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东省德州市城区的北部边缘,静卧着一个名为北营村的古老村落,这里矗立着一座苏禄国东王墓,它是纪念明代时期苏禄东王巴都葛·巴哈刺的安息之所,不仅安睡着东王本人,还伴随着他的王妃及两位王子,构成了中国大地上仅有的两座异国君主陵墓之一(另一处为南京的渤泥国王墓),且此地还是我国独一无二、有外国王室后代守护的异国王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座苏禄王墓,其构造彰显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包括王陵主体、庄重的享堂、雄伟的御碑亭、精美的牌坊、绵长的神道,以及彰显宗教信仰的清真寺与碑廊,共同组成了一处古色古香的陵园建筑群。王墓形状浑圆,高达四米,直径横跨十六米,墓前赫然矗立着由永乐帝亲手题写的“苏禄国恭定王墓”七字墓碑,字迹苍劲有力。墓道南端,一座牌坊巍然屹立,其上镌刻着“芳名远播”四个大字,熠熠生辉。

苏禄国,这个源自古代菲律宾苏禄群岛的伊斯兰国度,实行着政教合一的苏丹制度,国家大权由东王、西王、峒王三家王侯共掌,其中东王地位最为尊崇。追溯苏禄人的历史,他们的祖先最早可至亚洲大陆的移民,自唐宋以来,中苏之间便有着紧密的民间交流。而自元代起,苏禄国更是向中原王朝持续朝贡,构建起稳固的朝贡体系,这一体系在世界古代历史中广泛存在,尤以东亚朝贡体系最为典型,它以中原帝国为核心,通过册封与儒家思想向外辐射,成为东方国际关系的重要框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至15世纪前期,东亚朝贡体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辉煌,向明朝朝贡的国家多达六十五个,展现了一幅“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的壮丽图景。明朝初年,中菲两国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愈发频繁,除了民间贸易的蓬勃发展,两国政府也频繁互派使节,加深了彼此的友谊。特别是朱棣即位后,更是积极推动与邻国的友好往来,派遣郑和七次下西洋,彰显了明朝的国威。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苏禄国东王巴都葛叭答刺,携同西王、峒王及其众多眷属共计三百四十余人,踏上了访华的旅程。他们自福建泉州登陆,改道陆路,经由应天府(今南京)北上,最终于八月中旬抵达北京。明成祖朱棣对巴都葛叭答刺一行的到来极为重视,沿途地方官员均受命隆重接待,更在应天府举办盛宴为他们接风洗尘。待三王抵达京城,朱棣又在奉天殿举行盛大的欢迎仪式,并赐予大量珍奇物品,以展现天朝大国的富足与怀柔之意。

访问期间,永乐帝赐予东王巴都葛叭答刺、西王麻哈利叱葛利麻丁、峒王叭都葛巴利卜等尊号。三王在北京逗留二十七日后,于永乐十五年九月启程归国,朱棣特遣专使护送。然而,当三王一行沿大运河南下至德州以北的安陵时,东王不幸突患急病,于驿馆中病逝。噩耗传至京城,朱棣深感哀痛,随即派遣礼部郎中陈世启携祭文前往德州,为东王举行了隆重的葬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明政府为东王撰写的祭文中,高度评价了东王访华对两国友好关系的卓越贡献,赞誉其“贤德芳名流播后世,与天地相悠久,虽死犹生”,表达了对东王逝世的深切哀悼之情。随后,明成祖又诏令东王长子都马含继承王位,并允许东王妃葛木宁、次子温哈刺、三子安都鲁及十名侍从留居中国,为东王守丧三年。

为纪念东王,次年明政府在东王墓址大兴土木,修建了宏伟的陵园,墓前建造了祠庙,并竖立了“御制苏禄国东王碑”,碑文由朱棣亲笔撰写,对东王的智慧与功绩给予了高度评价。整座陵墓的设计与明代亲王陵墓的规格相仿,庄严肃穆,气势恢宏。

此外,明政府还赐予东王后人祭田二百三十八亩,并永免地税钱粮,每月发放俸粮与生活用品以保障他们的生活。大约在万历至天启年间,东王墓西南又建起了一座清真寺,由安、温两姓各选掌教一人负责宗教事务,每逢回教大典,掌教长便率领安温两姓全体成员诵经祭墓,这一习俗沿袭至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朝建立后,对东王墓的祭祀、修缮及其后裔的生活均给予了充分的关注与照顾。在东王八代孙安汝奇、温崇凯等人的请求下,清政府同意他们以温、安二姓加入中国籍,并发给永久执照。自此以后,苏禄国东王的两支后裔便以华籍苏禄人的身份在德州定居下来,与当地的回、汉民族和睦共处,成为了中华民族大家庭中不可或缺的一员。时至今日,东王的子孙已繁衍至第二十一代,温姓十三户共六十八人;安姓五十三户,二百一十六人。

遗憾的是,苏禄国本有机会成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明朝末年,西班牙殖民者多次入侵苏禄并最终于1638年占领该地。然而,在历经八年的抗争后,苏禄人民终于于1646年将西班牙殖民者驱逐出境。为避免再次遭受侵略,清朝初年,苏禄苏丹曾派遣使者携带《苏禄国王乞隶版图表》及苏禄国土壤赴京请求加入中国,却因“该国远隔重洋”的理由而被婉拒,从而错失了一次将苏禄纳入中国版图的良机。

此后,苏禄国的命运多舛。1899年,美国迫使苏禄签订了“巴特斯”协定,苏禄被迫承认美国的宗主地位。1903年,美国在苏禄建立了“摩洛省”并开始实施军事统治。1915年,美国驻菲律宾摩洛省总督与苏禄苏丹基朗二世签订协定,苏禄最终成为菲律宾的一部分。

如今,苏禄国东王的两支后裔大多仍居住在德州市的北营村。据北营村的东王后人安里凡老人介绍,清朝末年后裔们多有外迁,尤其是历史上运河的两次大决口更是迫使许多人背井离乡。随着时代的变迁,外出谋生的后裔不断增加,如今全国多地都有了东王的后裔。但每逢祭典之日,外地的后裔们都会纷纷赶回北营村拜祭祖先,那时村庄便充满了节日般的热闹气氛。

安里凡老人的家就坐落在东王墓神道旁侧,一栋水泥抹墙的两层小楼显得格外宽敞明亮。楼上楼下各有六间房舍,对面则是一排牛棚,内三头奶牛正悠闲地啃食着干草。如今的北营村已发展至七百多口人,东王的后裔已繁衍至第二十一代。原本单一的村落结构也随着城市的扩张而发生变化,外姓人口的迁入使得北营村逐渐壮大。这些新迁入的外姓人大多以养奶牛、卖牛羊肉及经营其他生意为生,他们的到来也带动了安里凡老人一家开始养殖奶牛,每天能产出一百多斤的牛奶,大大改善了家庭的经济状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随着市场上高温杀菌奶的普及,安里凡家的鲜奶生意也受到了不小的冲击。老人表示,如果情况持续恶化,他们可能会考虑转行,寻找新的生计。尽管如此,作为穆斯林的东王后裔们仍然坚守着严格的宗教规矩,定期定时做礼拜、遵循特定的饮食禁忌,并在清真寺内举办婚丧嫁娶等仪式。

尽管时光荏苒,但东王后裔与菲律宾的东王其他后裔之间仍保持着密切的联系。1995年,菲律宾苏禄国东王后裔苏丹王皇太子一行四人便曾专程来到北营村,与温、安两姓的群众共同拜祭祖先,并享受了五百多年来的首次团圆饭。皇太子回国后,还寄来了菲律宾的苏禄国王室家谱,并邀请北营村的东王后裔前往菲律宾观光交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年来,不少菲律宾的知名人士也纷纷来到德州拜祭这座具有历史意义的苏禄国东王墓。目前陵园内的“苏禄国东王纪念碑”便是由菲律宾的苏禄国东王后裔及多个菲律宾组织联合捐资建立的。他们纷纷表示,愿意与山东德州开展更广泛的合作与交流。

如今的苏禄国东王墓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国家文物局及各级政府部门便投入大量资金,对陵园内的破损文物进行了修复与复原工作。14件石雕被重新排列在墓道两侧,德州市政府还重建了东王祠庙,并复制了“故苏禄国恭定王墓”的石刻墓碑。1997年,市政府又完成了王妃、王子墓的扩建工程,修建了仿古围墙,并对陵园内的绿化进行了整治,使得整个陵园变得更加古朴肃穆、松柏葱郁、环境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