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金融之都上海,正在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

不久前,围绕把沪地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模型生态高地的目标,浦东区揭幕了“模力社区”,旨在打造一个聚焦垂类模型应用的大模型产业生态集聚区。

目前,不仅有24家垂类模型上下游生态企业拿到了入驻“模力社区”的“钥匙”,这里的政策利好还吸引了底层技术、应用研发、场景设计、算力支持等多个领域的模型企业近40家。

黄埔江畔,不只是模型企业与人才愈发集聚,有着亚洲金融科技盛会之名的外滩大会落址于此后,每届会上,中外院士与金融科技行业领军人物们也会齐聚这里,展开产业“论道”,在思想碰撞中,凝聚共识。

在9月5日-9月7日举行的2024inclusion外滩大会上,蚂蚁集团、生数科技、复旦大学、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等来自100个全球顶尖科技公司和产学研机构,带来最前沿的人工智能实践;著名未来学家凯文·凯利、美国三院院士迈克尔·乔丹以及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坚、香港科技大学校董会主席沈向洋等探讨AI时代的全球趋势;今年外滩大会还首次设立了创新者舞台和AI创新赛,通过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超万名选手参与,鼓励年轻人以及各类型创业者开展小而美的科技探索。

“AI技术加速了创新的步伐。”凯文·凯利主旨演讲,开启了外滩大会上AI产业发展的中国叙事。无论是企业界的实践,还是专家学者的研究,各方都认为AI产业实践正呈现六大趋势:1、小模型成 AI 应用的关键引擎。2、异构算力助力抢跑大模型应用之战。3、高质量数据成为企业AI战略制高点。4、专业领域应用成大模型技术加速发展的“探照灯”。 5、智能体是新型终端形态,孕育新一代超级平台。6、具身智能变革智能陪护与未来制造。

智能体是迈向AGI的一条路

众所周知,伴随大模型时代的到来,人机交互方式急速演变,从图形到搜索,从推荐到对话,沈向洋认为,未来人机交互的新方式正指向“AI与IA”的融合共进,这里的IA(Intelligent Augmentation),即智能增强,代表一种以人为本的 AI 发展路径,运用技术提升人类的能力,而非取代人类,而新型人机交互模式的核心恰恰是大模型驱动的智能体。

ChatGPT固然有强大之处,但沈向洋认为,未来超级应用的方向是智能体,毕竟眼下及未来不会由一个模型代替所有的工作流,在AI仍处于早期发展阶段的当下,他希望行业可以下决心在产业应用方向上努力。

相较通用大模型来说,多模态小模型在行业应用中取得的效果更好,另外端侧AI应用逐渐成熟,由此引擎推动了一些超级应用的诞生:独臂男孩周键借智能仿生手可以在主论坛上演奏钢琴,特斯拉的人形机器人Optimus还有小鹏汇天“陆地航母”分体式飞行汽车等都出现在外滩大会的科技展区。

需要提及的是,今年超30个机器人登陆外滩,它们中不乏有展示烹饪技艺的,还有专门提供情感陪伴的……被观众观摩体验火爆的机器人背后,其实是经过多个周期探索的具身智能,再次成为AI产业应用落地的一个重要方面。

有专家在外滩大会上作出趋势指引,大模型时代让具身智能行业迎来新的拐点,具备三维感知能力的智能机器人,会日渐成为人类现实场景中的陪护助手,也可以进入千行百业的工厂流水线,去智能化改变生产模式。

除却硬件应用,人们还可以有更多与智能体这一新型的终端形态联结的方式。像蚂蚁推出的AI生活管家独立App支小宝、AI金融管家蚂小财等应用,让机器变身数字人、生活助手、智能“搭子”,真实地连接多个智能体,从而服务于人。

如今,智能体几乎成为一众科技公司新的角逐场,“智能体作为生成式AI的一种产品形态,是当下大模型应用的核心方向。”在蚂蚁集团总裁韩歆毅看来,智能体具备自主感知环境、智能决策并执行任务的能力,能让大模型长出“手和脚”。

为了让大模型产品“好用、有用和用得起”,当蚂蚁集团这样的巨头企业领头积极布局智能体生态时,学界也指出,智能体是迈向通用人工智能(AGI)的一条充满前景的道路。

AI应用落地实践的思考

去年至今,各厂商拥趸大模型落地,但参与外滩大会的嘉宾们已经有个共识,即拉长周期来看待大模型的发展,眼下正处于关键节点,竞争角力点需要从“拼参数”转变为“拼应用”。

不只是肯定智能体的未来意义,复旦大学教授黄萱菁在外滩大会上还分析了,AI走向专业智能体应用的过程中,关键研发测仍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黄萱菁立足行业视角指出了,基座模型能力不足、缺乏统一的交互式框架、缺乏自我学习与自我进化的能力,以及智能体存在安全与伦理等问题、挑战。

实际上,大模型爆发与模型性能提升的需求背后,算力、数据以及成本等“基础设施”有待优化,是当前行业不可回避的话题。

“AI基础设施”就让王坚有所思考,他在会上抛出了一个“AI基础设施是技术渗透的终极形式”的概念后,指出AI技术要对人类产生长远的影响,就需要巩固好云计算这一基础设施。

AI基础设施进一步保障着有关数据、模型、算力的规模不断变化,进而支撑“AI+”。由此,王坚希望扭转外界的一个人知:“AI+”不是AI和产业的简单结合,而是数据、模型和算力的组合。

迈克尔·乔丹也认为,人工智能落地产业,需要形成互相协作的集体,尤其要构建人工智能的协作系统,必须要引入经济学的“激励”视角。

亦如迈克尔·乔丹提及的“激励机制”,这一市场经济和集体智能的关键因素,在我国AI产业发展的每个周期浪潮中,都彰显的淋漓尽致。不妨将时间点拉回到去年,近乎行业集体行动,在基础设施层面验证着“大力出奇迹”,而今借2024外滩大会的契机,微观行业发展现况,一切都在回归理性。

可以看到,数不胜数的通用大模型之外,深入金融、医疗以及工业等领域的专用GPT、多模态小模型生机肆意,拥趸其中的从业者们更为关注应用落地以及技术的经济实用性,学者与专家们则着眼模型的能力展现,一针见血地指出幻觉频发、Scaling Law放缓等问题,实践分享与思想碰撞,目的都是要尽量填平当下AI产业发展进程中沟壑,朝着AGI的未来再进一步。

2024外滩大会设置的1场主论坛叠加36场开放见解论坛,“论道”的内核问题是AI产业的发展。当前不争的事实是,大模型公司在基座角色下纷纷降价普惠,芯片产业也加速迈入性能提升阶段,处于上下游的行业企业,正遭遇哪些不确定性的问题和变化,当然,最关键的是如何协作应对,寻求解法。

一个明显的变化正在发生,基础模型的成本快速下降后,困扰企业技术应用落地难的不再是大模型“贵”的问题,企业家们关注更多的是,AI使用成本与应用投产比如何动态平衡。

像数字人市场,过去生成一个动辄几十万,现在几千块甚至几百块就可以实现,这让生机智能CEO吴大生有所展望,门槛降低后将催生大量的应用。

技术普惠,背后的能力和服务都在升级。蚂蚁密算科技首次以蚂蚁集团旗下的独立业务公司出现在2024外滩大会上,当它对外展示出自身推动数据要素价值流通的诸多实践时,一个关乎数据维度的大趋势已然显现。

伴随一批新型数据服务公司涌现,不单单AI模型及应用所需的高质量数据增加,就连数据合成、隐私安全、多模态数据处理等能力和服务变得既灵活又多样,这既会助力更多企业站上AI应用与发展的制高点,也可以推动“博士级”AI应用的加速产生与发展。

针对算力与数据等多维度的掣肘问题,通过专业厂商深入其中攻坚突围,大模型技术才能加速进入专业领域,进一步实现应用落地。正因如此,医疗、金融等过去未被完全利用数据价值的垂直行业,得益于专有模型、智能体的深入赋能,生产力提升。

展望AI对商业社会带来的想象力和价值,凯文·凯利也对AI在各个产业落地的前景予以期待,他预计,金融、医疗等高信息密度、专业严谨的领域会是最先看到AI应用效果的产业。

钱方/文

版权与免责:以上作品(包括文、图、音视频)版权归发布者【经观撰写】所有。本App为发布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服务,不代表经观的观点和构成投资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