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2月,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上报八路军总部一件事,引得彭老总大发雷霆。

原来就在不久之前,晋察冀军区一分区支队参谋长杨上堃、侦察科长袁彪、侦察股股长罗昭辉以及一名侦察连长等20余人竟然拖枪离开驻地,虽然后来经证实并非是投敌,但此类事件,性质最是恶劣,上报后自然引起上级震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杨上堃

“这些人胆子太大了,必须枪毙。”

彭老总一贯严厉,更加上此类事件性质恶劣,自然是主张严惩,但上报中央后,毛主席却有不同的看法。

对于准备拖枪叛逃的袁彪、罗昭辉,毛主席的态度是判处死刑,立即执行。

侦察连长是受裹挟随队行动,因此仅撤职处分。

至于杨上堃,组织上考虑到他过去战功卓著,又于事发后能主动认错,态度较好,因此从宽处理,给予行政撤职,开除党籍。

按理来说,在此次事件中,杨上堃职务最高,理应负有最重大之责任,但毛主席却予以从宽处理,这还要从杨上堃本身说起。

杨上堃是个老红军出身。

1913年,杨上堃出生于江西兴国县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因贫穷自幼给地主放牛为生,因受尽欺压,杨上堃幼小的心灵中埋下了对地主刻骨的仇恨。1929年4月,毛主席、朱老总率红四军打下了兴国县,杨上堃也在这一年参加了县里的赤卫队。

1930年9月,杨上堃所在的赤卫队被编入红军独立第六师,经兴国当地共青团委书记介绍,杨上堃被安排到少年先锋队当队长,1931年2月,杨上堃随同少年先锋队一起参加红军,被编入红一军团第12师35团。

尽管历经艰难困苦,但杨上堃始终没有放弃,随着跟随部队南征北战,杨上堃立下赫赫战功,被提拔历任团教导队排长、一军团二师四团一营二连连长。

1934年10月,红军第五次反围剿作战失败,被迫踏上长征之路,那时杨上堃所在的红一军团2师是全军的先锋部队,一路上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为大部队的推进开辟生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红军渡过湘江后,毛主席提议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杨上堃所率领的红一军团2师4团一营2连作为全军的前卫,一路攻占黎平、银屏、剑河等县城,向遵义、桐梓进发。

遵义是黔北重镇,桐梓是贵州军阀王家烈的老家,因而王家烈在当地囤积了不少兵力,更为关键的是,遵义、桐梓以南有号称天险的乌江,整体易守难攻。

可就算再难再险,红军也要夺取遵义,这是关键的一战。

1934年年底,中央下令,要求迅速强渡乌江。

乌江天线自古南渡,江面宽度近百米,水流湍急,两岸高山壁立,并且还有黔军防守,当时防守江岸的黔军访话称:

“共军远征,长途跋涉,疲备之师必难飞渡。”

1935年1月1日,红一军团一师一团抵达乌江龙场渡口时,杨得志立马命人四下寻找船只,但因为国民党当局已经收缴了破坏了百姓船只,杨得志在村子里甚至连一根船桨也没有搜到。

几乎与此同时,二师在师长陈光、政委刘亚楼的率领下抵达了江界河渡口。在迎接新年的军人同乐会上,师政委刘亚楼将这一重要任务交给了耿飚、杨成武的的4团。

第二天,红四团开始组织人员力量强渡乌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强渡乌江

第一次渡河,杨成武命令团里挑选一批水性较好的战士,计划泅渡到对岸,并利用绳索架起浮桥,但因国民党炮击炸断绳索,导致架设浮桥的计划失败,第一批泅渡过河的战士也因为精疲力尽,无力再战。

第二次渡河,三连长毛振华连夜组织了18名战士乘木筏偷渡,但除了连长毛振华所乘坐的竹筏飞渡到了对岸,其余战士所乘坐的竹筏尽皆被河水吞没,按照预定计划,毛振华率领部分战士埋伏在对岸,等到大部队过江时再行策应。

经过一夜的准备,红四团又挑选出杨上堃等十余名战士,准备渡江后配合第二批渡江的战士发起对敌人作战,掩护大部队过江。

杨上堃那时心里很清楚,乘坐木筏渡江很危险,不仅仅要面临对岸敌军的枪炮,还要面对湍急的水流,临走前,杨上堃已经做好了牺牲的准备,他把自己随身一些比较有纪念意义的东西用衣服包成包裹,写上名字和家庭住址,交给相熟的老乡:

“如果我回不来了,就把东西交给我的家人。”

交代完后事,杨上堃头也不回的踏上征程。

天刚蒙蒙亮,杨上堃与战士们一起上了木筏驶向对岸,结果还没走到一半,就被对岸的黔军发现,铺天盖地的枪弹以及炮火袭向江面上的三个木筏,与此同时,为了吸引敌人火力,我军在岸边也同时开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战友的掩护下,杨上堃与战友顺利的抵达了对岸,并于前一天就潜伏在崖下的第二批渡河的战士毛振华等人会合,几十名战士一起分成三个战斗小组,向敌人猛扑,连续突破了敌人三道防线。

惊慌失措之余,敌人立即派来了三个团增援,而且居高临下,压制着我军攻势,关键时刻,杨上堃带着一个战斗小组攀登石壁,攻下了敌人右侧一处制高点,敌人惊骇之余,纷纷后撤,随着我军后续部队陆续赶来,敌人不战自溃。

强渡乌江一战,歼敌200余人,缴获步枪200余支,为我军夺取遵义奠定了基础。也为中央红军提供了宝贵的休整时间。

战斗结束后,中央军委决定给予红2连署名表彰和嘉奖,红2师全师召开庆功会,师政委刘亚楼受上级委托,授予杨上堃等十几人“勇士”称号,并赠给每人一套列宁服,上边绣着“军委奖励”4个字。

应该说,杨上堃的革命意志是不容怀疑的。

红军后来强渡大渡河后,担负在雅安警戒任务的杨上堃以及红一连(强渡乌江后,杨上堃调任红一连连长)与大部队失去了联系,尽管如此,杨上堃率领红一连在与敌人连续作战,深陷敌后的情况下,突破重重阻碍,甚至孤军翻越了大雪山,一直赶到两河口,才又与主力部队重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红军强渡乌江江界河战斗遗址

1936年5月,杨上堃调红军大学学习,半年结业后,杨上堃正式调任红一军团一师一团任团长。

抗战爆发后,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杨上堃又担任了八路军115师独立团一营营长。

那么,身经百战的杨上堃,为何会做出拖枪企图离开部队的糊涂事呢?

抗战爆发初年,八路军115师独立团全团共1700余人,之后随着部队多次对日寇作战,部队规模逐渐扩大至7000余人,根据中央的命令,独立团扩编为八路军独立第一师,师长仍由杨成武担任。

1937年9月,八路军115师在平型关战役后,由副师长聂荣臻率领独立团以及一部分队伍总计3000余人兵力,留在山西、河北、察哈尔三省边界,开创晋察冀根据地,随着部队的规模越来越大,中央决定以五台山地区为中心,建立晋察冀军区聂荣臻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唐延杰任参谋长、舒同任政治部主任。辖4个军分区。

事实上,在后来两年多时间里,晋察冀根据地部队的发展过快过猛,特别是收编了不少地方武装力量,这些武装力量的领导者,素质参差不齐,思想也各异,因而造成的问题也非常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杨成武

让杨成武非常头痛的是,他所管辖的一分区,曾出现过数次叛逃,第五支队司令赵侗叛变,第三支队司令赵玉昆投敌。

不过,因人而异,无论是赵桐亦或是赵玉昆,都是八路军在进入河北以后所收编的地方武装,思想存在问题也属正常,只能说我军在当时对于收编改编这些地方武装力量时,对他们的教育不够重视。

可杨上堃事件的发生,却着实让杨成武头痛不少。

1939年9月,部队开赴松山休整。杨上堃被提拔为晋察冀军区一分区一团参谋长。不久之后,杨上堃又被提拔为一分区一支队参谋长。

对杨上堃而言,这应该算是提拔重用,但在他看来,却是一次“降职”。

杨上堃是一员战将,从长征途中几次披荆斩棘不难看出这一点,他一直渴望上带着部队上前线杀敌,却几次在参谋长的位置上,当时晋察冀根据地部队扩张快,杨上堃总以为,自己能够被提拔到作战岗位上,但几次任命,均让杨上堃感觉有些失望。

当时侦察科长袁彪、侦查股股长罗昭辉也是老红军出身,几个人关系一直很不错,但都有同一个问题,就是对组织上对自己的安排很不满意,袁彪、罗昭辉自觉也是战功赫赫,一来二去,心里也产生了些许不公平的想法。

袁彪、罗昭辉找到杨上堃,几个人三言两语之下,萌生了离开部队的想法,当然,杨上堃的想法更单纯一些,他只是想带着几个人到外面去,打几仗,拉起一支队伍然后再回来。

1940年2月的一天,杨上堃、袁彪、罗昭辉等人带着一分区20几名骨干一起离开了驻地,准备前往徐水。

消息传来后,让军分区司令员杨成武大吃一惊。

杨上堃是个老红军,是土地革命时期走过来的老干部,连他也要拖枪离开部队,对于军心打击是非常严重的。

更为关键的是,军分区参谋长黄寿发来报告说,杨上堃一行人正在王日伪控制区保定疾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难道说,一个经历过长征,走过雪山草地的老红军干部,竟然萌生了投降日伪的打算。

要知道此前赵玉昆投降日伪,就给根据地带来很坏的影响,如果加上杨上堃,两人联合后对一分区战士们进行策反,那么届时造成的后果将会更加恶劣。

杨成武当机立断,抽调军分区四个团的侦察连,连同军分区直属侦察连一起,由作战科副科长指挥,穿上便装一起赶往保定。

“抢在他们前面赶到保定郊外,严密监视进城的所有通道,发现杨上堃他们立即捉拿,敢于顽抗,格杀勿论!”

杨上堃一行人并非是叛逃,所以路上走的很慢。

侦察连的战士们当先一步,赶到了距离保定不远的徐水,向保定方向警戒的同时,又派人沿着来路不断的搜索。杨上堃身经百战,当他走到一个村子时,发现了侦察兵化妆的便衣,立马就缩到了路边的村子里,侦察连的战士们在了解情况后,立即出动,将村子团团包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1939年9月晋察冀军区司令部在阜平合家庄合影留念

杨上堃这时可能已经意识到自己行为的恶劣,提出想要重回部队,可袁彪自觉已经骑虎难下,他怒斥杨上堃:

“你以为八路军是旅馆,想进就进,想出就出?”

罗昭辉也很顽固,他附和袁彪的话说:

“只要迈出这一步,就没有回头路,回去的话八成是要掉脑袋的,你难道不知?”

即便已经是被侦察连包围的情况下,袁彪、罗昭辉依然固执的决定一条道走到黑。

杨上堃这时也骑虎难下,不好再回头了。

可袁彪在这一群人中,无疑最为狡诈,他知道自己绝难逃脱,于是想了个主意为自己洗脱罪名,他指挥几名亲信战士,将杨上堃、罗昭辉等人绑起来,交给外面的侦察连,回去后还报告杨成武:

“杨司令,杨上堃、罗昭辉他们投敌想拉上我,被我急中生智给控制了!”

可袁彪想错了一点,杨成武本身身经百战,没那么好糊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彭老总

等到杨上堃一行人被押送回分区驻地后,杨成武立即下令,将几人全部控制,并上报军区请示处理办法。聂荣臻接报后,一面指示将人押送至军区驻地阜平,一面紧急上报八路军总部。

彭德怀接到聂荣臻报告后,勃然大怒,当即就要下令:

“这些人胆子太大了,必须枪毙。”

杨上堃一事上报中央后,毛主席却有不同看法。

袁彪、罗昭辉虽然从主观意识上来讲,不是叛变投敌,但蛊惑带领部队战士们脱离组织,不管有多少理由,其行为是属于严重违反军法,最终判处枪毙是死有余辜,而侦察连长作为被裹挟的人,其情可悯,但军法不容情,因此予以撤至处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真正作为两人的上级,杨上堃本身应该为此负担责任,但考虑到作为一员红军老战士,过去所立下的战功颇多,特别是强渡乌江一战,毛主席认为,像这样一员为革命出生入死的将领,不可能会叛变投敌,因此力主对杨上堃从宽处理。

毛主席的一句话,改变了杨上堃的命运,从此以后,他更加认识了自己身上的错误。

5个月后,组织上考察杨上堃,认为他对错误认识比较彻底,于是派他到抗大二分校高级干部科一队学习,1941年底,又转到延安抗大总校学习。

基本上整个抗战期间,杨上堃就一直在延安学习。

1945年5月,党的七大结束后,杨上堃原定参加杨尚奎率领的南下广赣干部大队去开辟新区,但走到洛阳后,抗战胜利结束,随即又接到开赴东北的命令,在晋东南潞城,经北上干部大队党委批准,杨上堃被恢复了党籍。

被恢复党籍的杨上堃是发自内心的感激,他后来在日记中写道:

“恢复我的党籍,使我真正体会到党对一个革命同志永远是关心和爱护的,永远不会抛弃的,我深受感动,暗下决心,努力工作,报答党的关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毛主席

不过,不管如何,拖枪离开部队的行为,对杨上堃确实造成了打击,与具有同样革命经历的战友来看,杨上堃要落后太远。

1955年9月,杨上堃被授予上校军衔,而与他同资历的许多战友,多数都是被授予了少将军衔。

杨上堃如果不出那档子事,大概率也会被授予少将。

可惜历史不相信假设。

也有传言称,杨上堃对自己被授予上校军衔一事很不满,但被证实此乃谣传。

经历过太多大风大浪,杨上堃将军的个性无疑更加沉稳,无论在什么岗位上,始终勤勤恳恳,努力学习,为部队的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

1982年,杨上堃按照正军职待遇离休。

1984年5月21日,杨上堃将军因病医治无效,在南昌去世,享年8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