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前,请各位看官点击一下“关注”,感谢大家的支持。

说到专家,大家首先想到的可能是专业和权威这两个词,不过凡事总有例外,有这么一位军事理论专家,因为其荒诞和不靠谱的发言,屡次在网络上引起热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更让人惊讶的是,这位专家居然还能在央视的舞台上亮相,堂而皇之地“忽悠”观众长达28年,至今仍然广受欢迎。

那么这位“奇葩”的专家究竟是谁?他是如何通过“忽悠”起家,又能一直保持爆火状态的呢?

三大理论

“海带缠潜艇”,这句话在网上广为流传,让一位名叫张召忠的军事评论员名声大噪。网友们戏称他为“战忽局”局长,以此调侃他那些看似荒诞的军事理论。

信息源:《张召忠出版新书:局座教你怎么变“网红”》环球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在这些看似“口嗨”的言论背后,却隐藏着深刻的战略意图和对中国军事发展的深远影响。2013年,在央视“防务新观察”节目中,张召忠语出惊人,声称“潜艇在海里走,很容易被老百姓种的海带给缠绕住”。

这一观点一出,立刻引发舆论哗然,被许多人视为无稽之谈。毕竟,在人们的印象中,海带是柔软脆弱的,怎么可能困住钢铁巨兽般的潜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张召忠的“海带理论”并非空穴来风。实际上,大规模的海带养殖确实会对潜艇的活动造成一定困扰。密密麻麻的海带绳如同海底森林一般,潜艇一旦误入,螺旋桨很容易被缠住,导致航速下降甚至失去动力。

2006年,一艘美国核潜艇就曾在黄海海域遭遇类似情况,被迫浮出水面进行紧急抢修。这一事件,似乎为张召忠的“海带理论”提供了一丝佐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张召忠的目的并非真的要依靠海带来防御潜艇。他真正想要传递的信息是:中国拥有广阔的海岸线和强大的海洋防御能力,任何试图侵犯中国领海的企图都将付出代价。

“海带缠潜艇”之后,张召忠又抛出了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新观点——“雾霾防激光”。2014年,北京雾霾肆虐,张召忠在节目中分析称,雾霾可以有效降低激光武器的效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一观点再次引发了网友们的热议,有人嘲笑他“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也有人开始认真思考雾霾对军事的影响。

事实上,张召忠的“雾霾理论”也并非完全没有科学依据。众所周知,激光武器的原理是利用高能激光束进行精确打击,而雾霾作为一种气溶胶,会对激光产生散射和吸收作用,从而削弱其威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张召忠提出“雾霾防激光”并非真的指望雾霾来保护国家安全,而是借此机会向外界传递一个信息:中国拥有应对各种安全威胁的能力,哪怕是看似无解的环境问题,也能转化为军事优势。

如果说“海带缠潜艇”和“雾霾防激光”还算接地气的话,那么张召忠提出的“陨石砸航母”理论则可以用“脑洞大开”来形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认为,未来战争中,可以利用太空武器,例如人造陨石,对敌方航母进行打击。这一观点一经提出,便引发了轩然大波,被网友戏称为“战忽局”的“巅峰之作”。

尽管“陨石砸航母”在现阶段看来更像是科幻电影中的情节,但我们也不能忽视其背后蕴含的深意。张召忠试图通过这种看似天马行空的设想,引导人们思考未来战争的形态,以及太空武器可能带来的革命性变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纵观张召忠的种种言论,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以一种看似荒诞的方式,传递出中国在军事战略上的自信和决心。他深谙舆论传播之道,懂得如何利用互联网的传播效应,将看似“离经叛道”的观点植入大众的脑海。

而“战忽局”这个网络热词,也恰恰反映了人们对张召忠这种独特风格的认可。在网友们看来,“战忽局”并非一个真实存在的机构,而是一种战略智慧的象征,代表着中国在面对外部压力时的自信和从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张召忠的言论并非都是正确的,有些观点甚至经不起推敲。但重要的是,他引发了人们对军事问题的思考,也让世界看到了中国在军事战略上的不同思路。

也许,这就是“战忽局”的真正意义所在:它并非是要欺骗对手,而是要打破思维定式,以一种更加灵活和开放的态度,来应对未来世界的不确定性。而这种战略上的“迷雾”,或许正是中国在维护国家安全和世界和平道路上,所需要的“保护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忽悠”局座

张召忠,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名字,却在互联网的浪潮中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他,是从严肃的军事专家转变为家喻户晓的“局座”,其轨迹恰好反映了中国社会在信息化浪潮下的变革和思潮涌动。

信息源:《从电视到互联网!“进击的局座”张召忠如何转型为爆款内容作者?》中国日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召忠的起点,和那个年代的很多年轻人一样,带着时代的烙印。出身于河北沧州一个农民家庭,从小对军事的迷恋,成了他人生的底色。

中专毕业后,他如愿以偿地穿上军装,成为一名光荣的海军战士。在那个年代,参军报国是很多年轻人的梦想,而张召忠也在这条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部队的经历,磨练了他的意志,也让他在人群中脱颖而出。他被选派到北京大学学习阿拉伯语,这在当时,是对个人能力的极大肯定。

学习外语的艰辛不言而喻,而他却能为了练就一口地道的阿拉伯语,毅然决然地选择割舌根,这种近乎“狠劲”的付出,让他在日后的军事研究道路上走得更加坚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北京大学毕业后,张召忠被派往伊拉克担任翻译。这段经历对他的人生轨迹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亲眼目睹了伊拉克战争的残酷,真切地感受到了现代战争的无情和残酷,也让他意识到自身军事知识的不足。这段经历,就像一颗种子,在他心中埋下了潜心研究军事的决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回国后,张召忠一头扎进了浩瀚的军事知识海洋中,专注于海军装备研究,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他获得了国家部委进步奖,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

这一连串的荣誉,是对他在专业领域所取得成就的认可,也为他日后走上电视荧屏、成为军事评论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90年代初,电视作为新兴媒体开始进入千家万户,军事类节目也应运而生。张召忠凭借其深厚的军事素养和独特的个人魅力,被中央电视台选中,以特约军事评论员的身份,参与了《军事天地》、《沙漠惊雷》等节目的录制。

早期的张召忠,在荧幕上依然保持着军人特有的严肃和严谨,用专业的视角解读着复杂的国际军事局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电视节目形态的变化,观众对军事节目的期待不再局限于刻板的知识传递,他们更希望看到一种轻松、易懂、甚至带有趣味性的解读方式。

敏锐的张召忠意识到了这一点。他开始尝试着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解释复杂的军事概念,用幽默风趣的表达来拉近与观众的距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的预测,有时精准无比,有时却与现实大相径庭。但无论结果如何,他总能以坦诚的态度面对,用理性的思考来化解质疑。

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将张召忠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他关于伊拉克军队实力的预测与现实出现了偏差,这让他在互联网上收获了“战略忽悠局局长”的称号。

面对蜂拥而至的质疑和调侃,张召忠没有选择回避,而是用一种自嘲式的幽默化解了尴尬,并坦然接受了“局座”这个略带戏谑的称呼。在互联网时代,信息的传播速度和广度都是前所未有的,这也使得公众人物的言行更容易被放大和解读。

张召忠的“走红”,固然有其偶然性,但也离不开他个人魅力和时代背景的双重作用。他敢于直言、敢于担当的个性,以及幽默风趣的表达方式,都与互联网的娱乐精神不谋而合,也让他在无意间成为了一个时代的符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张召忠已经从海军少将的岗位上退了下来,但他依然活跃在公众视野中。他开设了个人公众号、抖音账号,用更加贴近年轻人的方式,继续普及军事知识,传播国防理念。

从某种意义上说,张召忠的经历,也折射出了中国军事传播方式的变迁。从早期官方、严肃的宣传模式,到如今更加注重互动性、娱乐性的表达方式,中国军事传播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语

张召忠,这位曾经的“战略忽悠局局长”,无疑成为了这场变革的亲历者和见证者。张召忠的故事,远没有结束。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他依然用自己的方式,践行着一名老兵的职责和使命。他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即使是在互联网时代,专业知识和个人魅力依然是赢得尊重的重要法宝。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