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中华民族也有他国后裔?

没错,在历史的洪流中与白俄罗斯人不期而遇,如今有数十万白俄后裔在我国生存。

他们早已习惯了我们的风土人情,从教育背景、饮食文化到人文关怀,俨然真正的中国人。

这些后裔没有因为身份特殊而自卑,相反他们很爱脚下的这块土地,甚至自豪的说:“我们是中国人”。

他们是何时流入我国的?如今的现状又如何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白俄罗斯难民涌入中国的契机

时代在发展,但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不管哪个国家,都要经历不止一次的改革,才能平息内战。

在历史的长河中,白俄罗斯经历过百姓流离失所的日子,难民过着果不饱腹的日子,拖家带口四处逃荒,其中20万来到了中国。

1917年正值十月革命,这是俄国历史上重要的变革

但是国内局势动荡不安,随着苏维埃政权的确立,统治多年的沙皇权利宣告终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政权代表着新势力,旧势力必将会被铲除,可沙皇势力不甘心,更不愿臣服。

试图重新聚集力量,与新政权一较高下,也不知道哪来的自信,居然先要恢复沙皇制度。

任何势力都无法阻挡社会文明进程,当时的俄国百姓呼声很高,纷纷想要取缔沙皇统治,努力做自己命运的主人。

后来因为力量的悬殊,沙皇残党节节溃败,一些资本家和贵族成了过街老鼠,他们不仅失去了权利,还丢失了房屋、钱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些人继续在俄国生活是不可能了,只能另辟蹊径,他们需要寻找新的生存地,然后逃离俄国。

根据俄国的地理位置,当时最佳逃亡地就是中国,因为我们两国相邻,交通上便利。

另外我国的面积大,人口众多,加上自然资源丰富,是人类很好的生存地,更是俄国难民首选的逃亡地。

虽然两国依山带水,但彼时的俄国战火纷飞,百姓流离失所,我国百姓安居乐业,社会环境安全稳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难民只需要跨过两国的边界线,就能远离战火,选择安宁的生活地。

当时逃亡过来的难民可是大部队,根据有关资料的统计,前后难民数量超过了20万。

这是一个庞大的数字,但是和14亿人口相比,好像又微不足道。

即便过去了几十年,我们依然能感受到他们当时的不易,带着希望和恐惧来到这片陌生的土地,寻找新的生存机会。

后来在世世代代的生活中渐渐融入,与中国人一起劳作,一起学习,一起经商,俨然成为地道的“中国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想要成为真正的中国人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面临无法预料的困难和挑战。

比如语言不通、文化背景不同、生活习惯不一样等等,但这些都被他们一一克服。

在集体活动中渐渐找到自我的位置,也提升了留下来的勇气和决心,渐渐地得到了本地人的认可。

当第一代白俄罗斯难民扎根后,很快就迎来了他们的后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身上流着俄罗斯人的血,传承了他们的基因,但生活方式已经潜移默化的被改变。

当他们的下一代出生后,国家会让他们的身份合法化,同样享有个人身份证,权利和义务也与国人一致。

只有身份的被验证,法律上才是真正的中国人,他们的内心认同感也会更强,简单点说就是有了底气。

如今当我们去新疆、内蒙一带旅游的时候,如果在马路上遇到长相酷似俄罗斯人的游客,千万不要误以为人家就是外国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可能开口就是流利的普通话,口袋里掏出咱们熟悉的身份证,原来是同胞,真是闹了个大乌龙。

或许这些长相很有异域风情的人就是白俄的后裔,经过了几代人的更迭。

如今他们也是我中华民族的一份子,个人命运和国家命运紧紧相连。

同时也能感受到当年他们先辈的英勇和胆识,如果没有他们的逃亡,或许都没有这一代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白俄罗斯难民在中国的生存之道

十月革命后大批的俄罗斯难民来到我国生存,毕竟是异国他乡,想要融入进来是很难的。

不过在我国政府同意接纳的大前提下,他们人身安全有所保障,个人自由度也更高。

但不同国度的人拥有完全异样的生存背景,尤其是思想上的改变,真的是难于登天。

这好比我们上下五千年文化的传承,岂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内政的稳定,当地政府试图召回这一批难民。主要是通过思想宣教和民族情节,给出优待政策,诱惑他们能回去。

但是这批难民似乎不为所动,并不是讨厌自己的家乡,而是所处“位置”不同。

当初他们逃亡时顶着沙皇资本家的身份,直白点说就是叛国贼,本身就与新政权存在利益冲突。

如果重新回去,担心并不会被优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此基础上,他们反而更愿意留在中国。

另外逃亡到中国后,很多难民与当地人结婚生子,有了自己的孩子,孩子的身份也是中国人,新家庭相当稳定。

他们渴望这种温馨安宁的生活,如果返回很可能要家人分离,自然不愿意。

既然留下来,肯定要学会生存的本事,俄国人能歌善舞,一部分人选择向舞蹈行业进军,成为职业舞蹈老师,甚至是芭蕾舞演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们还擅长各种乐器,将中俄两国的文化艺术做融合,反而推动了两国友好关系的发展。

那20万难民如今分布在中国多个区域,不仅仅集中在西北部,在上海、北京、深圳等地都有他们的后裔。

因为拥有中国人的身份,他们在合法范围可以自由活动,自由经商。

不得不说,他们很有经商头脑,往返于俄罗斯和中国之间,做着外貌生意,生活的很惬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白俄罗斯后裔对中国的感情

距离当年俄罗斯难民逃亡已经过去一个世纪了,虽然大部分人都不在了。

但他们的后代还生活在中国,能熟练的融入家庭、学校、社会,和真正的中国人几乎没有区别。

虽然身高外貌上有所差异,接受的家庭熏陶也不同,但他们对中国感情很深。

从生活习惯到思维模式都与地道的中国人一样,毕竟出生后就在这里长大,在难民后裔中,这里就是他们的国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第一批难民会有思乡情节,但后代们的生活会潜移默化发生改变,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也在慢慢扭转,这就是环境的影响力。

当然他们也受到了父辈们的影响,继承了外貌基因,也会庆祝俄罗斯的传统节日。

可这些并不影响对中国的热爱,早已对这片土地感情至深。

之前有媒体采访过白俄后裔,介绍身份时就是“中国人”,脸上洋溢着骄傲的神情,没有任何违和感,足见对中国浓厚的感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些后裔在各行各业发光发热,有的当了老师,有的做了医生,有的就是普通的工人,还有的在科技领域做贡献。

不管是哪一个职业,都值得尊敬,也能看出来他们很享受工作带来的价值。

在哈尔滨等北方城市还能看到俄罗斯建筑,比如索菲亚大教堂等。

这些建筑很有时代意义,代表着中俄两国的友谊,相当于架起来的“友谊桥梁”。

虽然如今白俄后裔不多,只占14亿人口极少的一部分,但享有同等的国民权利和义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孩子出生后,一样能接受义务教育,走入社会后也能得到包容,在喜欢的岗位上实现梦想。

强大的中国给他们带去了骄傲和底气,带去了安宁和幸福。

任何时刻,他们都骄傲的说自己是中国人,这种油然而生的底气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中国给的。

在当前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白俄后裔也是自由的

只要他们想,可以随时去俄罗斯旅游、经商或者生活,没有多余的限制,这份尊重也让他们很感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语

回顾苏联十月革命时期,距今跨越了一个世纪之久,当年的那批难民渐渐被人们淡忘,也终将成为历史的尘埃。

可他们是勇敢的是智慧的,给后代创造了更好的生活环境。

白俄后裔如今在中国不同城市生活,接受一样的教育、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奋斗、同等享受国家提供的福利和安全感。

这也正是他们父辈当年逃亡的目的之一。

看到白俄后裔以中国身份为傲的表情,觉得一切都有了价值,也感慨两国多年来的友谊。

只有国与国之间友好相处,国民才能互通有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