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01

初夏的阳光温柔地洒在老旧的红砖房上,映衬出一片温馨的氛围。张伟坐在院子里的藤椅上,手里握着一杯浓茶,望着远处起伏的山峦出神。六十多岁的他,鬓角已经染上了些许白霜,但眼神依旧炯炯有神,仿佛在回味人生的点点滴滴。

突然,电话铃声打破了这份宁静,也将张伟的思绪拉回现实。他慢悠悠地站起身,走进屋内接起了电话。

“喂,老张,你还记得78年那件事吗?”电话里传来了一个熟悉的声音,是他多年的老友刘强。

张伟微笑着回答:“怎么会忘?那可是改变我一生的决定啊。”他的声音里带着一丝怀念,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实话,我一直有个疑问……”刘强欲言又止,“你当时为什么要主动让出那个提干的机会呢?要知道,那可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啊!”

张伟沉默了片刻,回忆如潮水般涌来。他深吸一口气,缓缓说道:“老刘啊,这个故事说来话长……要不,我从头给你讲讲?”

“好啊,我洗耳恭听。”刘强的声音里充满了期待。

张伟靠在沙发上,闭上眼睛,仿佛又回到了1974年的那个夏天。

02

“还记得我们刚入伍的时候吗?”张伟开始娓娓道来,“那年我18岁,刚从陕西勉县的农机厂出来……”

时光倒流到1974年,18岁的张伟告别了在农机厂当学徒工的日子,怀着满腔热血应征入伍。离开家乡的那天,母亲站在村口,眼含热泪地叮嘱:“伟子,到了部队要好好干,别给咱张家丢脸。”张伟使劲点头,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在部队闯出一番天地。

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初到部队的新兵训练期间,张伟遇到了不少挫折。

“跑步、俯卧撑、单杠……”教官的口令声在耳边回响,张伟咬紧牙关,汗水浸湿了军装。但是,他的体能始终跟不上其他战友。每天晚上,当其他新兵都酣然入睡时,张伟常常独自一人偷偷练习,希望能够迎头赶上。

就在张伟快要放弃的时候,一个高大的身影出现在他面前。“别灰心,多练习就会进步的。”那是刘强,一个来自山东的大个子。刘强不仅自己训练刻苦,还主动帮助其他同志。他教给张伟一些训练技巧,比如如何正确呼吸来提高耐力,如何调整姿势来提高俯卧撑的效率。

在刘强的帮助和鼓励下,张伟的训练成绩逐渐提高。两人也因此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每当遇到困难,他们都会互相鼓励,共同进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刘,要不是你,我可能早就被淘汰了。”张伟常常感激地说。

刘强总是爽朗地笑道:“别这么说,咱们是战友,互相帮助是应该的。再说了,你的进步都是靠自己努力得来的。”

新兵连结束后,因为文化底子不错,张伟被选中成为步兵连的文书。这个消息让他既高兴又忐忑。高兴的是终于有机会发挥自己的长处,忐忑的是担心自己能力不足,辜负了领导的期望。

“张伟,虽然你现在是文书,但不要忘记提高军事素质。”王指导员语重心长地说,“只有军事过硬,才能更好地完成文书工作。要知道,在战场上,每个人都是战斗员。”

张伟牢记指导员的话,白天认真处理文书工作,晚上加强体能训练。他的努力很快得到了连队领导的肯定。

“小张,你小子干得不错啊!”连长拍着张伟的肩膀说,“继续保持,以后有你大展拳脚的机会。”

张伟不好意思地挠挠头:“谢谢连长,我会继续努力的。”

03

时光飞逝,转眼间到了1978年。这一年,连队支部开始讨论提干人选。张伟和刘强都符合条件,成为热门人选。

“老张,你觉得谁更有希望提干?”一天晚上,刘强悄悄问道,眼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

张伟看着多年的好友,心中突然做出了一个决定。他微笑着说:“老刘,我觉得你更适合。你的军事素质比我强,提干后一定能做得更好。我想继续当我的文书。”

刘强惊讶地看着张伟:“你说真的?这可是难得的机会啊!你不是一直想为家里争光吗?”

张伟拍了拍刘强的肩膀:“我是认真的。再说了,我觉得自己更适合做文职工作。咱们军队需要各种人才,我在文书岗位上也能为部队做贡献。”

就这样,张伟主动放弃了提干的机会。这个决定让连队的领导们都很意外,但也对张伟的无私精神印象深刻。

不久后,张伟被叫到了团部。

“小张啊,你的表现我们都看在眼里。”团长笑着说,“虽然你没有提干,但我们觉得你更适合另一个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