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互联网,类似的言论层出不穷,自称专家的人也日渐增多。然而,这些人真的具备专业知识吗?翟天临相信每位大学生都听说过他。

“知网是什么”这句话引发了相当大的反响,相关部门随之对学术造假和学历伪造行为展开了全面调查。而一些自称专家的人,可能只是抄袭他人论文,看似具备权威,其实对该领域并没有深入了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凭借自己所拥有的专家身份,这些人在网络上胡言乱语。最终,国家采取了行动,2024年4月2日对首批不当行为者进行了通报,共点名了21人。那么,这些人是谁呢?这些“专家”又曾发表过哪些言论呢?

学术造假

谈及学术不端,最知名的两个事件便是翟天临事件和116学术造假案。今年1月16日,华中农业大学11位学生联合指控一名教师进行学术造假,该举报材料长达125页。文件内容条理清晰、叙述详尽,学生们明确指出了老师在哪些方面以及哪篇论文存在作假的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档中提到,涉事教师将仅进行过一次实验的数据虚构为多个数据,并在论文中发表。由于去验证的人较少,他所发表的内容便被他人信以为真。

这使得相关教师在行业中具备了一定的权威性,然而他的学生心里明了,如果让这样的人继续在中国教育界肆意渲染,未来的学子将更加痛苦不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翟天临事件发生在2019年1月底,当时他公开了博士后录取通知书。在此之前,他的人设一直是优异学生,但在一次直播中问出的“知网是什么”这一句话,完全暴露了他的真实身份。

被发现论文查重率达到36%,高考数学成绩为19分,总分却超过500分。尽管翟天临的工作室多次进行解释,但事实依然是最有说服力的证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这两位为例,农学领域中那位农大的老师能够算作专家吗?而翟天临在他的专业领域作为博士后,是否也是一名专家?那么,他们的学术成就是否足以获得“专家”这个称号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任何人都能成为专家,那那些辛勤学习的人岂不是太委屈了?因此,国家开始对不当行为进行调查并公开批评。2024年4月12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对此事件进行了报道。在这次通报批评的21人中,有没有大家熟悉的名字呢?

通报批评21人

第一位深圳大学的李潇曾提交过2023年的基金项目申请书。经过调查发现,该申请书大部分内容是在未通知他人的情况下使用了别人的成果,情况非常明确。结果,李潇的申请书被撤销,并且在接下来的三年内将无法再次提出申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位大连理工大学的迟国泰,先以劳务费的形式将项目资金发给学生,随后再将其收回,以此填补自己的口袋。国家因此追回了拨款,并取消了他在五年内的申请资格。

其余的大部分则涉及学术不端行为,包括同济大学的李明、福建医科大学的吴宇、北京建筑大学的季节、中南大学的章忠强和谭笑,以及杭州医学院的汪霄和陈哲灵等。

这些案例中存在论文买卖、将他人研究成果署名为自己的名字,论文图片来自其他第三方平台,以及数据造假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些人在本校甚至在当地乃至整个省内,想必都有一些声望。然而,当曝光的名单被公布到网上后,人们才意识到他们其实是“砖家”。一夜之间,他们从高位跌落,再也不值得同情。早知今日,为何当初不加以自重?作为教师,知识储备肯定充足,不如多花时间在论文研究上,这样岂不是更好?

许多网友了解到多个伪专家被曝光后,纷纷表示赞赏。这些平时高高在上的人物早已让一些群众深感无奈。在网络上发表个人观点时,总会有人在评论区进行指责,自称是专家,并声称自己的看法才是正确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许多短视频平台和一些营销账号的开场白常常是“专家建议”。无论是关于饮食还是日常习惯,只要表达个人观点就够了,没有必要以强硬的语气去命令别人。这也让不少网友呼吁应该取消所谓专家的建议。

有人认为,当一只蟑螂被揭露出来时,实际上暗示着背后已经滋生了大量的蟑螂。学术造假绝不会仅限于曝光出的21人,这需要国家未来对该领域加强监管。不过,并不能因此否定所有专家的能力,有些专家发表的观点确实是扎实可信的知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好的专家

《中华诗词大会》这档综艺节目的评委之一是名为蒙曼的嘉宾。她拥有北京大学的博士学位,在节目中,蒙曼老师侃侃而谈。

她对中国古代诗词的深入解析,使她在学术界享有极高的声誉,被誉为“小于丹”和“隋唐第一女学者”。在舞台上,她风度翩翩;而在教学中,她则显得十分亲切。这样的专家能够带给人们真实的知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农村问题专家”温铁军多次为农民发声,他是一位经济管理博士级教授,曾深入调研过农村现状,针对教育、医疗等问题,以及强行让农民迁移至城市的做法进行了批评。他确实是一个切实关心农民利益的专家。

在新冠疫情期间,面对个人风险而勇敢迎接挑战的钟南山院士、张文宏教授,以及因疲惫而白发苍苍的吴尊友先生,他们凭借专业知识为国家安全保驾护航,成功地控制了疫情。这些专家是我们深感钦佩的榜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专家原本是一个颇具神圣意义的称号,代表着某人在特定领域取得了深厚的成就。然而,由于一些不负责任的人随意发言,这一词汇受到玷污,甚至使“专家”变成了贬义之词。学术造假的根源如同蜘蛛网般错综复杂,唯有国家出面才能彻底遏制这种现象。

如果学术不端者在未来依然能够在网络上“造谣”,那么不仅会导致资源的浪费和研究的重复,还将对学术研究造成严重破坏。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有效地遏制了学术造假的行为,未来社会需要面对这些挑战并引入先进技术手段。只有重新树立学术界的声誉,才能营造更为公正的学术环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