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是一部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的小说,我们是不能简单根据曹雪芹写的这些官职,来推断《红楼梦》的故事背景的。
这一点,脂砚斋的眉批就说过:
官制半遵古名亦好。余最喜此等半有半无,半古半今,事之所无,理之必有,极玄极幻,荒唐不经之处。
今天我打算从两个方面来和大家分享一下《红楼梦》里官职(官制)问题,第一:《红楼梦》里的官职称呼问题,它们有几种情况?第二,《红楼梦》那些当官的人,它们是通过什么途径当上官的?
《红楼梦》中的官名情况
"官制半遵古名",这是核心,《红楼梦》就是这样的一部书:曹雪芹他没有明说,这故事发生的朝代是明朝的,还是清朝的;是康熙时候的,还是雍正乾隆时代的。这有多方面的原因,清代严酷的文字狱约束,加上作者自身又经历抄家之浩劫,这就使得曹雪芹在写作的时候,要慎之又慎,"把真事隐去"。
"半有半无,半古半今",说的是在《红楼梦》中出现的那些个官职(官制),有的是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有的则是纯属虚构,历史上没出现过;有的呢,则是清代的时候有这个官职,其他朝代也有……等等,下面我简单来列举一下这几类情况。
1、历史上出现过,但是清代没有的官职
第二回,写到黛玉的父亲,林如海:
这林如海姓林名海,表字如海,乃是前科的探花,今已升兰台寺大夫,本贯姑苏人氏,今钦点为巡盐御史,到任未久。
这里的"兰台寺大夫",就是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官职。在汉代的时候(东汉),"兰台"或"兰台寺"是御史台的代称,主要负责纠察、奏章这一类的工作。《文献通考》里就说:"后汉以来,谓之御史台,亦谓之兰台寺。"唐代,"兰台"则是秘书省的别称,当时就有"兰台大夫"这样的官职。例如白居易的《秘书省中忆旧山》诗:"犹喜兰台非傲吏,归时应免动移文。"这里的兰台,就代指当时的秘书省。这个官职,到了明代就没有了,明代改为了都察院,至于曹雪芹所在的清代,则是没有这个官职的。
再比如,在第三回,林如海向贾雨村介绍贾赦的时候,说他是"一等将军之职"。这个"将军",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就有过,多用于武将,往后各朝代也都有。但是在清代,"将军"这样的官职,却只有宗室才有,是一种爵号,比如镇国将军、辅国将军等等;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咱们在电视剧《康熙王朝》里看到的,那些带兵去打仗的皇室或满族人,比如老十四和年羹尧,他们也被封为"大将军",不过这属于临时性的,战后就会收回。其他情况,在清代是不会有"将军"这样的官职的。
2、历史上有的,清代也有的官职
这里的例子比较多。前面说到林如海升了兰台寺大夫,然后去当了巡盐御史。这个巡盐御史,明代有,清代也有。它的职责,就是负责巡视各地的盐务,负责收缴盐税的。明清两朝,产盐的地方,比如江苏,浙江、广东、福建,这些地方,都有巡盐御史这样的官。下面再举一个例子。
第三回,林如海向贾雨村介绍贾政的时候说:"二内兄名政,字存周,现任工部员外郎"
这个员外郎,从隋唐那时候就有了,之后元明清各朝都有。每个部门有固定的编制,但是在编制之外,还有许多闲人需要安置,怎么办?国家就给了它们一个"员外郎"的虚职。他们也有品级,大概是从五品,然后也有工资可以领,但是他们不管事。到了往后,国家需要钱了,或者腐败形势蔓延了,那些有钱人就捐钱,去买个员外郎这样的官当一当,我们经常在古典小说或电影里看到的,那些地主都叫什么什么员外,就和这个"员外郎"有关系。
3、纯属曹雪芹虚构的官职
还有一些官职,历史上没有,清代也没有,纯属曹雪芹虚构的。比如,贾蓉花钱买来的那个,"龙禁尉",咱们中国历史上是从来没有这个官职的。有红学家考证说,如果要和清代哪个官职相对应,那大概是禁中侍卫一类的官。
还有王子腾当的官,九省统制、九省都检点、都太尉统制,这些官,都是曹雪芹虚构的,历史上也没有。其实前面提到的林如海的官职"兰台寺大夫",这个也可以算是作者的虚构。兰台虽然是古已有之,但是"大夫"这样的官职,清代是没有的。
《红楼梦》中当官的途径
古代人如何才能当上官,我们印象最深的是科举,通过参加科举考试,中了秀才、巨人、进士乃至状元探花,进而谋得一官半职。《红楼梦》中也有通过科举考试获得官职的人,谁呢?黛玉他爸,林如海;还有最典型的就是,贾雨村。这里先不展开,下面我们会详细来说他。
除了科举这条路,我总结了一下,在《红楼梦》中至少还有几个方法可以得到官职,一个是世袭的,像贾敬、贾赦这些人,都是世袭得的官;另一个是,捐纳的,就是通过走关系,花钱买来的,比如贾蓉、赖尚荣等等。
1、参加科举
历史上的科举考试,开始于隋唐时期。有历史学家认为科举制开始于隋文帝开皇七年(公元587年),结束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时间长达1300多年。科举的好处,简单说,是让那些底层出身的读书人有了机会进入统治阶层,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才能和抱负。
在《红楼梦》中,前面说过,黛玉的父亲林如海,就是通过科举考试当上的官。书中第二回说的很详细:
原来这林如海之祖,曾袭过列侯,今到如海,业经五世。起初时,只封袭三世,因当今隆恩盛德,远迈前代,额外加恩,至如海之父,又袭了一代;至如海,便从科第出身。
林如海的祖上曾经被封为列侯,但是这个封侯只沿袭了三世,到林如海的父亲那一辈就没有了,尽管后来因为皇恩浩荡的缘故又加封了一代,但到林如海这一代,就只能靠自己去读书考试参加科举了。这也是下面要提到的"世袭"当官的一种,下面再说。林如海去参加科举,非常厉害,一下子就中了"探花",这也是书里面有写到的:"这林如海姓林名海,表字如海,乃是前科的探花,今已升至兰台寺大夫"。"探花"是科举考试中对位列第三的进士的称谓,第一名的叫状元,第二名的叫榜眼,这三个合起来叫作"三鼎甲",是所有科举考试中最牛的三个人。
另一个通过参加科举考试获得官职的,是贾雨村。贾雨村则是真正从底层出来的读书人。贾雨村是胡州人(注意是"胡"不是"湖"),虽然他家以前也是诗书仕宦之家,但是到贾雨村这一辈,已彻底是普通老百姓了,"只剩得他一身一口,在家乡无益,因进京求取功名",非常惨。
《红楼梦》第一回,一开始就写贾雨村进京参加科举,但是身上带的盘缠花光了,没办法,只能住在庙里,就是葫芦庙。没钱了怎么办?只能靠"卖字作文为生"。之后,甄士隐赞助了贾雨村一些钱,贾雨村就去参加科举考试了。这一考,就考中了进士。
雨村因那年士隐赠银之后,他于十六日便起身入都,至大比之期,不料他十分得意,已会了进士,选入外班,今已升了本府知府。
"大比之期"的意思,是说古代科举考试,尤其是明清两代,每三年举行一次乡试,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凡是考中的人就获得了当官的资格。贾雨村的仕途还算顺利(当然也有自身的才学),第一次去参加科举考试就考中了,并且当了知府这样不小的官。往后的仕途,虽然有波折,但是凭借他和贾府的关系,以及他个人的钻营,他的官就越做越大了。这是题外话,按下不说。
2、通过世袭得官
这种情况在《红楼梦》里是最多的。咱们学中学语文的时候,会概括《红楼梦》这本书是怎样的一本书,老师一般都会说,本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宝黛爱情故事为线索……",这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他们的后辈几乎都是通过世袭得的官。
比如贾家,最开始贾演被封为宁国公、贾源被封为荣国公。之后是他们的儿子,贾代化袭了官,之后是贾敬,贾敬去当道士,就到了贾珍;荣国府那边,先是贾代善,然后是贾赦,贾赦还活着,所以贾琏还没有袭官。
类似的情况,在《红楼梦》第十四回秦可卿丧事的时候,集中出现了一大批:
那时官客送殡的,有镇国公牛清之孙现袭一等伯牛继宗,理国公柳彪之孙现袭一等子柳芳,齐国公陈翼之孙世袭三品威镇将军陈瑞文,治国公马魁之孙世袭三品威远将军马尚,修国公侯晓明之孙世袭一等子侯孝康,缮国公诰命亡故,故其孙石光珠守孝不曾来得。……南安郡王之孙,西宁郡王之孙,忠靖侯史鼎,平原侯之孙世袭二等男蒋子宁,定城侯之孙世袭二等男兼京营游击谢鲸,襄阳侯之孙世袭二等男戚建辉,
这长长的一段文字,里面涉及到的官职,全都是属于世袭的。这种世袭制是封建社会官吏的主要组成成分。不仅数量很大,而且还都居高官显位,把持着从中央到地方的大权。不过世袭也分情况。一种,是世袭次数没有限制、而且爵位也不会改变;另一种世袭次数有限制、而且每承袭一次,爵位就会降低一级,直到没有。前面咱们提到的林如海,就属于后一种。林家的世袭只有三代,后来加封了一代,但是到了林如海这一代,就没了,需要自己去读书考试了。
还有一个问题,如果家中有很多个儿子,那就只有嫡长子能够世袭得官。其他儿子是没有资格的。比如荣府这边,长子贾赦袭官了,儿子贾政就没有资格。但是因为他人长的帅,又有学问的样子,皇帝就额外开恩,赐给他了一个官职,书里面是这么说的:
次子贾政,自幼酷喜读书,祖、父最疼,原欲以科甲出身的,不料代善临终时遗本一上,皇上因恤先臣,即时令长子袭官外,问还有几子,立刻引见,遂额外赐了这政老爹一个主事之衔,令其入部习学,如今现已升了员外郎了……
同样的,荣国府这边袭官的资格已经给了贾赦那一房,贾政这一房是没有的,所以贾政的儿子,不管是早亡的贾珠,还是贾宝玉,他们想要当官,也只能通过参加科举考试来实现。这也是宝玉异常苦恼和反感的地方。
3、花钱买的官
花钱买官,历朝历代都有,尤其到了一个朝代的后期,朝廷缺钱了,或者有一部人贪污腐败了,就会大量的出现花钱买官的现象,这个叫作"捐纳"。从不是官的官员外,到县令,到三公,都可以买卖交易。《红楼梦》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贾府里的赖尚荣通过买官当上了县令。
赖家是贾府的管家,赖大是荣国府的,赖二(赖升)在宁国府。这个赖尚荣,是赖大的儿子。他从一出生,就脱了奴籍——古代的奴婢是不允许当官的,一日为奴,终生是奴。赖家世代跟随贾家,对贾家有功,所以主人家就恩准或者赖家花了钱,赎身,改变奴籍——这样,赖尚荣就有机会读书识字,参加科举。书里面是这样写的,第四十五回:
是人家的奴才,一落娘胎胞,主子恩典,放你出来,上托着主子的洪福,下托着你老子娘,也是公子哥儿似的读书认字……到二十岁上,又蒙主子的恩典,许你捐个前程在身上。……如今乐了十年,不知怎么弄神弄鬼的,求了主子,又选了出来。州县官儿虽小,事情却大,为那一州的州官,就是那一方的父母……
这段话说是赖嬷嬷(赖尚荣他奶奶)说的,把赖尚荣的来历说的非常清楚。最开始就是先脱了奴籍,读书识字,到了20岁,贾府的人帮助他花钱买了个功名,到了30岁,贾府的人又帮他买了一个县令,虽然是小官,但是从此,赖尚荣也算是进入了统治阶层了,甚至到后来,贾家败落,贾政向赖尚荣要点钱的时候,他都敢少给,都敢说"不"了。
结语
《红楼梦》首先是文学作品,既然是文学创作,就允许有虚构编造的成分,作为读者,我们可以通过作者的叙述描写来了解古代的政治体制,但不能把它当成"信史"来看,况且曹雪芹也说了,"用假语村言,敷演出一段故事来",作者说的这么明白,读者也得明白呀。
希望本文的简单梳理,能帮助大家了解一下《红楼梦》中官职的称谓和来源,能进一步了解封建社会官制的种类和弊端。
主要参考资料:
《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
《中国古代职官大辞典》(张政烺著,河南人民出版社1990)
《浮光掠影看平生》(启功著,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红楼梦与中国文化论稿》(胡文彬著,中国书店2005)
《清代职官年表》(钱实甫编,中华书局1980)
文中配图来自网络搜索,仅供参考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