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长不看:
9月,美国公司发行进入季节性高峰,预计全月美国高评级公司债的发行规模将达到1250亿美元。
美债和公司债的发行放量会对美债利率构成一定影响,而美股过去三年的“9月效应”也与此相关。
过去两年,公司债需求强劲,一方面是企业盈利和资产负债表稳健,违约率下降,另一方面美国债务的可持续性担忧让市场反而更偏好大公司。
当前极低的信用利差水平,也会让市场担忧如此低的风险溢价是否过于乐观。临近美联储降息的关键节点,降息或引导美债利率下行,信用利差逐步回归到正常区间。

美国进入发债高峰

9月,美国公司债发行进入季节性高峰,预计全月美国高评级公司债的发行规模将达到1250亿美元。

根据SIFMA(美国证券业和金融市场协会)的统计,截至Q2,今年美国公司债发行量为1.06万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5.3%,月均发行量为1670亿美元。

与此同时,债券交易也相当活跃,年初以来的日均交易量为527亿美元,同比增长18.4%。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年下半年以来,投资级公司债券收益率持续下行,降至4.5%以下。尽管仍处于高利率环境中,但现在公司发行债券的融资成本也较之前低了不少。

从历史来看,9月通常是美国国债和美国公司债下半年的发行高峰,而今年又碰上大选,为规避四季度大选不确定性加剧可能带来的风险溢价,预计今年9月的发行量可能会高于往年平均水平。

过去五年,9月公司债的平均发行规模为1743亿美元,其中投资级债券的发行量为1432亿美元,高收益债券发行量为312亿美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债的九月效应

《美股再迎“9月魔咒”?》中提到,近一个世纪内,9月不仅仅是美股平均回报率最差的月份,而且也是唯一一个平均回报率为负的月份,达到-0.78%。

最近三年,美股“9月效应”有其特殊性,主要受到债券市场的影响,美债利率的快速上行对股市构成压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方面,疫情之后为配合财政刺激,美债发行规模放量,美债供给冲击引发利率市场波动。2023财年美国财政政策继续被动扩张,美债净发行额接近2万亿美元。在去年6月初美国债务上限和新的预算法案调整后,为了回补TGA账户,美债发行规模爆发。

供给端的“洪峰”打破了原有的供需平衡,并且进一步放大了市场对于美国中长期通胀中枢抬升的担忧,各期限美债收益率快速攀升。在美债大幅放量的6月初、9月末至10月初两段时间内,10年期美债收益率分别上升约20bp和50bp。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4财年至今美债净发行规模也已经接近1.25万亿美元。

根据美国财政部7月发布的再融资报告,预计今年三季度净借款7400亿美元,较今年4月的报告下调了1060亿美元;预计四季度净借款5650亿美元,据此估计2024财年的融资量仍将达到1.89万亿美元。

结构上,去年下半年1年期及以下的T-bill占美债净发行规模的绝对主导,近期中长期债券的发行占比有所增加,逐渐回归到往年的发行比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美国国债自身的供需因素外,上文提到的公司债发行放量也会影响美债利率的走势。一方面是资金在国债和公司债市场的转移,另外则是企业发行债券时可能增加利率对冲的需求。

公司债需求强劲

过去两年,市场对于高评级公司债的需求整体偏强,美国债务的可持续性担忧让市场反而更偏好大公司。

去年美国债务上限悬而未决时,就曾出现过公司债利率和美债利率倒挂的现象。

去年5月底临近债务上限X-date时,短期国库券收益率一度飙升至6%以上,与此同时,投资者转而溢价购买高评级美国公司债券。

彼时8月8日到期的微软债券收益率略高于4.5%,而8月6日到期的美国国库券收益率超过了5.2%。

图:去年临近债务上限X-date时,投资者对大公司债券的追逐推高了这些债券的价格,从而导致收益率降至低于美国国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正常情况下,美债被认为是无风险资产,公司债的收益率基本都是高于同期限美国国债的,即便是AAA评级的公司债也不例外。

但在债务问题成为两党政治博弈工具的情况下,相较于美国政府,市场认为高评级公司更靠得住,反映有不少投资者在面临不确定性时选择溢价购买收益率较低的公司债券,而非传统认知中“无风险”的美债。

此外,回到公司基本面,美国经济的强劲使得企业盈利在过去两年稳健增长,企业流动资产大幅增长。尽管美联储加息步伐加快引发借贷成本上升的担忧,但企业基本面依然稳健,意味着违约概率的下降。

在金融危机之后的几年,BBB级债券的份额一直处于上升态势,从33%的占比一路升至2021年的52%,但此后情况发生了逆转,A级债券的份额升至45%,反映当前市场整体的信用风险要比几年前低。

图:BBB级债务数量一直在下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断上涨的债券价格和诱人的收益率结合,刺激了投资者对公司债的兴趣。

图:今年风险较高的固定收益投资普遍表现优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