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变法就是一场闹剧,让一群不专业的人来做专业的事,最终只能是失败收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895年,清朝于甲午战争中失败,有着亚洲第一海军的东方列强,败给了曾经看不上的奄尔小国,不仅割地赔款丢了钱财,更丢了脸面。更为重要的是,这场战争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好不容易从鸦片战争中缓过劲儿来的清政府,再度沦为被人家欺负的角色。

民众怒了,皇帝慌了,连慈禧也想着这国家也改变一下了,于是还政于皇帝,自己去颐和园养老。是故,变法图强成了当时的大趋势,自以以康有为为首的维新派走上了前台,

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变法正式开始。由于1898年是农历戊戌年,所以也称戊戌变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显然,戊戌变法的出发点是好的,其目的是救国家于危难之中,兴民族于覆亡之际。但是这个过程和结果,却是有着很大问题的。其并没能给清朝或者说当时的中国带来多少积极的改变,反而负面影响居多。

因为负责变法的这群人太不专业了,从领头的光绪皇帝,到负责的执行康有为、谭嗣同等维新派,他们几乎都没有相关的工作经验,只有着所谓的满腔热血。要知道这可是关乎整个大清朝命运的大事儿,不是儿戏。但他们的所作所为, 完全就是把这当作了一场儿戏。

正所谓治大国如烹小鲜,先放什么,再放什么都是有步骤的,不能想当然。所以,对于变法,至少应该有一个完整的计划,需要将各方面的情况和形势都考虑到位,并且有着合理的风险把控,及时的阻止或者改进变法的内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维新派完全没有这方面的考虑和准备。对于变法,维新派主要就做了一件事儿,那就是提要求。他们要求政府裁减衙门、节省开支;要求废除文武科举考试;还要求裁汰绿营、建立新军等等。

从政治体制到国民经济再到教育国防,维新派的变法计划几乎是涵盖了当时社会的每一个方面。据统计,戊戌变法从开始到失败的103天中,从光绪皇帝这里下发的改革旨意就有286件,平均每天近三件。真如倾盆大雨,轰轰烈烈,滚滚而下。

可以肯定的是,这些要求都非常有针对性,改了肯定是对清朝有好处的。但是,光提要求画指标没用啊,具体怎么改,维新派却拿不出一份具有可操作性的计划。

他们根本没有意识到,这里面的许多要求都是不切合实际的,缺乏可操作性。如果只图一时痛快,鲁莽灭裂,只会将事情办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举几个例子。

比如说废除科举,这其实没什么错,改变落后的人才选拔制度,才能得到国家所需要的人才嘛。但是,废除科举之后,该如何安排那些寒窗苦读多年的读书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