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56
封面新闻记者 杨金祝
理塘地处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结合部的甘孜藏族自治州西部,这里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是318国道的重要枢纽,被游客称为“天空之城”。
如何持续把资源优势变发展优势?获评天府旅游名县以来,理塘发生了哪些变化?日前,由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2024天府旅游名县巡礼”活动走进理塘。
理塘县委书记董德洪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将借力天府旅游名县联盟、国家和省州文旅推广平台等,不断输出和对外宣介理塘优质文旅资源,进一步彰显理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理塘县委书记董德洪
记者:理塘县去年成功创建为天府旅游名县,这块“金字招牌”一年来给理塘县带来了哪些变化?
董德洪:理塘的旅游资源丰富多彩,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怎么样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是我们一直以来都在思考的问题。去年,我们创建天府旅游名县成功以来,这个金字招牌为我县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动能,从群众观念意识的转变,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都在经历一场新的蝶变。
首先是全域发展旅游,全民参与旅游的意识越来越深入人心。如果你以前来过理塘,与今天的理塘相比,你就会发现,以前一栋栋闲置的传统藏房,经过改造如今已蜕变成了高端诗意的民宿、特色鲜明的微型博物馆;数字文创、藏式咖啡餐吧、旅拍等新业态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曾经只有本地居民的普通藏寨,如今也成了游客争相打卡的旅游景点。全县从事餐饮住宿的中小企业突破1500家,去年的旅游收入达35亿元。天府旅游名县带来的切身实惠,让全县上下把旅游作为支柱产业的思想共识高度统一,全县群众参与旅游的热情空前高涨。
其次是天府旅游名县这块“金字招牌”,让慕名前往理塘的游客越来越多。去年全县游客首次突破300万人次,今年前8个月已经接近160万人次。
第三,天府旅游名县这块“金字招牌”,让群众的腰包越来越鼓。比如:“噶龘文创”将本地普通的牦牛奶、酥油等寻常的物品经过传统的手工技艺加工,一下就变成了高端新奇、高附加值的产品。比如:“地觅艺术”用藏文书法为游客书写祝福语、名字等,既传承了当地的优秀文化,又增加了经济收入。“名县”为我县带来了更广泛的创业兴业热潮。过去,有些人总认为“旅游服务是低人一等”的工作,现在,更多的群众通过身边案例开阔了眼界、转变了观念,服务业从业人员不断增加,现如今已达6000余人,而且他们的收入也在逐年增加。
第四,天府旅游名县让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越来越深。随着大量游客的涌入,游客与本地居民交往交流的过程中产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让各民族之间更加了解、更加团结,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出了巨大贡献。
记者:随着全国旅游发展大会的召开,文旅产业发展被提到更重要位置,作为天府旅游名县,理塘县如何抢抓机遇?
董德洪:理塘文旅产业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强大的发展潜力,我们坚信,理塘文旅发展大有可为、未来可期。
一是在开发优质旅游产品上持续下功夫。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实际上就是要能够提供更多优质产品和服务。我们将加大基础配套设施建设的投入,财政将重点倾斜、安排文化旅游发展资金。我们将结合本地资源优势,突出理塘旅游亮点。守护好毛垭草原、格聂雪山等“绿水青山”,开发高原生态观光、温泉康养、山地旅游系列精品旅游线路。开发汽车营地、318汽车影院等公路IP新概念旅游产品,打造一批乡村旅游精品示范村。进一步挖掘勒通古镇·千户藏寨的历史人文价值,做好要素升级,提升打造藏族文化“百科全书式”的全景游玩地,解锁旅游新体验。做强做优“极地果蔬”“天空牧场”等区域农特产品品牌,提供更多满足游客购物需求的“理塘好物”。把分散的景区化点为珠、串珠成链、并链成片,进一步发挥整体效应。
二是在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上持续下功夫。目前,我们正在加紧研究出台《加快文化旅游行业高质量发展激励措施》等各项优惠扶持政策,助推全县旅游发展再掀热潮。同时,也清醒看到,随着文旅产业与乡村振兴战略的紧密融合,理塘本地群众正逐渐成为文旅产业发展的生力军。我们将进一步加大旅游从业人群业务能力培训,提高“人人都是旅游形象”的全民旅游服务意识,提高涉旅服务质量,鼓励农牧民群众共同参与旅游环境建设,振兴现代乡村服务业,助力持续增收。
三是在探索文旅融合发展上持续下功夫。从目前来看,文旅产业呈现定制化、个性化发展的趋势,作为“天府旅游名县”,我们将紧跟时代节奏,不断解放思想,围绕理塘县文旅产业发展布局,积极探索展现文旅融合发展新场景。要以原文化为“体”、以新时尚为“用”。理塘县有赛马、山歌、锅庄、土陶、牦牛皮制作等省州级非遗项目,有无量河国家湿地公园、海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自然资源。我们将立足于此,针对不同群体的消费习惯、消费偏好,根据市场需求精准营销,千方百计满足不同群众文旅需求。着重培育提升一批如古镇夜景经济商圈、网红打卡地、微博物馆巡揽、非遗手作体验、濯桑乡乡村艺术村落等文旅消费新场景,满足个性化、多样化的消费需求。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