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统泰是一员战将,对于他的战绩,鲜为人知。在解放战争时,一直在丁盛的指挥下作战,一路从东北打到中南。
说起韦统泰,出生在书香门第,爷爷是清朝的进士。受到家庭熏陶,在1936年考入济南一所高中;1938年,投奔延安参加革命,是典型的“三八式”干部。
到延安,进入抗大学习时,毛主席来看望学员,他给大家讲抗日道理、军事技术等。后来学员们纷纷递上日记本请求题字。大家把日记本交给警卫员,第二天日记本回到自己手中时,上面签有“光明”二字,让他激动的心情无法形容。
韦统泰将它作为人生的目标和座右铭,一直带在身边,经历多少次战斗,很多东西丢了,唯独这张纸一直保存着。直到1948年结婚时,他将其作为结婚礼物送给妻子王志敏。
王志敏是一位革命小将,出生在大户人家,家里以行医为主。抗战爆发后,只有10岁的王志敏积极投身抗日红军,站岗放哨、传递消息等。
1946年,19岁的她加入妇救会,参与后方工作,送军粮、抢救伤员等等。
她的5哥王锡录,1941年参军,一直在冀东军分区工作。解放战争时,部队编为东北民主联军8纵,担任团政治部主任,与韦统泰在一起工作。王志敏从老家长途跋涉2个月,找到哥哥后参军,成为宣传员,此时是1947年8月。
王志敏闲暇时,经过到团里找哥哥,也与韦统泰团长接触逐渐多起来。通过了解,俩人产生好感,在哥哥的穿针引线下,俩人成为伴侣。
1948年7月1日,他们在团部的食堂兼会议室,举行热烈而又简朴的婚礼。韦统泰说:行军打仗,身上也没有值钱的东西送你。于是,把在抗大学习时,首长题写的“光明”二字拿出来说:这两个字一直被我视为珍贵的物件,无论什么艰苦条件下,我一直带在身边,现在把它作为结婚礼物送给你。
王志敏接过来,一样把它视为珍贵的物件,精心收藏起来,从不离身。
韦统泰晚年感慨说:“心里揣着 ‘光明’,就有希望,我这一辈子没有什么像样的东西留下,‘光明’题字就是留给子女的传家宝。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