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已是耄耋之年的钱穆老先生,双眼噙着泪水,艰难的抬起胳膊,拉着妻子胡美琦的手说:“叶落归根,千万别把我留在这里,一定要带我回家。”说完便永远地闭上了双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围的人无不动容,因为不久前,钱穆先生被人诬陷,最终被赶出了已然居住了二十年之久的“素书楼”,可他没能等来洗刷屈辱的结局,就这么怅然离世。而他的临终遗言就只有再质朴不过的落叶归根罢了。

虽然如今的两岸关系已经改善,人们可以随时互通往来,但在当时的环境下,想要从台湾回大陆却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漂泊半生的钱穆先生,他的遗愿到底有没有实现呢?

天资聪颖,勤读诗书

1895年,钱穆呱呱坠地,彼时的钱家在江苏无锡算是诗书之家,祖上几代都出过举人秀才。钱穆甫一出生便被父亲钱承沛抱在怀里,很是喜爱,逢人便说:“我有了这个儿子,比别人多了二百亩田地还要高兴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钱穆出生之时,已是家道中落,虽然此时家中的经济条件不是特别宽裕,但每次钱承沛外出回来都会给这个小儿子带一点蛋糕或者酥糖之类的小零食,放在他床边的小桌子上。这样第二天早晨钱穆一起床,就能吃到父亲带回来的小零食了。这种习惯一直持续到了钱穆7岁上了私塾才停止,可见钱承沛有多么疼爱和喜欢这个儿子。

钱家家族中有一个祖训,就是“子孙虽愚,诗书须读”。因此钱承沛也是读书人,而且非常有学识,他在晚清时期还中过举人,但因为自己的身体实在是太虚弱,所以无法赴任,只能放弃仕途,在家教书。在家中祖训的影响下,钱承沛早早地就把自己的儿子送到了学堂读书。

1901年,7岁的钱穆进入私塾启蒙学习,虽然他年龄小,但聪慧过人、忆力超强,私塾先生不管每天教三四十个生字,还是六七十个生字,钱穆都能牢牢地记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一次,父亲指着一个钱穆没学过的生字“没”字,想考考钱穆,本想为难一下他,结果钱穆却根据字形说出了字的意思。这让钱承沛非常意外,高兴地摸着儿子的头说:“我这儿子上辈子肯定也是个读书人,将来一定会成大器。”

钱穆从小不仅聪慧,而且十分喜爱读书,家中有一部《三国演义》,钱穆非常爱看,看的次数多了,竟然都背了下来且一字不差。有一次,父亲的朋友来家中做客,听说钱穆会背《三国演义》,便随便指了一段想要考考他,钱穆果然一字不差的全部背了出来,众人非常惊讶,都觉得钱穆是个小神童,听到众人的夸赞,钱穆自己也不免得意洋洋起来。

父亲看见钱穆渐渐变得骄傲起来,便问道:“你知道桥字怎么写吗?”钱穆答道:“一个木加一个乔。”父亲又问道:“你知道骄字怎么写吗?”钱穆答道:“一个马加一个乔。”父亲接着问道:“你知道骄字的意思吗?”钱穆不假思索的答道:“当然知道啊。骄字是傲娇的意思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父亲看着钱穆问道:“那你是怎么做的呢?”父亲直白的话语让钱穆瞬间羞愧的红了脸。父亲接着说:“文章光会背是没有用的,只有谦虚好学,才能做出好的文章和学问。”从此以后,钱穆不再骄傲,而是谨记父亲的教诲,脚踏实地,勤奋用功读书。

然而快乐平静的学习生活并没有持续多久,钱穆的父亲就因病去世了,这时的钱穆才12岁。父亲去世以后,家中的生活条件一下子变得更差了,但钱穆的母亲还是坚持让钱穆读书。她说:“无论家中条件如何,一定会遵从先夫的遗愿,子承父志,让钱家的孩子继续读书。”

看着母亲辛苦的样子,钱穆格外珍惜自己能够读书的机会,读书也比以前更加刻苦了。

钱穆是幸运的,1907年,常州府中学建立了,钱家的同族、钱穆的老师钱伯圭知道钱穆家境贫寒,便出资资助钱穆前往中学读书,就连读书的被褥都替钱穆准备好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钱伯圭还告诉钱穆,学习应该紧随时代的潮流,把目光放长远,才能够有所收获。

钱伯圭的话使钱穆受到了很大的启发,不仅学习的范围变得更加宽泛,而且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读书学习上。夏天读书为防止蚊虫叮咬,就效仿父亲当年的做法,将双脚放在瓮中,渐渐地养成了手不释卷的好习惯。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吾虽穷乡,未尝敢一日废学。”

1910年,钱穆转入南京私立钟英中学。可惜世事无常,钱穆在南京私立钟英中学求学不久,就爆发了武昌起义。学校停办,钱穆也被迫辍学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时的钱穆已经16岁了,难道他的学习生涯就止步于此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