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到了弥留之际,母亲终于忍不住问父亲:你一辈子最爱的人是谁?她希望她的终日陪伴能得到父亲的认可,能留下‘是你’的回答。父亲喘息着,用微弱的声音说:毛主席。”

陈士榘的四子陈人康在回忆自己父亲的时候,经常会提到一个词—“大义灭亲”。在陈人康的眼中,一位战功卓著的上将父亲,给了这个家最大的骄傲和荣誉,却也让这个家庭走向了支离破碎。同是军人,陈人康敬佩父亲为民族的独立和昌盛付出的毕生努力;作为儿子,陈人康抱怨父亲对妻子儿女缺少最基本的关怀,他的心里只有家国天下,和他誓死保卫的毛主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假如说有山头的话,我们还是一个山头哩,都是井冈山的么!”

1912年,湖北新军工程营打响了改天换地的第一枪,辛亥革命正式爆发。陈午霆作为湖北新军工兵营管带带头向腐朽落寞的清王朝发难。而同样被卷入到这场革命洪流之中的,还有陈午霆年仅3岁的幼子陈士榘。

在父亲的兵营里亲历这场血与火的战斗,懵懂的陈士榘只是觉得热闹,以为外面的枪声都是放鞭炮,天空中流弹的光影更是吸引着陈士榘想要走出营帐,但一旁的母亲死死地按住了他,大声训斥道:

“外面在打仗,小孩子家不能出去!”

出身军人世家的陈士榘,受到了极早的战争启蒙,18岁时便在叔叔陈雨苍的推荐下进入董必武的湖北省青年团团校学习,并正式入团。同年,在武汉中央军校军训班毕业之后,陈士榘被编入武昌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警卫团,随部参加了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次在文家市村头当班站岗时,陈士榘看到一个个子很高、蓄长发、身穿蓝布衣裳的男子,走起路来还有些跛,身子晃来晃去,看样子不像个种田人。陈士榘立马喝住了他,命令他接受盘查。这个人很配合地站住,说:

“我是毛泽东,从铜鼓来的。”

打仗敢拼敢狠,又肯动脑,不到20岁的陈士榘在部队中很快就脱颖而出,引起了毛主席的格外注意。在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后,毛主席亲自发展陈士榘入党,并让他作为士兵代表参与茶陵县第一个红色政权的建立。

毛主席曾笑着对陈士榘说:

“你做了县太爷了,你也是个山大王哩。”

和普通士兵同甘共苦,带领着部队不断打胜仗,对于革命前途的讲话更是尽显雄才大略,在陈士榘、罗荣桓这一批井冈山的青年战士眼中,毛主席就是他们革命生涯中的第一个领路人,一个可以改变这个国家命运的人。也正因如此,他们一生都在坚定着一个信仰,紧紧追随着毛主席。

40多年后,毛主席在北京接见军队干部,看到陈士榘时,握着他的手说:

“陈士榘同志,假如说有山头的话,我们还是一个山头哩,都是井冈山的么!”

敢指挥陈赓,找刘伯承要权,面子最大的华野参谋长

解放战争初期,为了执行毛主席的“挺进中原解放豫西”的作战计划,中野4纵、9纵和83军统一划归陈赓、谢富治指挥,简称为“陈谢兵团”。在战略反攻阶段,陈谢兵团和刘邓的中野、陈粟的华野三路大军以“品”字形布阵,互为犄角,也是自成一系,威震中原。

陈赓是开国大将,论资历甚至要高于一些元帅,军中地位极高,长期率军独当一面。但有意思的是,在洛阳战役时,正是风光无限的陈赓却久违地充当了一次下级,而指挥他的人正是后来被授予上将军衔的陈士榘。上将指挥过大将,这样的例子在军中是唯一一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8年3月,担任华野参谋长的陈士榘和政委唐亮率领“陈唐兵团”(华野第3、第8、第10纵队)从华东战场转战千里,会同陈谢兵团发起洛阳战役。中野、华野两大主力兵团协同作战,按理应该让资历更高的陈赓统一指挥,但是毛主席在发往前线的电报中,却意外地指示到:

“陈唐率三、八两纵至平汉路西与陈谢主动靠拢。陈谢受陈唐指挥。”

不仅是洛阳战役,毛主席还在后来的电报中强调到下一阶段的配合作战,仍由陈唐指挥陈谢。毛主席用人不循常规,让陈士榘指挥老资格的陈赓就是最典型的一例。不单纯地论资排辈,而是让当时在装备和攻坚经验上更有优势的陈唐指挥陈谢,毛主席再一次选择了相信这位井冈山走出来的排头兵陈士榘。

陈士榘擅用炮兵,手下的3纵8师又是华野头等攻坚主力,再加上陈赓兵团的全力配合,洛阳战役也打出了我军炮兵和步炮协同的巅峰一战,全歼敌军主力2万余人,取得大捷。

1948 年12月,淮海战役推进到最紧张的第二阶段,中野7个纵队合围黄维于双堆集,却屡攻不下。为了加快围歼黄维兵团,华野抽调5个纵队和特种兵纵队炮兵一部,由陈士榘统一指挥,支援中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时的双堆集战况已经陷入胶着,中野前线几个纵队伤亡很大,战士也非常疲惫。但陈士榘兵团到达双堆集后,却没有马上投入战斗,而是选择了按兵不动。刘伯承虽是儒将,也是急上了头,亲自给陈士榘打电话询问:

“你要等我们中野打前锋,等拼光了,华野再来渔翁得利吗?”

粟裕了解情况后,也是让政治部副主任钟期光紧急赶往前线,催促陈士榘迅速行动。而陈士榘给粟裕的回复是

“中野太疲劳了,让他们撤出来,给出一条主攻路线,我们上。”

对于陈士榘的想法,刘伯承能答应,但是在前线打红了眼的中野诸将却不干了,仗都打了一半,现在撤下去,哪个能受得了。关键时刻还是刘伯承彰显魄力,给王近山下死命令,让他的6纵让路,并服从陈士榘的指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这样陈士榘还嫌不够:

“一个纵队不行,所有部队统归我指挥方可。”

刘伯承持电话沉思良久,回答道:

“可。”

陈士榘战场要权,搞得中野和华野两边的首长急上了头。但是单从战场局势来看,陈士榘的要求却又并非是无理之举。两军协同作战,重在统一指挥,洛阳战役就是最好的例子。况且此时中野已现疲态,华野兵峰正盛,让华野支援部队分散支援中野各纵队反倒会拖延战机,甚至陷入死局。陈士榘要来主攻路线,要来指挥,也用一场酣畅淋漓的最后攻势彻底击溃了黄维兵团,为淮海战役立下大功。

在双堆集战役结束后,陈士榘也是遵从粟裕的指示,将此战缴获的装备辎重全都留给了中野,给予了兄弟部队最好的支持。中野让主攻,华野让装备,这两让也成为淮海战役的一大美谈。

“工程兵司令非陈士榘莫属。”

1952年,我军正式下达了筹建工程兵的命令,而在首任工兵司令的人选上,毛主席只说了一句话:

“陈士榘祖父克山、客水,父亲、叔叔工兵管带,工程兵司令非陈士榘莫属。”

祖父和父亲都是清朝的工兵将领,陈士渠也是名副其实的工兵世家。在长征路上,陈士榘就曾大显身手,指挥工兵队在贵州茅台镇架起两座浮桥,为红军“四渡赤水”提供了工程保障。也正是因为毛主席最为了解陈士榘的背景和能力,才钦点了这位工程兵司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58年,为了配合原子弹和氢弹的研制工作,特种兵工程指挥部正式成立,代号7169部队,也是当时共和国最为绝密的部队。陈士榘再次挂帅,率领10万工程兵大军秘密开赴西北荒漠,在这个“死亡之海”进行“两弹”工程建设。

1964年,寂静的罗布泊上空突然出现了一道耀眼的闪光,陈士榘曾说,这是他一生之中见过最为壮丽的一幕。在年底的联欢会上,毛主席走到陈士榘和张爱萍将军面前,笑着说:

“祝贺你,你们(指工程兵)立了功,他们(指国防科委)出了名,你们做窝(建成两弹基地),他们下蛋(成功地爆炸原子弹),我们中国人说话开始算数了!你们都立了大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士榘半生戎马,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建立了不朽功勋。建国之后致力于工程兵正规化建设,中国国防工程和导弹、原子弹工程建设,是当之无愧的工兵之父,两弹元勋。这位性格直率,铁面无私的开国上将,一生只坚定了一个信仰:跟着毛主席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