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曰:“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多感人的句子啊,可再感人也挡不住花的凋零。

我们多想花永远不落,可现实就是,花再美也会枯,父母再强也终会老,有一万个不舍,也抵不过岁月无情。

目送这事是双向的——小时候,父母目送儿女走远;后来,儿女目送父母离去。

等我们明白这些,已经步入中年,变成了父母,才真正体会到什么叫轮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

父母不在了,儿女就像船没了锚。

人常说,父母不在的故乡,是再也回不去的地方。

人生走到哪儿都摆脱不了父母的影子,东西还在,人却不见,念着念着,心里就跟被划了一道口子似的,疼得你没法忽视。

《百年孤独》里有句话:“父母是隔在我们和死亡之间的帘子。”他们在时,死亡好像是隔着什么在看,没有啥感觉;可等他们不在了,那死亡的阴影就直愣愣扑过来,沉甸甸地压在你心头,再也挡不住了。

人生有两个场景最让人记忆犹新:一个是孩子第一天上学,你送他穿过大街小巷,看着小小的身影消失在人流里,那是希望的萌芽;另一个呢,是火葬场里,棺木慢慢滑向火炉,亲人们站在几步远的地方,目光酸涩,那是最后的告别。

中年人,前有拉扯着长大的孩子,后有日渐老去的父母。

孩子总有一天会长大,但父母却等不到永远。迟早有一天,我们都得亲手送别他们,别了就是永别。

等父母不在了,我们也不再年轻,儿女们开始接过“父母”这个角色,开始担起家庭的责任。

清明节上坟的时候,看看坟头的草,跟父母嘟囔几句,然后背过身偷偷抹一把泪,这样的重逢,叫人无所适从。

父母一走,我们才发现,家的味道也淡了。内心空落落的,灵魂像没了根的浮萍。

山河依旧在,年复一年,草绿又枯。只是人已老,等不起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

当你老了,也就成了“父母”。

年轻时总是无法理解父母,后来才渐渐明白。突然有一天醒来,发现自己竟然活成了他们的模样。

每一次打电话,都会跟儿女说,“我们挺好的,啥都不用担心。”

总想着多跟孩子们说说话,但又怕烦着他们。于是时不时做点小事,打包送去给他们。这不是想表现什么,就是那一颗操不完的心。

人老了,真的就活成了“父母”。

嘴巴不自觉地开始絮叨,盼着儿女常回家看看

自己身体不舒服也不说,拄着拐棍在门口看着路口。

看似漫不经心的转身,其实是深藏不露的泪光,那是一辈子的牵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3

父母老了,儿女就长大了。

现实很扎心,我们逐渐长大,父母却在一天天变老。所谓的福气啊,往往裹挟着病痛、牵挂,还有那些永远放不下的心。

人说得对:“可怜天下父母心。”等我们到了中年,才发现那曾经无所不能的父母,如今也成了需要我们照顾的“老小孩”。

小时候,父母总是把最好吃的留给我们,鸡腿呀、糖果呀,眼巴巴地盯着看我们吃得开心。

而如今,我们把这些都给了自己的孩子,对父母却常常是空手而归。

你说这角色“置换”,父母虽不抱怨,但我们心里清楚:他们心里是落寞的,只不过嘴上不说罢了。

别以为父母不在意,他们只是藏得深。

再想想,外出工作时,父母总是千方百计打听你的情况,一有风吹草动就忍不住打电话,哪怕是安慰也好:“外面不顺心就回来,家里永远为你敞开大门。”

可你回想一下,多少次你把父母的关怀当成了啰嗦?他们老了,咱们得学会照顾,不只是嘴上说说,而是实际行动——别再让他们等了,别让“有空再说”成了“下次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4

父母有他们的缺点,儿女有他们的遗憾,但这些又算什么呢?相较于生生不息的亲情,这些瑕疵真是微不足道。

人生就是买张单程票,坐上一趟不知终点的火车。

真心的爱,不是无所不能,也不是轰轰烈烈,而是互相谅解,是看着对方的好,忍着对方的不好。

如果有来生,愿我们还做父母的孩子,只是从小就懂得了“父母”这两个字的重量。

诗曰:“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多感人的句子啊,可再感人也挡不住花的凋零。

我们多想花永远不落,可现实就是,花再美也会枯,父母再强也终会老,有一万个不舍,也抵不过岁月无情。

目送这事是双向的——小时候,父母目送儿女走远;后来,儿女目送父母离去。

等我们明白这些,已经步入中年,变成了父母,才真正体会到什么叫轮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让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