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美国三大新闻杂志之一,《时代》周刊在全球范围内拥有极大的号召力和影响力。
其封面人物则被称作“世界之眼”,是当下对世界产生重大影响的全球焦点。
而1965年2月26日刊的封面人物,便是新中国开国元帅、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的陈毅。
论身份地位、论国际影响力,陈毅登上《时代》周刊可谓再正常不过。
但令人错愕不解的是,对他的介绍文案竟赫然写着:
“THEENEMYINASIA”,即“亚洲之敌”。
当时的时代背景如何?陈毅为何会被美国称作亚洲之敌呢?
外交部长,不二人选
1954年底的一天,陈毅风风火火闯进中南海西花厅,径直走到周总理面前,言辞恳切的说:
“我请中央重新考虑”。
看似没头没脑的一句话,周总理却立即明白了陈毅的来意。
原来,这年9月的一天,刚刚走马上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陈毅,和同为四川老乡、留法同窗的邓小平,在勤政殿里闲聊叙旧。
期间,两人谈及了一个月后,陈毅将率代表团赴东德访问一事。
正当陈毅询问,周总理是否下达了什么指示或要求时。邓小平突然意味深长的表示:
总理公务繁忙,所以中央考虑,找人替他分担一些。
而后又直言不讳的说:
“从这次访问起,今后外交部这一摊子,恐怕要你多操劳了”。
这番话令陈毅心头猛然一惊。
事实上,从年初几位外派大使回国后,不约而同向他汇报情况;到8月29日中央安排他负责接待英国工党访华代表团。陈毅已经隐约意识到,周总理似乎有意让自己往外交部门发展。
眼下邓小平的明示,无疑等同于一锤定音。
显然,陈毅并不愿意接受相关任命,这才找到周总理,请求中央重新考虑。
当然,陈毅的出发点,绝非是因为排斥外交工作,或害怕肩负外交重担。而是真心实意觉得自己不合适。
陈毅元帅自小性格直率、坦荡、嫉恶如仇。
17岁在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班念书时,他听到流言蜚语说,学校提供的留学费用赞助名额,早已被达官显贵子弟内定。二话不说直接找到校长当面对质,成功将这场舞弊危机扼杀在萌芽阶段。
26岁正式参军入伍后,数十载的军旅生涯,使得陈毅的性情越发刚直。他从不会搞那些“弯弯绕绕”,也极其厌恶勾心斗角,经常语出惊人。
可外交工作最讲究谨言慎行,绝不能落下话柄,或让人揪住错处,以免给国家形象、利益造成负面影响。简直就像步步为营的“攻心计”。
这些要求与陈毅一贯秉性、作风,似乎相差甚远。连周总理身边的工作人员都明确表示:
“陈老总说话像放炮,容易得罪人”。
然而,面对质疑,周总理只是一笑置之。正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他与毛主席看重的,恰好就是陈毅自认为会将外交事务搞砸的直性子。
正如周总理回应那位工作人员时所言:
“不要怕放炮嘛,放炮才能吸引人,有震撼力。陈老总讲话就很有气势,符合我们这样一个大国的国威军威。”
要知道,建国之初的中国正面临严峻的外交形势。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以及那些亲美国家,千方百计对中国围追堵截。还企图扶持蒋介石“反攻大陆”,破坏新中国政权。
中国虽一向奉行和平外交政策,但面对前有狼、后有虎的严重威胁,倘若一味以礼相待,无疑等同于忍气吞声。会被西方认定软弱无能,遭受变本加厉的欺压,这绝非好事。
外交场上,该硬的时候还得硬。
而在周总理看来,陈毅作为统领过百万大军的指挥官,本就豪情万丈、挥斥方遒,自带强大气场。再加上直爽坦荡的性格,绝对能在气势上压过对方。
更何况,陈毅学识渊博,有留学背景,懂外语,且私下风趣幽默、口才极佳。一次访非之行,他有感而发,滔滔不绝分享了7个多小时的心得,令所有人大为折服。
此外,陈毅还主政上海多年,一手将国民党留下的“黑帮横行、特务作乱、经济崩盘、民生多艰”的烂摊子,治理得井井有条。
文化、军事、政治才能无短板,堪称全能型战士。
也正因如此,毛主席和周总理都相信,只要稍加培养,陈毅绝对是接任外交部长的不二人选。
独当一面,叱咤风云
总之,经过一番交谈,面对周总理的高度信任和那句“外交工作非你莫属”,陈毅最终动摇了。
他点头接受了这份重任,不过也郑重提出:
希望暂时不要任命,让他先跟着总理学习一段时间,同时也方便中央考察他。
就这样,陈毅成为了周总理的外交“实习生”。
谁曾想,实习的第一站,竟就发生了超乎想象的巨大危机。
那是1955年4月,中国受邀参加万隆会议。怎料,代表团8名先遣人员搭乘的“克什米尔公主号”专机,竟被国民党特务暗中设置了炸弹,最终在4月11日飞往印尼雅加达途中机毁人亡。
若不是周总理收到特别邀约,临时改变路线,前往仰光与缅甸总理吴努等人会晤,恐怕也难逃此劫。
值得一提的是,几乎同一时间,中国驻印度尼西亚大使馆收到一封匿名信。其中举报称:
蒋介石还以每人40万印尼盾的报酬,组织了一支多达28人的敢死队,他们配备了美国最先进的消音手枪,将于万隆暗杀周恩来。
这一系列明摆着针对周总理的恐怖袭击,瞬间引发全球轰动,国内更是人心惶惶。
出于安全考量,包括毛主席在内,中央强烈建议代表团暂缓出行,乃至取消参会。
但周总理却态度坚决,顶着危机四伏的风险,他不仅率团如期出席,还在万隆会议上大放异彩、惊艳四座。
此行中,作为最重要的副手兼警卫员,陈毅始终寸步不离守护在总理身侧。他目睹了总理临危不乱、灵活处理的全过程,为此深受震撼,同时也彻底明白了外交工作的至关重要。
此后几年间,陈毅继续以左右手的身份,协助周总理出席外交会议、处理外交事务,随之不断精进能力、锻炼经验。
直到1958年2月11日,中央确认陈毅完全有能力独当一面后,他正式转正,成为中国新一任外交部长。
尽管经过了近10年的努力,可彼时中国的外交局势非但没有明显改善,反倒陷入了更严重的低谷期。
一方面,西方国家继续对中国实施孤立政策,在政治、经济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打压。
另一方面,向来被中国视作“社会主义好大哥”的苏联,竟在与美国的冷战和军备竞赛中,开始奉行霸权主义。其威逼利诱,企图建立中苏联合舰队、长波电台,侵害中国主权。
受此影响,中苏关系于1958年起走向交恶。苏联不仅毁约,撤销了对中国的全部援助;还三番五次挑起边境冲突。
尤其是1969年珍宝岛一战后,苏联竟陈兵百万欲意攻打中国,甚至在边境部署了300多枚核弹。
至于美国,也对中国发动过数次核讹诈,严重危害了中国的国家安全。
针对四面八方的恶意,陈毅在接受外国媒体采访时,曾霸气放话: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