更加关注来自共产党的消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龚澎和毛主席

而对于龚澎的到来,更是重中之重。

她每次都最受西方记者们的瞩目和欢迎。

尤其是她带来的英文印刷新闻,引起记者们极大的兴趣。

这是外事组当时一项重要工作。

即,把来自延安和抗日前线的新闻及时编写翻译,印刷成册;

再分送到外国记者手中。

其中,龚澎承担了大量的笔译工作。

她精益求精地译好每一次谈话,校准每一份稿件。

不仅如此,里面很多重要文章甚至就是出自她手。

其以逻辑严密、真实可信的发言,表达了中共立场以及“同室操戈”的事实真相。

但每每提到这些功绩,龚澎最想感谢的还是周恩来:

“在他言传身教下,我才能学习到高瞻远瞩的思维,逐渐成为一位合格的新闻发言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龚澎接见外宾

龚澎不仅具备新闻工作者的专业能力,还有随军记者特有的敏锐和幽默。

毫不夸张地说,几乎所有外记者都拜倒在她的魅力之下。

在他们眼中,龚澎是“言论自由的象征”。

很多记者与外交官都与其成为朋友,甚至还会主动帮助她传送消息。

1945年,毛主席到重庆谈判。

龚澎时隔7年再次担任主席的翻译。

那个时候,不管是毛主席会见赫尔利大使,还是接见外国记者与朋友;

始终可以在他身边见到龚澎的身影。

非但这样,主席会见三个美国大兵的佳话,都是由龚澎促成的。

当时,是她理解三人的渴望后及时将其请求转达,才帮助他们实现了心愿。

令人欣慰的是,工作中无往不利的龚澎,在重庆还收获了不期而遇的爱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乔冠华

1942年末,乔冠华来到龚澎身边。

这位青年可谓天之骄子。

其自小聪颖,接连跳级,16岁就考入清华大学哲学系。

而后,他获得德国图宾根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不过,荣誉名利加身的乔冠华并没有忘根。

学成后,他没有丝毫犹豫,回国投身抗日救亡运动,成为一名共产党员。

在来重庆前,乔冠华积极活跃在香港战线上。

他以“乔木”为笔名,洋洋洒洒写下大量关于“二战”的精彩评论。

毛主席阅后,十分赞赏他的才华,称其文章顶得上两个师。

1942年,香港沦陷。

乔冠华撤到重庆,进入中共南方局外事组。

彼时,他负责的是《新华日报》编辑工作。

就这样,乔冠华与外事副组长龚澎成为一条战壕里的战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龚澎与乔冠华

那段时间,他们会一起研究文章的写作;

一起到外国记者处发布资料......

感情在相辅而行中逐渐升温。

乔冠华欣赏龚澎的美丽气质和才华智慧;

龚澎则被乔冠华的渊博学识与深刻思想所吸引。

龚澎理性,乔冠华感性;

龚澎善于与各式各样的人打交道,乔冠华则为人处事质朴耿直。

这两个性格互补的工作搭档简直就是绝配。

作家冯亦代的夫人曾说他们是才子与才女,天生一对。

就连同事们都戏称乔冠华和龚澎是“断肠人”找到了“心上人”。

1943年11月,他们终于在众人的期待中结为伉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龚澎和乔冠华、孩子们在一起

当时,周恩来、邓颖超、叶剑英、董必武等领导纷纷向他俩祝贺新婚;

并送上了一块集体签名的大红丝绸。

那瞩目的红色代表着热烈的情感,亦是赤诚的革命。

这份贺礼弥足珍贵,一直被夫妻俩珍藏在箱底。

次年秋,龚澎、乔冠华的爱情结晶诞生。

这对眷侣的柔情蜜意为愁云惨淡的重庆注入了温馨的色彩,一时传为美谈。

毛主席更称他们的爱情为“天生丽质双飞燕,千里姻缘革命牵”。

1946年5月3日,中共南方局在周恩来率领下迁往南京。

龚澎、乔冠华与驻沪办事处,共同创办英文版《新华周刊》。

当年10月,夫妻俩转赴香港进行统战工作。

乔冠华筹备成立了新华社香港分社;

龚澎则创办了英文周刊《中国文摘》。

这也是中共创办的第一份向海外发行的英文期刊。

他们始终夫唱妇随,齐心协力,使中共逐渐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与认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龚澎

1949年,慢慢长夜终于迎来曙光。

中华民族在熊熊烈火过后涅槃重生。

国民党政权垮台后,龚澎、乔冠华先后离港北上,于9月一起参加了政治第一次会议。

10月,外交部举行成立大会。

乔冠华代理亚洲司司长,龚澎任新闻司(当时叫情报司)司长。

如此一来,她成为建部初期唯一一位正司级女性干部。

如果说南方局时候的龚澎锋芒初露。

那么此后便是她在外交舞台上大放异彩的时代。

大放异彩:杰出的红色外交家

对于刚成立的新中国而言,新闻司在当时的主要职责有两点。

一是给中央领导提供情况;

二是做好国家对外宣传的喉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龚澎

刚开始,我们没有国外电讯稿,要收集世界各国的情报十分不易。

龚澎便带头组织新闻司的同志,24小时不间断收听西方国家的广播。

当时,众人是手耳并用,一边听,一边及时翻译,再于清晨印刷。

后来,为了使中央领导能够第一时间准确掌握国际发展动态。

龚澎率先提出在驻外使馆设站。

把当天英美报刊上的重要信息报回国内。

朝鲜战争爆发后,龚澎便是利用这个方法,在驻民主德国外交使团内设立了一个站点。

然后,司机每天从信箱取回英美报刊;

再从中选取有用的信息,发回国内。

她的机智与才干令新闻司快速成为新中国的千里眼与顺风耳。

众人对此钦佩不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龚澎和乔冠华一家

而在对外宣传方面,龚澎向来主张以诚挚的热情接待外国记者。

只要合理,我们就要为其提供尽可能有利的工作条件。

当然,她也并非一味示好。

对于造谣污蔑新中国的记者,龚澎会毫不留情进行驱逐。

既有铁腕又有柔情,就算是对手也不禁由衷叹服。

当时,周总理评价她时说:

“没有人能够代替她。”

1954年,日内瓦会议。

龚澎这把磨砺多年的宝剑终于亮相在世界舞台。

众所周知,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

自然,中共十分重视,足足做了两个月的赴会准备。

当天上午,周恩来同美方代表团进行了一场精彩非凡的外交较量。

总理超人的外交艺术和才华令人折服不已。

下午,中国代表团就举行了新中国的第一次记者招待会。

作为首次亮相国际舞台的新中国新闻发布官,龚澎全程美丽优雅、风度翩翩。

面对台下上百名外国记者,她神情自若地阐述了我国政府的立场和主张。

每当她发布新闻时,大厅里总是座无虚席。

西方记者们对她卓尔不群的气质、风度寄予了极高的美誉。

她于无声中展现了共产党的坚定自信;

亦是展示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泱泱气度。

因为这一次的出色成绩,在1960年的第二次日内瓦会议上,

龚澎已成为我国代表团的首席发言人。

后来,周总理出访亚非拉十四国时期,龚澎也都一直伴其左右,是主要发言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龚澎

有一次,在阿尔及利亚的记者招待会上,某国电视台记者想要采访周恩来。

谁料,他们却提出让我方付费的要求。

面对此等傲慢嘴脸,龚澎当即正色厉声回应对方:

“我们不需要恩赐,当贵国看到周恩来率先出现在其他多国的电视上时,就会知道自己有多么错误!”

这番话铿锵有力,让对方直接傻眼。

他们想不到看似柔丽婉约的龚澎,实则还有着刚毅果敢的一面。

但正是这种刚柔并济,反而让人叹服。

1964年,龚澎升任外交部长助理。

但她依然主管着新闻司的工作。

那时候的新闻司已经在龚澎的带领下,拥有一套完善体制。

直到她1970年去世后,该制度仍被沿用若干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要知道,中国外交部的发言人制度是1983年才正式建立的。

可以说龚澎是中国新闻发言的奠基人。

她创造了无可比拟的开拓性功绩。

结语

人们都说铁腕柔情、刚柔并济是龚澎的风格。

她既有女性的细腻柔和,亦有男性的坚定刚毅。

身为中国新闻发言人,她让世界看到了中国温润的人情味与宽广的胸襟。

许多外国记者由衷赞叹她的一举一动,体现着大家所熟悉且欣赏的周总理工作作风。

这是一脉相承的“中国外交”;

亦是生生不息的革命精神。

当今外交舞台上依然活跃着这样的身影。

人们常常感叹当今外交的硬气来自祖国强大的底气。

但也请不要忘记,

龚澎那一代外交家们在中国尚且孱弱之时,依然能够发出强大的声音。

那些光明磊落且顽强不屈的红色形象,会被历史永远定格;

更会被人们永远铭记。

参考资料:

赫安.龚澎:我党第一位新闻发言人[J].当代党员,2020(10):62-64.

王晓明.新中国第一代红色外交家龚澎[J].唯实,2013(09):85-88.

乔松都,刘志平.抹不去的温馨——乔冠华、龚澎之女乔松都访谈录[J].红岩春秋,2014(09)
:24-26.DOI:10.16684/j.cnki.hycq.2014.09.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