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下午,云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在云南海埂会堂召开云南省总工会服务“3815”战略发展目标新闻发布会,介绍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发布会现场 赵嘉 摄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各级工会一以贯之、始终不渝的使命任务。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提出“3815”战略发展目标后,省总工会结合职能职责,起草了《云南省总工会服务“3815”战略发展目标 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经2023年2月召开的省总工会十二届十二次全委会审议通过,成为全省工会的共同任务。

近年来

在省委和全国总工会的领导下

各级工会狠抓工作推进落实

在中国式现代化云南实践中彰显工会担当

凝聚职工力量,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充分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

各级工会牢牢把握当代工人运动时代主题,切实把广大职工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推动发展上来。

一是广泛开展“团结奋斗促跨越、咱们工人有力量”主题劳动和技能竞赛。报请省政府印发《云南省劳动和技能竞赛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围绕服务“三个定位”建设、发展“三大经济”,聚焦全省重大战略、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点产业,以全省铁路和高速公路建设、民航“强基拓线”工程建设、滇中引水工程等7个全国引领性竞赛和绿色能源产业集群、绿色制造、兴水润滇工程建设等13个省级示范性竞赛为牵引,发动各级工会广泛组织动员竞赛,超过200万人次职工参加劳动竞赛,进一步激发了广大职工的劳动热情与奋斗活力,较好服务了全省经济社会发展。

二是推动职工创新创造。深入实施提升职工素质、鼓励职工创新创造三年行动。累计建成省级以上劳模、工匠等创新工作站室471家,充分发挥其在创新中的引领带动、集中攻坚作用。在职工中深入开展“四技五小二比”等群众性创新创造活动,发动职工提出合理化建议11万条,推行技术革新、发明创造、先进工作法等2万多项,取得国家专利近9000项,技能人才师徒结对1.9万多对,形成创新良好氛围,助推发展新质生产力。

三是大力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切实履行牵头抓总职责,与相关部门一道,在全省累计建成各级试点2071个,辐射带动产改向产业集群延伸拓展。着力构建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推行“政校企”合作等产教融合新模式,累计推动组建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38个,国家级、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39个,省级“工匠学院”6个。全面开展职工技能培训,仅省总工会就帮助3.2万多名职工实现了技能提升。每年举办全省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共组织机器人系统运维员、茶叶加工工等50多个工种的赛事,产生省级技术状元和能手500多人,成长起一批产业发展急需的专业化高端人才。畅通技能人才成长通道,支持企业技能等级自主评价,激发职工学习技术热情。云南电网公司李辉获评2023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目前,全省技能人才已达565.64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162.47万人,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供了人才支撑。

深入实施“暖边固防”行动,为筑牢祖国西南安全稳定屏障作出工会贡献

今年4月,与中国农林水利气象工会联合在芒市启动“暖边固防”和“暖边绿境”行动,用三年左右时间,集中投入资源力量,关心关爱沿边干部职工,激励他们扎根边疆、建设边疆。

一是加强思想引领、典型引路。组织劳模工匠职工宣讲团深入抵边乡镇、口岸园区,巡回开展“暖边大宣讲”,以劳模先进的事迹感染职工。联合主流媒体,推出“边疆职工风采录”系列宣传报道,集中报道了一批坚守岗位、默默奉献的边疆职工感人故事。组织开展“文化暖边行”“我在边疆做贡献”职工风采随手拍等活动,不断增强沿边地区职工的归属感、荣誉感。

二是全面提升技能、促进发展。组织劳模工匠到企业一线开展“劳模工匠助边行”活动,传授先进经验和前沿技术。紧紧围绕中老铁路沿线地区、口岸园区、商贸物流、来料加工等重点区域和行业,及时为职工提供供需对路的专项技能培训,全年培训沿边职工超过1万名。

三是关爱慰问,温暖人心。慰问边境口岸园区一线职工、乡村教师、医务人员等6.8万多人次。组织7000名沿边职工参加疗休养。为2.5万名民(辅)警家庭提供远程视频即时医疗服务,为抵边警务室配备自动体外除颤仪。安排专项资金帮助联防所配备相关设备设施用品,改善工作生活条件。帮助抵边乡镇建设“职工之家”示范点、灯光球场等职工活动场所。对25个边境县总工会各补助资金10万元,用于支持开展职工文体活动,与全总文工团联合在芒市等边境地区开展慰问演出,多措并举凝聚职工,以“人心守边”筑牢钢铁长城。

切实履行维权服务基本职责,推动职工共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不断健全“普惠性+特殊性”相结合的维权服务体系,竭诚服务职工群众。

一是加强依法维护权益机制建设。深入推进“12351”服务职工热线建设,“7×24小时”全天候运行,自2023年12月开通以来,共接听职工来电2.3万通,为职工挽回经济损失2100多万元,通过热线的“尽心”,让职工“省心”。联合相关部门共同构建“工会+法院+检察院+人社+司法”协作联动机制,大力推行“一函两书”,排查化解劳动关系纠纷,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加强群众性安全生产工作,深化“安康杯”竞赛活动,1万多家企业、140多万人次职工参加竞赛,进一步提高了职工安全意识,消除了一批安全隐患。

二是着力满足职工美好生活需要。持续实施普惠服务职工三年行动计划,筹集资金3.67亿元进行送温暖、送清凉活动,慰问一线职工等108万人次。组织362万名职工参加职工医疗互助活动,发放补助金6.68亿元,惠及患病职工87万人次。组织一线职工等5万人参加疗休养。不断丰富职工精神文化生活和体育活动,累计建成职工书屋1.3万个,举办系列职工运动会,在职工中倡导“勤奋努力工作、快乐健康生活”理念。

三是做好不同职工群体的服务工作。针对困难职工,筹集资金1.7亿元,开展帮扶项目105个,惠及职工24万人次,使“工会温暖进万家”的品牌知名度不断得到提升。针对户外劳动者,累计建设工会驿站3200多个,帮助他们解决“吃饭难、喝水难、休息难、如厕难”等“关键小事”,140个驿站获评全国最美站点。针对女职工,组织“两癌”筛查1.5万人次。针对农民工群体,积极开展关爱服务,提供法律援助2000多件,帮助挽回经济损失6000多万元。针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与相关部门共同开展权益保障服务“集中行动季”,指导头部平台企业在滇单位依法组建工会,提供了送政策、送文化、送健康、送物资等服务。通过办好一件件暖心实事,切实增强广大职工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发布会上还有这些精彩问答

一起来看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职工队伍的结构和就业形态等方面有了一些新变化,对加强职工思想政治引领工作有了新要求,省总工会在这方面有些什么举措?

一是导向“明”,广泛组织宣传动员,奏响职工思想政治引领“大合唱”。开展理论宣讲是党的政治优势和优良传统,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政策性、思想性、理论性、导向性,近年来,省总工会充分调动地方工会、企业、基层工会、劳模工匠、优秀一线职工的积极性,组建了70余人的劳模工匠职工宣讲团,发动各级工会通过劳模工匠带头讲、工会干部广泛讲、职工代表切身讲等形式,用职工听得懂、愿意听的语言,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3815”战略发展目标、云南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取得的巨大发展成就等讲鲜活讲明白,共开展宣讲2万多场,覆盖职工120多万人次。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召开后,省总工会牵头,各协同单位积极参与,持续深化拓展“百县千企万场”大宣讲、“文化暖边行”“劳模工匠进校园”、职工文体活动等活动成效,覆盖到边境县(市)、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基层企业、职业院校等地,奏响了全省职工思想政治引领的“大合唱”,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二是聚焦“实”,大力弘扬“三种精神”,彰显职工先进典型“引领力”。聚焦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通过先进典型选树,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推荐表彰省级以上五一劳动奖和工人先锋号400个,培育“云岭工匠”20人、云南省“最美职工”40名。云南电网公司李辉同志获评2023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实现了云南“零”的突破;编撰出版《云南省全国劳模口述史》,同步制作微视频,在各大主流媒体和昆明地铁上播放,累计超过9000万人次点击收看。组织“新时代最美奋斗者”宣传报道,在云南日报客户端、云南网等开设“边疆职工风采录”专栏,在“五一”期间开展“致敬匠心、奋斗最美”系列宣传活动,拍摄制作播出《云岭工匠》专题片,在广大职工中树立可学、可信、可亲、可敬的榜样,引领职工争当先进、争创一流,营造了全社会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

三是覆盖“广”,充分发挥阵地作用,提升“工”字特色职工文化“品牌力”。近年来,省总工会深入推进思想政治引领工作走深走实,在全省各地工人文化宫、职工之家等职工服务阵地中开设包括工运历史展览、劳模工匠展览,建设工会融(新)媒体平台、劳动主题公园、户外劳动者服务驿站等职工服务阵地,为职工群众提供宣传宣讲、教育培训、文体活动、普惠服务等工会服务项目。同时,省总工会积极协同有关部门打造了包括“中国梦·劳动美”“最美职工”“网聚职工正能量 争做云南好网民”以及“求学圆梦行动”等工会工作品牌,让职工思想政治引领工作更有力度、深度和温度。

四是切入“准”,回应职工关心关切,画好拥护和支持改革“同心圆”。职工思想政治引领工作,必须回答好百万职工最关心、最期盼、最紧迫、最困难的事,才能让职工听得进去、愿意参与。充分发挥各级工会报刊、网站、工人文化宫、职工书屋、新媒体等平台载体作用,网上网下一体统筹,面向基层和一线职工,深入宣传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宣传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光明前景。构建工会大宣传工作格局,整合网、端、微、刊、融媒体矩阵,刊发新闻稿件1.2余万篇,点击量近5000万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需要多做统一思想、凝聚人心、化解矛盾、增进感情、激发动力的工作,通过广泛宣传,做好解疑释惑,疏导职工情绪,凝聚思想共识,为顺利推进改革创造更好条件、筑牢思想根基,夯实合力推进改革的群众基础。

据了解,云南省总工会今年出台了《加强基层工会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请介绍一下该计划的主要内容和落实举措?

目前,全省工会组织共有64269个,其中基层工会62048个、占到了96.5%。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为此,省总工会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按照省委的工作要求和全国总工会的工作部署,制定出台了《加强基层工会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这是2023年云南省工会第十三次代表大会召开后,省总工会制定出台的专项安排和推进基层工会建设的文件,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会要大抓基层的重要指示精神的具体举措。

《行动计划》明确了加强基层工会建设的主要任务、基本原则、推进步骤和保障措施,着眼打造组织建设强、基本保障强、规范运行强、作用发挥强的“四强”基层工会目标,重点从强化组织覆盖、基本保障、规范运行、作用发挥4个方面提出了14条措施。其中,2024年为“基层工会建设加强年”、突出扩面强基,2025年为“基层工会建设提升年”、突出提质增效,2026年为“基层工会建设巩固年”、突出完善体系。主要有四个方面的任务和措施:

一是强化组织覆盖。着重抓好建会入会工作,每年发展各类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会员5万名以上;已建会非公企业职工入会率力争动态保持在90%以上,社会组织建会率动态保持在85%左右;省级以上园区工会组织覆盖率2024年达到70%以上、2026年动态保持在90%以上;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工会组织全覆盖。

二是强化基本保障。注重专、兼职工会干部队伍建设,建强、管好、用活社会化工会工作者队伍;对相关基层工会进行差异化、项目化经费补助,探索多渠道、常态化经费保障机制;实施云南省工会职工服务阵地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统筹加强建、管、用工作,着力解决基层工会缺人员、缺经费、缺阵地问题。

三是强化规范运行。坚持和完善会员代表大会制度,落实会员代表中一线职工的比例要求,依法依章程产生基层工会委员会、经费审查委员会、女职工委员会。逐步实现会员会籍管理规范化和信息化,实行“一次入会、动态接转”。推进“会、站、家”一体化建设,开展建家评家、会务公开等,坚持依靠会员办工会。

四是强化作用发挥。区域性、行业性工会着重开展具有区域、行业性质和特点的工会工作;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工会着重加强组织吸纳、引领带动和维权服务等;企业工会着重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工会着重开展创先争优等活动,让基层工会工作更加聚焦。

今年是《行动计划》实施的开局之年。为确保《行动计划》落地见效,省总工会采取了四项工作举措。

一是深化党建带工建。坚持党对工会工作的全面领导,加强基层工会建设列入全省基层党建工作方案和党建带群建工作要点,纳入各级党组织的工作内容,以党的建设引领工会建设。

二是注重协调联动。争取省委组织部、省委社会工作部、省交通运输厅等省级相关部门和行业党委的大力支持和协调配合,出台实施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建会入会相关文件,形成任务共抓、信息共享、平台共建、活动共推的工作格局。

三是加强工作指导。建立由省总工会厅级干部和业务部室挂钩联系16个州(市)总工会、头部平台企业云南分支机构的工作机制,组织省、州、县三级总工会干部赴基层蹲点,做好政策宣传、服务指导。

四是加大经费支持力度。预计省总工会今年将安排1.5亿多元,进一步加强基层工会经费、阵地、人员的投入和保障,支持基层工会建设。

在各级相关部门和各级工会的共同努力下,到8月底,基层工会建设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全省10家头部平台企业云南分支机构具备条件的全部建会;新入会的货车司机、网约车司机、快递员、网约配送员4类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达3.8万余名,其中,仅货车司机、网约车司机达2.4万名;实现省级以上园区全部建立工会,园区企业建会率达76.2%,提前完成全年计划目标。

在推进“工会+法院+检察院+人社+司法”协作联动机制建设,依法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方面,工会做了哪些工作?

今年以来,为认真贯彻省委和全国总工会有关工作要求,落实省总工会“536”重点工作安排,以推进“工会+法院+检察院+人社+司法”协作联动机制建设为有效抓手,做深做实工会劳动法律监督“一函两书”和劳动争议多元化解工作,在涉及劳动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劳动安全卫生等与职工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领域中,推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最大限度维护广大职工的合法权益。主要开展了以下三项工作。

一是注重源头参与,强化制度保障。去年12月27日,省政府与省总工会第十次联席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支持工会在劳动争议多元化解中充分发挥作用的建议》,明确由省总工会牵头,会同法院、人社、司法等部门研究制定工会参与劳动争议多元化解的制度文件,进一步完善工会维权手段。今年2月29日,全国总工会联合最高院、最高检、人社部组织召开了全国工会推行劳动法律监督“一函两书”工作部署会,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行“一函两书”制度(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提示函、意见书、建议书)。为贯彻落实好省委、省政府和全国总工会工作要求,今年3至4月,由省总工会主要领导带队,分别与省高院、省检察院、省人社厅、省司法厅6次召开工作交流会商会,联合印发了推行“一函两书”、劳动争议多元化解的4个会议纪要、2个工作通知,在省级层面建立了“工会+法院+检察院+人社+司法”协作联动机制。4月29日,五部门联合召开全省视频部署会,安排部署“一函两书”和劳动争议多元化解工作,并于8月初联合印发了《云南工会参与劳动争议多元化解操作指引》,从源头上构建了坚强的制度保障。

二是夯实工作基础,提升维权质效。聚焦组织、培训和工作“三个全覆盖”,指导全省各级工会深入贯彻落实《云南省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一函两书”、劳动争议多元化解等相关制度文件,大力推进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建设,加大监督员、调解员培训力度,打造了“一站式”“一体化”劳动争议多元解纷平台。截至目前,省总工会、16个州(市)总工会、129个县(市、区)总工会全部建立了劳动法律监督委员会和劳动争议调解组织,1.5万余个基层工会建立了劳动法律监督委员会,配备监督员2.9万余人,工会维权组织力量不断增强。近三年来,全省各级工会发出工会劳动法律监督“一函两书”3000余份;受理劳动争议案件2600余件,调解成功率85%。云南工会工作法治化成效得到中华全国总工会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相关做法在全国工会法律工作会议上作了经验交流。

三是突出示范带动,推动基层创新。工作实践中,尊重基层首创精神,支持鼓励各级工会主动创新,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做法。如,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成立“工会+法院+人社+N”劳动争议诉调工作室,组建以省劳模、省金牌劳动关系协调员领头的劳动争议调解员队伍,今年实现劳动争议调解成功率100%。昆明呈贡斗南花卉产业园区建立“云花”劳动争议多元化解工作站,推动工会12351服务职工热线与人社、法院、司法行政等部门联动,在基层一线“一站式”化解劳动争议,去年以来累计提供法律咨询服务162件次,组织调解、协助办理司法确认188件,涉及金额200余万元。安宁市草铺街道创新打造“‘一函两书’+《农民工权益监督约定书》”监督模式,近三年来,联动调处职工维权案件196件,为7800余名职工挽回经济损失9100余万元,做到小事不出工地、大事不出街道、矛盾不上交。临沧市临翔区总工会向某直播企业发出首份劳动法律监督提示函,通过与人社部门联合调解,为从业人员追回了应得的工资报酬。曲靖市总工会运用“一函两书”制度,联合相关部门推动解决职工社会保险补缴问题,较好地维护了职工合法权益。

来源:​云南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