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这家基层院的调研课题缘何受青睐?宁波江北:实践与理论融合 实现高质效办案

2024年8月15日,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检察院再传喜讯:年初报送的课题《检察护企视角下刑事财产性判项执行专项监督实践探索与进路展望》获得最高检检察应用理论研究课题立项。三年来,该院共有三项理论研究课题获得最高检立项。作为一家基层小院,案多人少本就突出,如何在有限的空间释放无限的调研活力,交出高分答卷?三项课题的研究成果给出了答案。

优理念,推动办案与调研紧密融合

举旗定向,纲举目张。

江北区检察院首先从明确检察理论研究工作的方向入手,转变以往依靠单个部门“大笔杆”的调研格局,提出打造形成“办案骨干撰写调研、调研课题源自办案、调研成果反哺办案”的良性循环。

“检察业务实践是理论调研的富矿,业务骨干要敢于啃‘硬骨头’、善于写‘大调研’,紧贴工作实际深入思考。”该院党组书记、检察长董顺来在2022年理论调研开题会上说道。

2021年,最高检印发《人民检察院办理认罪认罚案件听取意见同步录音录像规定》。该规定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江北区检察院作为宁波市首批试点单位,率先开始了业务探索之旅。业务与理论互促双生,董顺来结合一线办案实践,提笔定题《认罪认罚听取意见同步录音录像制度实践困境与路径探索——以宁波市江北区人民检察院试点实践情况为切入》。在董顺来的挂帅指导下,该课题获得2022年最高检检察应用理论研究课题立项,并在知名期刊上发表。

“刚得知最高检课题申报结果时,我感到既惊喜又幸运。但仔细想来,这次的成功申报并不是偶然,这说明我们院的调研思路是正确的。”主笔干警在主题理论调研分享会上与大家共勉。

搭平台,构建“江北检察+”调研机制

题定纲成,乘势而为。

面对检察干警办案工作繁忙、理论调研功底有所欠缺的现实情况,江北区检察院进一步提出为干警“抓住一切机会、打开一切渠道、提供一切帮助”的工作思路。

在该院的多番协调下,2023年,该院相继与华东政法大学、宁波大学成立检察理论研究基地,进一步夯实理论调研根基。华东政法大学、宁波大学等高校教授不定期前往该院开展理论讲座,并与干警合作研究课题。

2023年,江北区检察院干警办理了宁波市首例盗窃虚拟货币案。经与该领域学者沟通,承办检察官选定了《虚拟货币犯罪证据审查认定标准研究》的课题。在院领导、学者的全程指导下,该课题获得2023年最高检检察理论研究课题、检察应用理论研究课题两个立项。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2024年,该院在深化检校合作的基础上,积极响应东中西部联合申报课题的号召,与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检察院合作。双方频繁的视频通话和文档传送记录,见证着滨海城市与塞上江南在理论研究领域的双向奔赴。

功夫不负有心人。这项扎根于两地检察实践沃土、凝聚检校合作菁华的调研课题《检察护企视角下刑事财产性判项执行专项监督实践探索与进路展望》脱颖而出,获得今年最高检课题立项。该院“江北检察+”的调研机制也初具雏形。

浓氛围,实现激励与保障同向发力

笃行不怠,调研生花。

撰写高质量论文的过程是痛苦的,主笔干警们纷纷表示“抓耳挠腮还掉头发”。夜晚的一杯咖啡、北检书吧里定期更新的高质量期刊、高规格召开的“新三江口月谈”与北检理论调研年会……江北区检察院积极营造调研氛围,让干警在“苦”中感受到“乐”与“暖”。

为使检察调研工作凝聚合力、形成氛围,江北区检察院开展青年检察人员调研“传帮带”工程,由各科室调研骨干带徒“授艺”、加强指导,将年轻检察人员扎实的法律知识、高涨的工作积极性转变为一篇篇高质量论文。

此外,该院分管院领导还牵头每季度召开调研推进会,按照“春种、夏长、秋收、冬藏”模式精细化管理调研“种子选题”,并推进成稿、投稿等全流程,有效提高调研成果转化率。如该院在办理一起特大跨境电信网络诈骗案中发现证据调取、构罪标准等方面存在实务难点,检察官遂结合一线实践撰写《跨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实务问题研究》一文。该文不仅获得第三十四届全国副省级城市法治论坛二等奖,也为该院后续办理类似案件厘清了思路,大大提高了类案办理质效。(蒋杰 马子滟)

(检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