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70.09亿元!

这是2024年甘肃省平凉市静宁苹果的品牌价值。有人说静宁是一个长满苹果的地方,作为全国苹果规模栽植第一县,该县果园面积101.2万亩,2023年苹果总产量106.8万吨,实现产值70.5亿元。如今,静宁苹果已经成为助农增收的“致富果”“希望果”,更是推动百亿级产业链发展的“振兴果”。

为加快将县域苹果产业和劳动力资源优势转变为特色产业与劳务品牌,静宁县制定关于打造“静宁果农”劳务品牌助力乡村振兴的实施方案,提出“让静宁果农成为幸福的农民、从事果业成为体面的职业、农民工成为有职称的技工”目标,为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擦亮了具有地域特色的“静宁果农”劳务品牌。 据统计,静宁县从事果业的人员达10万人,苹果产业链上直接带动就业3.6万人。 2023年10月,“静宁果农”被评为“全国脱贫地区特色劳务品牌”。

技术转化

职业技能提升赋能产业升级

采收季,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各乡镇的果园里,红彤彤的苹果挂满枝头,果农们正忙着采摘,套网装箱,一派丰收的景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采收季,“静宁果农”正在果园里选果、装箱。

“我承包经营苹果基地2000亩,技术转化前亩均产出商品果2000公斤左右,2023年应用‘静宁果农’技术转化后,亩均产出商品果2500公斤左右。” 宁夏东昂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前军说。

王前军所说的技术转化是指依托于“静宁果农”标准化果园管理技术的种植模式。他从田间地头种植苹果、果库打工,再到创办企业经营苹果产业,是静宁苹果产业发展的亲历者,在王前军看来,果农收入提升与技术转化密不可分。

如今,王前军的果园全部采用标准化种植模式,从种子、管护到采收都有一套完整的规范流程。“同样的种植面积,经过技术转化后,可以多赚300万元。”王前军说。

为推动全县苹果产业标准化种植,静宁县引入甘肃省首个苹果院士专家工作站,聘请全国苹果领域的院士专家,与静宁果树果品研究所、苹果产学研联盟、甘肃省人才培养基地签订合作协议,统一苹果技术培训标准。当地政府还组织编写《静宁苹果栽培技术》系列培训教材,从教材准备、师资要求、培训方式、培训标准、考核等方面明确培训流程,向15家培训机构推广,实现了全县苹果技术培训五统一。通过推行苹果技术培训五统一模式,该县每年开展“静宁果农”劳务品牌培训4000人次。开展标准化培训的同时,带动了当地建设标准化果园近50万亩,发展果业技术人员2.8万名。

在静宁县苹果产业实现技术转化的过程中,“静宁果农”这一劳务品牌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劳务品牌的助推下,果农成为这一举措的受益者,也是转化落地的具体实施主体。在打造“静宁果农”劳务品牌的过程中,院士专家工作站培育了产业链上的新型职业农民,加快了“静宁果农”劳务品牌由量变向质变的飞跃。

目前,全县累计评定农民技术职称1046人,推广种植静宁1号等新品种20万亩,实现了产业带动就业,就业促进产业升级的蝶变。

在建立“静宁果农”标准化培训,并将技术转化落地的过程中,静宁县还通过擂台赛、实训基地建设等措施加速技术的落地。

通过“静宁果农”劳务品牌技能大赛,当地累计评选金银铜牌“静宁果农”300多人,认定“静宁果农”劳务品牌标准化示范乡镇3个,建成标准化培训基地15处。

“我们对果农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后,还会跟踪开展就业创业指导服务。”静宁县新希望职业培训学校校长朱红说,在帮助果农发展苹果产业的过程中,不但要提升苹果产出率,还要帮助他们收获实实在在的效益。

品牌先行

就业创业服务提升产业价值

静宁县余湾乡苗岘村果农梁生成是当地最早种植苹果的人,也是第一批靠种植苹果尝到甜头的人。

“平均每年收入10万元,最好的一年卖了15万元,这些年靠种苹果供4个孩子上学,还给儿子在县城购置了一套新房。” 梁生成说。

梁生成爱钻研,每次都积极参加县里组织的“静宁果农”劳务品牌培训,因此,他的种植技术在十里八乡也是出了名的好,成了当地苹果种植的“土专家”。

“果树种得好,果子不一定能卖得好,这些年多亏了政府帮忙,我才能丰产又丰收。” 梁生成说。

2023年,梁生成家的果园产量达到2万多斤,如果不能及时销售出去,损失可想而知。正在他一筹莫展之时,静宁县常津果品有限公司找到他,以每斤5元的地头价上门收购,让他不出家门就挣了10万余元。

在打造劳务品牌的过程中,如何将劳务品牌发展为创业品牌、产业品牌,让更多农民得到“静宁苹果”“静宁果农”双品牌赋能,是静宁县产业发展中思考的重要问题。

本着让群众乐业有助、就业有门、创业有路的发展思路。静宁县鼓励农户专注种植端提升果品品质,积极引导龙头企业与果农对接,畅通市场端销售,通过这一系列具体举措,让不少像梁生成这样活跃在田间地头的果农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帮助,收入明显提升。

为进一步激活静宁果农的活力,静宁县探索人力资源培训与有组织的专业劳动力迁徙,提出“北劳南移”“南技北移”。即在苹果栽培修剪、追肥保墒、疏花疏果等季节性用工高峰期,组织原安、灵芝等中北部乡镇果农3000余人转移到李店、治平等南部果园大镇,采取“以干代训”等形式,让果农在学习务果技术的同时还能获得劳务报酬。同时还吸引来自天水、陇南以及陕西等地5000多名外来人员做“帮工”。在这一过程中,北部劳动力“南移”的同时,南部的技术也随着这些就业人员返乡实现“北移”。

“这是深化南北乡镇结对共建,引导劳务公司协作配合、规范运作、抱团发展的一项具体工作,不仅对县内劳动力进行了摸底,产业带动就业的成效也充分显现。” 静宁县人社局党组成员、人才交流开发服务中心主任翟文海介绍。

通过务工、培训等环节,静宁县在全县范围内实现苹果产业内人力资源的培训与组织化迁徙工作。在建设公共实训基地、“静宁果农”劳务服务港、静宁县零工市场等公益性就业服务项目的基础上,该县还开发 “静宁果农”APP,打造指尖上的劳务市场,年提供服务10万人次以上。

如今,在静宁县,“静宁果农”劳务品牌与 “静宁苹果”这一区域公用品牌已形成以产业带就业,以就业聚人才,以人才反哺产业的良性循环模式。

“我们公司经营的静宁苹果系列农特产品销售一直不错,入选国家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带动公司去年实现销售额8000多万元。”静宁县红六福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志伟说。

据了解,十几年前王志伟就专注于静宁苹果品牌的渠道推广,强化产品质量管控和国际供应链建设。近年来,随着更多专业果业工人的加入,企业发展又上了一个台阶。今年5月,该公司一批15吨静宁鲜苹果,清关后顺利进入美国洛杉矶市场,这也是静宁苹果首次出口美国市场,这枚小小的“致富果”在当地果农的精心呵护下完成了又一次飞跃和蝶变。

主体培育

三产融合发展推动劳务品牌升级

在为有技术的果农搭建就业平台基础上,静宁县还以实施产业主体培育工程为牵引,实施“归雁工程”,引导返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创业就业,培育纸箱包装、果品加工等龙头企业161家,带动吸纳就地就业3.6万人。

走进静宁苹果科技创新馆,高清大屏上实时显示着农情监测、市场营销、数智果园等数据,全新的智能分选生产线吸引了众多参观者的目光。

静宁县围绕苹果产业集群发展实施补链延链强链项目,建设包括科创馆、智慧果业服务中心、智能分选车间、恒温冷库和材料仓库等基础设施的科创园,以此为依托构建了优质种苗、高端基地、储藏分拣、电商销售、外向加工、果文旅融合发展的现代苹果产业体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围绕产业链延伸项目,“静宁果农”的职业分工也进一步细化。图为在苹果选捡生产线上劳作的“静宁果农”。

如今,围绕这些产业延伸项目,“静宁果农”的职业分工也进一步细化,涉及冷链物流、销售服务等三产领域。

三产融合是静宁县加快劳务品牌建设提档升级的又一发展思路。目前,在当地已经有企业开始实践探索。

在甘肃德美地缘现代农业集团的宣传资料中,清晰地展示了该企业经营所涉及的苹果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产业链。“随着静宁苹果品牌在全国知名度不断扩大,加之‘静宁果农’劳务品牌提供的人才支撑,我们在深圳、上海等城市建立直销店28家,产品远销19个国家和地区,带动从业人员3000多人。”该企业负责人田选宾介绍,如今他们还依靠苹果小镇做起了农文旅产业,仅管理岗位就带动就业120多人。

为加快三产融合,让“静宁果农”劳务品牌再上一个台阶,静宁县围绕“产业+就业”集群化发展格局,探索出了一条“党组织+行业协会+劳务公司+职业培训机构+企业+果农”的劳务产业发展新路子,有力促进了苹果产业和劳务产业融合发展,培育了大批有能力、有技术、有智慧的专业人才,为静宁苹果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同时,当地大力开展品牌推广活动,积极参加国家级劳务品牌形象代言人展播、劳务品牌发展大会、人力资源发展大会和省级劳务品牌展播等展示交流及评选活动,不断提升“静宁果农”劳务品牌知名度、认可度、美誉度。

翟文海介绍,在“静宁果农”劳务品牌的带动下,静宁苹果产业实现种植端、加工端、销售端三产深度融合,健全联农带农机制,有效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实现劳务输转9.41万人,人均年收入2.3万元,户均年增收6000元。

如今,静宁县以品牌建设促进劳务输转,以劳务输转带动乡村产业振兴,建成德美、欣叶两个现代农业产业园、静宁苹果葫芦河产业带、双岘镇森林观光产业带,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能。今年该县将继续保持苹果种植规模100万亩以上,产出静宁苹果120万吨以上,苹果产业链综合产值有望突破125亿元。

“建设劳务品牌是一项系统、长期的工程,一个响当当的劳务品牌,是靠广大技能人才用过硬本领、专业服务和良好口碑建立起来的。”静宁县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周浩仁说,“我们将继续加大力度擦亮‘静宁果农’这块金字招牌,令其升级为乡村振兴的‘聚宝盆’,吸纳和带动更多劳动力实现就业和转移就业,推动乡村产业融合发展,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作者:周浩仁 王静平 马永宁 作者单位:周浩仁、王静平,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马永宁,静宁县农业农村局)

来 源:《中国乡村振兴》杂志2024年第17期

总监制:姚卜成

监 制:韩世雄

编 辑:张琼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