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开学了,家长迎来一项“大工程”——包书皮。
不少家长吐槽,学校要求课本、作业本、练习册都要包书皮,甚至页角都要贴透明胶带。据北京日报报道,大部分学校都建议给新书包书皮,不同学校的要求还不一样。书皮有大小不同的规格,每个年级又有相应的尺寸,有的老师还有特殊要求。不少家长跑了好几趟文具店,被不同尺寸搞晕了。
东城区一家文具店售卖的各式各样的书套、书膜。
为了避免书本在翻阅过程中磨损、脏污等,包书皮不失为一种好的保护方式。让孩子包书皮,不仅锻炼动手能力,也能加深他们对书本的爱惜之情。但近年来,包书皮越来越成为众多学生和家长的包袱。比如可以包变成了必须包,颜色大小样式统统得按要求来;不仅课本包,作业本也要包。即便学校没有强制要求,但既然是老师建议,家长也就不能不配合。
“折叠、裁剪、粘贴、压边……一不小心书皮中间留下气泡还需要返工”,像这样复杂的工序孩子很难完成,包书皮的任务最终都得落在家长身上。据报道,有的家长“挑灯夜战”,新学期给孩子包了40本书皮。这么多书皮,花钱不说,因为不同年级对尺寸大小等要求不同,还难以循环利用,造成资源浪费。
家长帮孩子给作业本包书皮。
老师把颜色、尺寸甚至材质都要求得明明白白,整齐划一包书皮,本质上是形式主义的体现。其实,孩子书本有些破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书皮包不包、怎么包,本该由家长和学生自行决定。很多家长都有用旧报纸、旧挂历等给课本“穿新衣”的经历,旧物利用包书皮,既节省费用,也能发挥个性。这几年每到开学时间,各种代包书皮的业务都会生意火爆。包书皮变成了买书皮,甚至变成了“外包”,不仅丢失了孩子动手包书皮的传统,也增加了家长的负担、牵扯了家长的精力。据报道,有家长称,“老师说这些作业本都是要评比检查的,破破烂烂的肯定不行”。为了应付检查、参与评比,更是让书皮披上了一层形式主义之皮。
书皮只是一片薄薄的“外衣”,不该承载那么多额外的重量。相较于在书皮整齐划一上下功夫,老师不如多想想教孩子怎么跟书本友好相处,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自觉爱惜书本。每个孩子在书本上留下属于自己的思考痕迹,就算书本读破了又有何妨?
包书皮不该成为孩子和家长的新包袱。为孩子减负,包书皮这个“负”也该减减了。
此前报道:不同尺寸不同要求,包书皮本皮成了开学季的新负担
来源:北京日报微信公众号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