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服务破难题。建立知识产权特派员联系服务企业工作机制,开展“进企业、优服务、促发展”活动。选派29名业务骨干组成3个特派员小组,精准深入全市60家企业对接企业需求和困难,听取企业意见和建议。今年以来,发放知识产权政策汇编200余册,收集知识产权工作需求表50余份。

精准施策促发展。重新修订《东营市知识产权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紧紧围绕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需求,对高价值发明专利培育和知识产权转化运用进行重点支持,13条含金量高、获得感强的知识产权“硬核措施”落地,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让企业用政策、添活力、得实惠、享红利。

精准对接促转化。实施知识产权转移转化工程,推进政府、企业、机构、高校知识产权战略合作,推进石油开采加工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建设,运用“互联网+产业”模式,提供创新成果转化、知识产权金融、知识产权交易等服务,累计线上发布成果2016项、专利信息12893件,推介专家人才信息2002条,有效推动地方专利转化。

集聚资源增便利。建设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引进国内外高端知识产权服务机构,设立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大力促进创新要素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依托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开展知识产权快速审查、确权、维权服务,目前1038家企事业单位已完成预审主体备案,预审合格发明专利授权率达95%,实用新型一次授权率100%。预审周期进一步压缩至3.7天,预审后发明专利平均授权周期压缩至2个月内,实用新型平均授权周期压缩至15天内。依托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TISC),广泛开展信息服务,开发石油装备、石油石化、新材料等10个产业专题数据库建设,面向全市企业开放查询,为企业提供统计检索、分析预警等精准信息推送服务累计1万人次以上,让知识产权服务“看得见、摸得着”,切实增强创新主体的获得感。(大众新闻·黄三角早报记者 巩奕含 通讯员 刘新东 韩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