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4月23日到6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召开,晋冀鲁豫和晋察冀代表团,不约而同都提议当时担任抗大分校校长的何长工为中央委员候选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时候,发生了一件出乎意料的事,何长工的名字在第二次预选中被划去。

很多人对此觉得不解,其中有个叫王英高的老红军还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表达了自己对此事的不满。

的确,论党龄,何长工1922年就入党,比罗荣桓、彭德怀、贺龙、徐向前、林彪入党都早;论文化,何长工到法国上过学,当过红军大学校长;论资历,他参加过秋收起义,跟随毛泽东上了井冈山;论贡献,朱毛井冈山会师,何长工是牵线搭桥人,红军长征前他跟广东军阀秘密会谈达成协议,红军长征路过那里时才一路顺风;论级别,遵义会议后,何长工就是军团政委。

何长工也是湖南人,算是毛泽东的老乡。无论从哪方面讲,何长工都不该落选中央委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何长工为何落选?是他做错了一件事,影响到了自己的政治前程。

何长工,原名何坤,1900年12月8日,出生于湖南长沙华荣县的一户贫苦农民家庭。

穷人的孩子是读不起书的,好在他的舅舅家庭相对富裕。1914年,在舅舅帮助下,14岁的何坤得以到岳阳第三联合中学读书,后来又到湖南省立甲种工业学校机械系学习。

1919年,18岁的何坤决定和同伴一起赴欧勤工俭学,去北京留法预备班学习期间,他李大钊、陈独秀等撰写的文章,对马列主义产生浓厚兴趣。

1919年底,何坤漂洋过海到了法国,在异国他乡与周恩来、聂荣臻等人不期而遇。1922年,在周恩来的介绍下,何坤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一年之后,聂荣臻才成为党员)。

以上事实至少可以证明,何坤思想进步的速度还是很快的。

1924年初,何坤回国,他立即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革命运动中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27年蒋介石背叛革命,在上海发动“四一二政变”,对共产党人挥起屠刀。同年五月,反动军官许克祥积极响应,在湖南发动“马日事变”,对革命者进行疯狂镇压。

1927年8月7日,何坤到武汉出席中共中央会议,与中央农委书记毛泽东相遇。这不是他们首次见面.早在8年前,何坤去法国留学前,在北平就跟毛泽东相识。

在这次会议上,毛泽东主张对这股反共逆流进行坚决回击,并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主张。何坤听了热血沸腾,他站立起来,长时间鼓掌。

会后,毛泽东和何坤进行一席长谈,商讨如何举行武装斗争。

何坤当时是做地下工作的,为了不暴露自己,需要改名。因为在去法国前,他曾经在北京长辛店做工,毛泽东建议何坤改名“何长工”。

为了筹备起义,毛主席又派何长工去武昌警卫团工作。经过精心准备,1927年9月9日,毛泽东率领工农武装部队在湘赣边界发动秋收起义,打响对国民党的第二枪(南昌起义是第一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由于敌强我弱,斗争经验也不太成熟,起义最终宣告失败。毛泽东经过慎重思考决后,决定登上井冈山,在那里建立根据地。何长工不但参加了秋收起义,还跟随毛泽东上了井冈山。

这天,毛泽东将何长工叫来,对他说:“听说朱德、陈毅在南昌起义之后处境艰难,我想让他们也到井冈山来,你看好吗?”

“毛委员,那太好了,就把这个联络任务交给我吧!”

“行,那你准备准备,明天就动身吧!”毛泽东兴奋地说。

第二天清早,何长工身穿破衣服,脚穿旧草鞋,头戴斗笠,打扮成一个农民,踏着晨露出发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江西一片白色恐怖,到处都是国民党军队的哨卡,对来往行人进行盘查,稍有不慎就会暴露。

何长工机智勇敢,顺利通过了重重关卡,冒着生命危险进入广州,打听朱德、叶挺等人的下落。

南昌起义失败后,朱德确实计划到广州去。但是9月底,起义部队主力来到广东省丰顺县汤坑的时候,遭到粤桂两省军阀的联合打击,起义队伍寡不敌众,遭受重创,处境艰难。

1927年11月,朱德遇到了自己当年滇军中的老朋友、第16路军总指挥范石生。

对方雪中送炭,给起义部队补充了一些弹药和冬装、还拨发了2个月薪饷,让部队渡过了难关。当然,为了能得到接济,起义部队暂时被编入国民党第16路军47师,番号是140团。

这一切都是秘密进行的,外人不可能知道。后来因为有人告密,朱德不得不带着起义部队到了韶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时候何长工还在广东,他从一位国民党逃兵的口中,得知朱德在韶关。何长工欣喜若狂,披星戴月到了韶关,和朱德、陈毅等人相会,见面后第一句话就是:“我可找到你们了!”

说完,何长工眼泪止不住顺着脸颊扑簌簌滚落下来。

为了寻找朱陈,何长工两个月来,到过沔都、曹市,也到过长沙、武汉,并南下香港,途径郴州,辗转到了广州,后来才到了韶关,个中艰辛,只有他自己能体味。

这时候朱德和陈毅也没有落脚的地方,正在为难,得知何长工来意大喜,当即决定前往井冈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28年5月4日那天,井冈山红旗招展,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人山人海。在战士们震耳欲聋的欢呼声中,红4军成立了。

会场的讲台上,作为大会主持人的何长工满面红光,发表讲话。

毛泽东和朱德两双大手紧紧握在一起,秋收起义部队、南昌起义部队和湘南暴动部队几股洪流汇集在一起,它将冲垮国民党统治的堤坝,迎来一个新时代。

对此,何长工功不可没。

在井冈山期间,何长工始终得到了毛泽东的充分信赖,成为其得力干将和助手。在此期间,何长工还立下一大功,那就是改造王佐绿林军和旧军阀。

毛泽东到井冈山之前,那里已经有了一支部队,即王佐、袁文才率领的部队。这支队伍说好听点是起义军,说不好听点就是绿林草寇,里面鱼龙混杂。如果不将这支队伍改造好,就无法增加红军的凝聚力,更无法得到群众拥护,红军也难以壮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27年10月上旬举行的古城会议上,党中央将改造王佐和袁文才的绿林军提上议事日程。虽然王佐和袁文才都是“农民自卫军”首领,但袁文才是我党党员,思想觉悟高,让他转变并不费事。而王佐思想保守,有流寇的习气,而且还自以为是。要想完成改造,必须转变他的思想,这是个大难题。

派谁去说服王佐,毛泽东陷入沉思。经过再三思考,他想到了何长工。

何长工接到指示二话没说,表示要坚决完成任务。在说服王佐的过程中,何长工遇到了想象不到的困难。

常言道,“宁做鸡头不做凤尾”,王佐自然也不例外,他认为井冈山是自己辛辛苦苦打下的地盘,不想让别人染指。因此他戒心很重,表面上对何长工非常客气,背地里却严加提防。

为了消除王佐的顾虑,拉近彼此的距离,何长工并没有着急,而是采取迂回战术。他先是常去王佐家,跟他母亲唠家常,帮老人家挑水砍柴,给老太太买好吃的东西。长此以往,何长工就取得了老人家的信任,还激动地说:“你这伢子(孩子)比亲儿子都好。”

王佐是个孝子,看到母亲如此夸赞何长工,爱屋及乌,他对何长工的信任也与日俱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一次,王佐听说一个挑夫曾经为土豪服务过,就想砍人家脑袋。何长工听了赶紧跑去制止:“他也是穷人,生活所迫,不容易啊。如果这样乱杀人,就会失去百姓支持……”

王佐开始想不通,他母亲听说了也帮着挑夫说话,王佐随即打消了杀人念头,还为此向何长工认错。从此之后,两人成为推心置腹的朋友,王佐对何长工言听计从。

这时候再去改造王佐队伍,就是水到渠成,轻而易举。不久之后,这支纪律散漫的绿林军,变成了一支纪律严明的革命队伍。

何长工还为我党我军做出一大贡献,那就是说服陈济棠给红军让路。

那是在1934年9月初,中央红军主力反“围剿”受挫,国民党再发动进攻的话,几乎没有胜算。在当时,避免跟敌人交锋,进行战略转移成为红军大多数领导人的共识。

但是从哪个方向突围呢?中央红军负责人经过思考,把目光放在了粤军控制的广东北部。

当时蒋介石虽然名义上已经统一全国,但很多省事实上还是军阀割据状态,广东就是“南天王”陈济棠的独立王国。

陈济棠的心态是左右为难,既怕共产党在广东开展革命,占领自己的地盘,又怕蒋介石打着剿匪的名义趁机染指广东。

我党抓住陈济棠的心理,希望他给红军让路,但是如何能让陈济棠相信红军是个问题,毕竟双方曾经杀得你死我活,很难产生互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济棠

在此情况下,粤赣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共粤赣省委常委何长工当仁不让,跟中共中央局宣传部副部长潘汉年一起,在1934年9月与陈济棠的代表开始接触。

论资历,这时候的潘汉年无法跟何长工相比,实事求是地说,何长工在谈判中起着主导作用。

何长工的诚意打动了陈济棠,他对红军做出保证:在两军相遇的时候,后退40华里。不仅如此,临走的时候陈济棠还给了红军10万发子弹。

部下说他傻,陈济棠却说:“多打死一名蒋军,我们就多一分安全,哪有这么划算的买卖?”

陈济棠说到做到,粤军在红军开始长征的时候,果然大开方便之门,他们一枪不放,“护送”红军通过了三道封锁线,蒋介石消灭红军的阴谋破产了。

对于何长工的革命贡献,毛泽东看在眼里也记在了心上,在遵义会议之后,提名他担任了红九军团的政委。然而,谁也没有想到,在长征期间,何长工却犯下了一个重大错误,影响了他的一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5年7月,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会师后,红九军团改编为红32军,随四方面军活动。

改编后,军长还是罗炳辉,何长工依旧担任政委。而这时候的张国焘是中国工农红军总政委,地位举足轻重。

这时候,32军跟着的是张国焘的脚步,与党中央产生了离心力。

军史记载:“红32军先随红一方面军继续北上,后又奉命随红四方面军南下。1936年2月,该军担负掩护红四方面军主力转移的任务。”

8月期间,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进行了混编,分为左、右两路军,准备同时北上。而这时,曾经功勋卓著、德高望重的张国焘却不愿意北上,想要南下。

在“北上南下”两条路线之争中,罗炳辉、何长工选择站队到了张国焘这边。

何长工自己也在回忆录中坦承:“……跟随张国焘南下,犯了执行张国焘路线的严重错误。”作为一名毛主席依赖和信任的将领,在关键时刻“变节”,其行为确实让人难以接受。

1960年10月,美国记者斯诺曾经问毛主席:“你一生中最黑暗的时刻是什么时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主席的回答出乎斯诺意料:“那是在1935年的长征途中,在草地与张国焘之间的斗争。当时党内面临着分裂,甚至有可能发生前途未卜的内战。”

当时毛主席和张国焘资历基本上相当,他们既参与了建党,又参与了建军,都是我党我军威望很高的人物。当时的路线斗争之激烈,可想而知。

当毛主席得知何长工的选择之后,内心的失望和痛苦,也不难想象。

那么,何长工身为一个久经考验的将领,又有远见卓识,为什么会在关键时刻倾向张国焘呢?

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原因。

一是何长工曾经任职的红九军团,在红军主力开始长征的时候,其主要承担掩护任务,在湘江跟敌人血战,损失惨重,两个师只剩下三个团。

在此情况下,全军上下普遍产生了一定的不满情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是后来当被改编为红32军后,中央没有让他们北上,官兵产生了被“抛弃”的想法。

罗炳辉与何长工心里有怨气,就稀里糊涂地做出了错误的判断。

然而,无论有多少理由,关键时刻何长工没有能坚持原则,跟党中央保持一致,都是无法被原谅的,伤透了毛主席的心。

不过毛主席是大度之人,能包容红四方面军的许世友等人,自然也能包容自己的老部下何长工。虽然毛主席没有过多深究,但这件事也给何长工的前途带来了不利影响。

1937年红32军到陕北后,何长工就离开了军队,从事抗大教育工作。解放后先后在军械部、军事学院工作,1955年授衔时没有参加。

何长工对自己当初走错路也感到非常后悔,后来曾经给主席写信说:“我从1919年在北京长辛店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班和你相识,到秋收起义跟随主席上井冈山,在主席长期教育、培养下成长起来,万万想不到主席培养了我几十年,居然培养出一名反党分子……”

1987年12月29日,何长工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何长工一生都勤勤恳恳为党工作,付出了毕生精力,党中央给出的定论是,何长工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卓越的军事家、军事教育家”,能得到这样的评价,何长工应该了无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