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石门洞,位于青田县城西北面约32公里处的高市乡,是国家4A级景区。早在唐代,石门洞就成为道教名山的三十六洞天之第十二洞天,这里风景秀美,兼具江南韵味和瓯越风情,其中一挂高度落差上百米的飞瀑,更是为历代文人墨客所赞颂,与《黑神话·悟空》中赤髯龙所居瀑布尤为相似,却又有着不同的风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探寻石门洞的风姿,要先走一段水路。驾车前往石门洞景区停车场后,根据现场工作人员的统一安排,游客要在渡口集中,乘船跨越瓯江。一路踏浪而行,水波荡漾将游人的身心摇摇晃晃送至石门洞入口。此地有旗、鼓两山矗立江边对峙如门,故名“石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说“四时之景不同”,但八百里瓯江滋润着的瓯越之地,总有着不会褪去的“绿”,而在这青田最有名的风景区内,还散落着刘基这位青田最有名的历史人物的各种遗迹,与景区内的美景相互辉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基,字伯温,元武宗至大四年(1311)生于青田县南田(号称天下“七十二福地”之一)武阳村(现属温州市文成县),是明朝的开国元勋,更是青田最有名的历史人物。

相传刘基去石门洞读书,被此地的清山秀水吸引,日日玩耍,无心功课。先生有心惩罚他,便拿出《荀子·劝学篇》给刘基,要他读上一百遍。刘基几遍就背得很熟练了,先生叫他再继续读,刘基就没有耐心读了。见此,先生又拿出孔子的教谕教育刘基,可刘基还是收不了心,见他屡教不改,先生也很无奈。

一天,刘基去溪边玩,突然传来棒槌击打之声,一个姑娘身边堆着小山一样的面纱,一刻不停地在劳作。刘基想,这么多的纱,要到什么时候才能洗完呢,洗纱姑娘会不会感到厌烦?哪知姑娘轻快唱起歌来:

“天下没有浣纱女,人间哪有衣暖身。

没有百温不厌者,哪有高深学问人。

铁杵磨针为至理,问君攻书可专心?”

歌声悠远飘渺,美妙动听。听罢歌声,刘基想到自己求学的态度,渐渐地脸红了起来,想起先生的教诲,更是感到愧疚。随后一阵小跑,回到书房去读书。从此,刘基再也不放松学习,常常通宵达旦,勤奋攻书。

石门洞景区内现存有“刘文成公读书处”碑、刘文成公祠等与刘基有关的遗迹建筑,还有后人认为刘基年轻时曾在石门洞读过书,而为纪念其人其事特意建立的“石门书院”。如今的刘文成公祠内,袅袅香火延绵,来此游玩的游人,总也喜欢敬上一柱青烟,祈求刘文成公点拨智慧、开悟觉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文成公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石门书院

石门洞因飞瀑有了灵气,因伯温与一众文人豪杰增添了灵魂。无数诗人墨客曾纷至沓来这里,留下了诸多吟咏石门洞的诗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诗林碑苑

自南朝宋的谢灵运、盛唐的李白、宋代著名科学家沈括、元末刘基少年时的老师郑复初、明代的汤显祖、清朝的阮元都曾为石门洞赋诗题词,保留至今的摩崖石刻有117处之多,分布在旗鼓山、月洞、刘文成公祠、碑廊等处。当代文豪郭沫若也曾在古稀之年不远万里来到石门洞,留下动人诗篇,“横过石门渡,刘基尚有祠。垂天飞瀑布,凉意喜催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摩崖石刻

如今,石门洞景区在保持着“仙风道骨”姿态的同时,也在努力扩大“交际圈”,景区内开通景交车,方便摆渡游客从石门洞景区前往伯温古村(洞背村)游玩;游客中心配备了雨伞、轮椅、讲解等便民服务设施,让游览更具人文关怀……与其在诗和远方那声声讨论中迷思不前,不妨先来一趟石门洞,在天光云影间感受自然的诗意与美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章来源:青田县传媒集团

责任编辑:孙蓓蓓 编辑:施会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