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2024年8月23日,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明确表示,可能已经到了降低利率的时刻。市场普遍预计第一次降息将在9月18日美联储的利率决策委员会会议上进行。

这一明确的利率转变信号,标志着自2022年以来从接近零的利率到今天5.25%至5.5%区间的加息周期的结束,降息周期开启。而降息会降低持有大宗商品的机会成本,因为与债券和房地产等资产不同,商品不提供收益。

但实际上,降息周期对大宗商品的影响并非如此直接——大宗商品的表现还要看降息的“性质”。

自2000年以来,美联储共操作了三次降息周期:2001年(互联网泡沫破裂)、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波及全球)以及2019-2020年(新冠疫情导致经济衰退)。

每次降息周期背后的推动因素各不相同,这解释了为什么这些降息在速度、幅度以及最终对大宗商品市场的影响方面存在差异。

虽然历史不会简单重复,但大宗商品对降息周期的反应,仍大体遵循这一规律……

大宗商品在降息周期中“看什么”

尽管降息周期从持有成本这一层面考虑是有利于大宗商品价格的,但是持有成本问题仅是影响大宗商品价格的因素之一,且并非主要因素。

大宗商品价格主要看降息周期的“性质”,即这个降息周期是“预防式”的,还是“应对式”的。

具体而言就是:如果是“预防式”的,即为了保证软着陆成功,那是有利于大宗商品价格的;但如果是为了“对应”衰退,那不利于大宗商品价格,因为需求下降的影响将远大于持有成本下降的影响。

市场的“矛盾”

市场对于这个降息周期是“预防式”的,还是“应对式”的这一问题,目前分歧非常巨大。这部分是因为软着陆期间的数据表现,跟衰退快要开始时的数据表现非常像:经济增速、就业和通胀都会开始出现下行。

这一矛盾在大宗商品价格的波动上,也有充分体现:在鲍威尔最新的讲话之前,大宗商品净多头暴涨了13%,工业金属价格上扬了4-10%不等。这一表现是以“预防式”降息周期为基准预期的表现。

但是,在鲍威尔讲话之后,预期的落地和衰退担忧的部分回归,让大宗商品在短暂反弹之后,又重回下跌。

有人会说,衰退担忧不是已经退潮了么,你看美股又快要重回8月创下的历史新高了。

但是,美股这次的快速反弹,背后有流动性的“暗中支持”,并非经济预期出现了彻底变化。

首先,美股8月出现了突然暴跌之后,流动性不降反升。这一点可以从隔夜逆回购量的变化上,直接观察到。

图:美国隔夜逆回购量在8月初的暴跌之后出现了大幅反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相应的美国货币基金的总量也仍在上涨:继续在向6万亿美元以北扩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同时财政部账上仍然保留着近8000亿美元的“弹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