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的首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被称为汉城自1392年,李成桂建立朝鲜王朝后,就将原来的汉阳改为汉城

此后朝鲜一直作为中国的附属国,并广泛汲取和采用汉字作为官方书写系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到了近代,通过明治维新而崛起日本将当时的朝鲜作为殖民地,不仅让朝鲜民众强行灌输日文,并将“汉城”改为“京城”

日本战败后,韩国在美国的扶持下,经济得到了迅速提升,一度跃入发达国家行列,而到了2005年,汉城市长李明博正式向中方发出协助将“汉城”更名为“首尔”的请求……

一,韩国及汉城的起源

一,韩国及汉城的起源

很久以前,朝鲜半岛上就出现了“三韩”部落,即:辰韩、马韩、弁韩,东汉王朝一直将之统一成为韩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应该是朝鲜半岛政权被最早称为“韩国”的记录,而到了1392年,即朱元璋建立大明帝国二十五年后,朝鲜半岛的政权也发生了更迭。

当时的高丽王朝大将李成桂成功发动政变,建立朝鲜王朝,鉴于当时大明帝国的强大,李成桂为了巩固新朝的统治,甘愿向大明称臣,成为明朝的附属。

在建都问题上,李成桂决定将原来的都城开城向南迁移,经过细致考察,有两个地方成为备选项,一个是朝鲜半岛最南端的鸡笼山,另一个则是汉阳

而鸡笼山这个地方由于位置靠南,交通不便,王气不足,不适宜建立都城,于是便将新朝都城定在汉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要知道,当时的朝鲜王朝文化相当落后,还不曾拥有自己的独立书写的文字,对汉字的崇拜与学习也仅限于当时的贵族阶级,至于平民百姓,全部清一色地目不识丁。

李成桂为了加强对平民阶级的统治,遂根据朝鲜语的发音创建了所谓的“谚文”,这种文字便是我们今天司空见惯的韩文的雏形。

谚文属于表音文字,类似今天中国小学生学习的汉语拼音,这对于没有任何文化基础的朝鲜平民来说,是一件极其容易学会的文字。

当时的朝鲜王朝贵族阶层将汉城读成“嗦乌”,而官方使用汉字书写时还是称作“汉城”,相对应的谚文则是“서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种叫法一直沿用了将近五百年,直到靠明治维新崛起了日本,将朝鲜半岛彻底沦为其殖民地,汉城才出现了新的变化。

当时的中国正处于满清统治的末期,屡屡遭到殖民者的侵略,割地赔款,自顾不暇,对于朝鲜半岛的管理更是无能为力。

这时候的朝鲜平民的独立意识开始崛起,他们所普遍使用的谚文也公开见诸于报端,但由于谚文毕竟属于简单的拼音文字,太多的同音字罗列在一起,难免词不达意。

于是,便出现了“谚汉混排”的神奇现象,在这二十世纪初出现的朝鲜报纸上乃是司空见惯的现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日本殖民者对朝鲜民众统治的加强,他们强迫朝鲜民众学习日文,并将“汉城”改为“京城”。

但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为了抵制日寇,朝鲜民众学习谚文的积极性更加强烈,并且“京城”这个称呼也未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而朝鲜半岛又再度陷入混乱和分裂的状态,北朝鲜在苏联的支持下,成立了朝鲜人民共和国。

但南朝鲜实际上被美国所控制,为了加强管控,他们还将都城汉城设为特别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年后,大韩民国建立,汉城自然而然地成为其首都,而在当时,英语、法语、德语等诸多西方语系中,汉城的发音都类似于“首尔”。

有意思的是,由于当时的朝鲜民众为了抵制日本殖民者的文化侵入,所创造的首尔谚文“서울”居然找不到相对应的汉语翻译。

因此,中方按照约定俗成的习惯,依旧将大韩民国的首都称为汉城。

二,照会中方改称首尔

二,照会中方改称首尔

南北朝鲜分裂后,虽然南韩在美国的支持下,经济一度进入狂飙模式,进入发达国家,并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由于历史原因,韩国依然脱离不了汉文化的影响,在一些民俗节日与日常生活中,依然处处可见汉文化的影子。

如早阵子韩国人一度宣称“中秋节”是他们发明的传统节日,其大言不惭,匪夷所思的行为背后,实际上折射出的是他们既有强烈的民族独立意识,又脱离不了强大中华文化圈影响的尴尬与无奈。

为了彰显这种“民族独立性”,摆脱中华文化对韩国的影响力,他们会在一些称谓上显得特别敏感。

比如,中国依然将他们的首都称为“汉城”,就被他们一度视为一种“被冒犯”的意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05年,韩国新任首都市长李明博在上任之初便成立了“汉城中文标识改善委员会”,就首都的中文正式名称组织相关专家正式开会讨论。

当时,该委员会还正儿八经地在中国留学生中进行过所谓的“民意调查”,尽管半数以上的人数对改成“首尔”提出异议,但李明博仍是继续推进让首都进行中文更名。

通过征求各方意见,当时韩国首都出现了各种中文译名,如首尔、首午尔、中京、首沃等,但呼声最高的仍是“首尔”一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委员会尊重“民意”,也认为首尔这个中国译名含有十分美好的寓意,有“首善之都”的况味,于是,李明博一锤定音,正式照会中方,使用“首尔”作为韩国首都之称。

中国为了增进中韩两国友好往来,客随主便,便也在官方文件以及地图上及时将“汉城”改为“首尔”。

“文化自信”这个词近期一度流行起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对国人的自信心与精神面貌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从韩国人将“汉城”改为“首尔”的过程中便可窥一斑,古代成为中华附庸,近代又遭遇殖民侵略,大韩民国如今虽然表面上经济发达,风光无限,实质上骨子里充满自卑,这一点是与其贫瘠的历史息息相关的。

[免责声明]文章案例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案件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删除内容!

参考资料:

《边关何处|马光:元末明初东亚海域的倭患与多边外交》2022-05-16 17:11·澎湃新闻
《韩国首都中文名,为何将“汉城”改“首尔”? 》2021-10-29·环球情报员-澎湃网
《汉城变“首尔” 何以让人有些费解》2005年02月04日·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