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吴文汐,实习生王文艺 武汉报道近日,武汉印发《武汉市产业创新联合实验室建设实施方案》(下称《实施方案》),最大限度强化了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在提升企业在科技项目形成、组织和资金配置等方面的参与度和话语权上实现了突破。同时,以3年为一个支持周期对实验室给予持续支持。

《实施方案》中提出目标:到2026年,组建10个以上联合实验室,推动牵头企业实现产值复合增长率超过15%,对本领域产业链产生乘数带动效应,孵化出一批创新企业。

这也是武汉首次提出组建“产业创新联合实验室”,使命是完成“100—100万”技术产品化和产品规模化。

武汉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让科技创新主战场的“实验室”直通企业生产线,让技术直连产品,让研究成果直通市场,方案的出发点就是要通过加速推动武汉产业创新联合实验室建设,促进产业链条上下游企业、高校院所、创新平台、人才团队及创投机构等核心要素加快整合,从而形成共同攻克制约产业链创新发展的技术,实现产业的整体提升。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中提出,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建立培育壮大科技领军企业机制,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建立企业研发准备金制度,支持企业主动牵头或参与国家科技攻关任务。

以落实国家政策为导向,《实施方案》中提出,以重大产业需求为导向、以行业领军企业为核心,探索“企业中央研究院、产业链共建、战略科学家与领军企业合作”等多种组建模式,依托在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智能网联汽车、激光、未来新材料、无线通信、生物医药等优势领域的头部企业建设联合实验室。通过加速推动武汉产业创新联合实验室建设,促进产业链条上下游企业、高校院所、创新平台、人才团队及创投机构等核心要素加快整合,从而形成共同攻克制约产业链创新发展的技术,实现产业的整体提升。

作为中部首个经济总量跃升2万亿元城市,武汉经营主体已突破200万户、拥有1.45万家高新技术企业。

同时,《实施方案》指出,市级层面将每年给予每个联合实验室一定资金支持,重点支持产业创新联合实验室开展技术项目攻关。所在区根据实际情况,按规定给予支持。同时,配套实验室专项基金,加大对产业创新联合实验室成果转化与“高精尖”产业培育项目的股权投资。支持产业创新联合实验室牵头企业承担国家、省级重大科技项目,申报国家超长期特别国债;对产业创新联合实验室牵头企业及成员单位,赋予市级人才计划举荐权等。

目前,有团队基于已有资源及经验直接“上场”,如华工科技中央研究院被企业计划打造为创新资源聚集平台,不光组建了专家委员会,还签约了包括高校、国家级智库、新型研发机构、企业在内多个支持合作单位,培养、带动了省内200多家供应链、产业链上游企业发展壮大,并已有将近200名科研人才。这一模式将被复制到正在筹建的“半导体激光装备联合实验室”上。有的则正在组建最强战队,由首席科学家组建团队,正在筹建的“新型显示产业创新联合实验室”采取产业链共建模式,打通上下游,共谋共建共享产业链,首席科学家遴选方向、主导技术路线,志在突破印刷OLED量产工艺等技术的产业化。

据悉,目前,武汉首批筹建的产业创新联合实验室已完成场地设施规划建设并投入使用,正在有序推进25个产业化项目快速落地,部分企业创投基金甚至已提前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