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西玉林东成小学一班级家长微信群的聊天记录引发热议。家长刘某在群内接连投诉学校和老师,从破损书本到孩子合影、从课后辅导到接送迟到,几乎事事不满,言辞激烈,被网友戏称为微信群里“见谁怼谁”的家长。
暂且不论事件本身的是非曲直,刘某的行为的确值得反思。家长群是家校沟通的桥梁,而非个人情绪的发泄口。将个人不满情绪带入家长群,不仅无助于问题的解决,还会加剧矛盾,影响其他家长和老师,甚至可能对孩子造成负面影响。
我们也不能简单地将刘某归类为“难缠家长”而一概而论。透过现象看本质,刘某的行为或许也折射出家校沟通中的一些困境:
沟通渠道不畅,导致问题积压。 从聊天记录来看,刘某反映的问题并非全部是无中生有。例如,破损书本、孩子合影等问题,学校确实存在疏漏。如果学校能够提供更便捷的沟通渠道,及时解决家长合理诉求,或许就不会引发后续的矛盾升级。
沟通方式欠妥,缺乏应有的尊重和理解。 刘某在群内言辞激烈,固然有失妥当。但部分老师在面对家长质疑时的态度也值得商榷。例如,对于家长咨询课后辅导事宜,仅回复“没空”二字,难免显得敷衍塞责,缺乏应有的耐心和尊重。
家校合作意识淡薄,缺乏共同育人的目标。 教育并非学校一方的责任,需要家长和学校共同努力。家长和老师应该是合作伙伴,共同为孩子的成长保驾护航。在现实中,部分家长和老师之间却缺乏应有的信任和理解,沟通时容易产生对抗情绪,最终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如何破解家校沟通的困境? 这需要家长和学校的共同努力。家长要理性表达诉求,避免情绪化言论;学校要畅通沟通渠道,及时回应家长关切;老师要提高沟通技巧,以尊重和理解的态度面对家长。更重要的是,双方要树立家校合作意识,明确共同的目标,携手为孩子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