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方面指责消费者丧失理智,恐怕有失公道

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近日,有网友发视频称,柘城县一家超市被传即将倒闭,大量顾客涌入超市抢购,有人直接撕开食品包装连吃带喝,现场一片狼藉。9月6日,该超市工作人员告诉记者,9月4日起,不少顾客听闻超市要倒闭的传言后,来超市排队购物,客流量是平日的数倍,营业时间也被迫延长至晚上12点,警方到场管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视频看,现场颇为狼藉,超市如同遭劫,连视频拍摄者都说:“这些人啥素质。”但随后曝光的一些细节,似乎说明事情并不简单。

比如超市工作人员也承认,网上有传言,“导致顾客恐慌”。而天眼查显示,8月28日,该超市所属的柘城幸福万家商贸有限公司新增1条被执行人信息,被执行总金额490.09万元。

那么这件事似乎更容易理解了:消费者认为超市可能倒闭,为了减少损失而恐慌性购物。这个过程可能过于“狼吞虎咽”了一点,场面颇有点凌乱不堪,但事件的性质应该未必如传闻中那么恶劣。比如工作人员称,“大部分顾客是持充值卡消费,大面积偷抢盗之类的没有,但是(在超市里)吃喝的确实有很多”。

所以,对于这件事当前更重要的还是查清楚到底是“抢盗”还是“抢购”,二者还是有根本性区别的。

但互联网上,很多人似乎没有这种耐心,已经将这种事上升为地域攻击了。一些网友联想到去年“迷笛音乐节”物品失窃、玉米种植基地被五百余人哄抢等事件,迅速将该事件与之等同起来,掀起了一场对地域的攻击。

我们还是应当就事论事。在这起事件中,考虑到之前那么多商家跑路、充值卡退款无门的案例,消费者陡然变得紧张,似乎也无足深怪。尤其是叠加了诸如被执行的信息,这更增加了负面传闻的可信度。

在这种事情上,人们挂在嘴边的词就是“民风”,但民风也不是凭空出现的,它必然是社会信用状况所塑造出来的,是一种互动的结果。那些丢下消费者不管不顾的商家,从某种层面上说,也是“民风”的一部分。商家如果打破了基本的信用预期,普通民众当然会做出应激反应。这时单方面指责消费者丧失理智,恐怕也有失公道了。

当然,超市的表态中似乎话里还有隐情,比如“损失仍在统计中”,似乎指向其中也有些不法行为的存在。比如所谓“现场吃喝”云云,很难想象吃喝完毕又怎么结账付款,这当中浑水摸鱼的情况大概免不了。

那么当地应当对此进行调查,并且以“不和稀泥”的方式做出严肃处理。对于反击地图炮,仅靠本地网民和外地网民隔空对线是不够的,最好的方式还是依照法治原则去追责。毕竟,法治环境远比含混缥缈的“民风”更有说服力,也是给一个地方最好的正名。

目前,当地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回应称已处理此事,该超市倒闭传闻不实。那么接下来的任务,就是重塑民风,重建基本的信任——既敦促超市澄清疑问,保障消费者的权益;也通过处理可能存在的不法行为,维护营商环境。真正能止住这种乱象的,不能只靠道德谴责,而必须依托良法善治,毕竟任何“民风”“素质”云云,都不过是社会生态的衍生物罢了。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清波

编辑 黄静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hxpl202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