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12月5日的凌晨,北京首都机场附近的居民听到了强烈的爆炸声。

一架飞往北京的客机失事了!“两弹一星”计划的主要负责人之一,中国最负盛名的科学家之一——郭永怀也在机上。

当这起空难的消息传到国务院时,周恩来总理一阵恸哭、久久没有说话。

这起空难被视作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事故之一,全国各界都为此感到惋惜。当郭永怀失事前的一个细节披露时,大家又一次感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郭永怀逝世对国家科学界意味着什么呢?他在遇难前,又做什么,能够让国人不禁感动呢?

回答这一切,还要从郭永怀对国家的重大贡献说起。

一、公费留学只为报效国家

郭永怀出生在山东省的一户农民家庭,是家里的第四子。由于家里经济情况较为可观,郭永怀属于在那个年代里难得的“可以上得起学的农民”。

郭永怀的父亲郭文吉发现郭永怀头脑聪明,是可塑之才,将他送到了本地乡镇的学堂接受小学教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十七岁的郭永怀在青岛大学附属中学毕业后,丝毫没有减弱自己的学习热情。郭永怀进入南开的物理系学习。

在1938年,一个契机出现了。

英国的庚子赔款留学委员会举行了第七次考试,考试成功的人可以获得国家奖金赴英国留学。

郭永怀抱着试一试的心理参加了考试。结果出人意料,郭永怀、钱伟长等五人成绩特别优异,被委员会破格一起录取,公费留学。

郭永怀出国后,先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学习,后赶赴美国的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

正是在那里,郭永怀和钱学森成为生活上的挚友和学术上的好“师兄”——两人都是著名物理学家冯·卡门的得意门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师弟”郭永怀和“师兄”钱学森一起发表了关于空气动力学领域“跨声速流”的学术论文,论文受到高度的评价,二人也因此获得了博士学位。

钱学森既是郭永怀的师兄,也是他为数不多的知己。他们性格相近,尤其是在热爱祖国、热衷学术、热情待人等方面在美期间的学习之余,两人经常一起旅游、宴会。在这期间,他们的的观念融合,渐渐地形成了一种男子汉、大丈夫特有的家国观念。

这种家国观念为日后郭永怀坚定地回国建设奠定了思想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