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后,杨得志将军一直情牵梦绕生他,养育他的故乡,惦记着家乡的亲朋好友。

在革命战争年代,母亲早早过世,因为家中贫困,父亲和几个弟妹也没能活下来。

唯有姐姐还活在世上,时隔多年,不知道姐姐过得怎么样?

1950年,杨得志回到家乡探亲,姐姐拿出一张照片说:“如今好了,这张照片终于能重见天日了,在过去被坏人看见要杀头的!”

究竟是一张什么样的照片,能让姐姐如此小心翼翼?

童年经历

杨得志出生在贫苦家庭,家里十几口人,只有父亲和叔叔两个劳动力,记忆中他们常常吃不饱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家里人口众多,但是田地却没有多少,若是仅凭种田得来的粮食为生,一家人迟早要饿死。

为了能多赚一些钱,父亲选择成为一名打铁匠,他以为只要自己不分昼夜地劳作,总有一天能脱离贫困。

但是兵荒马乱的年代,又有多少人能买得起铁具?

为了养活十几个孩子,父亲和叔叔一年四季挑着风箱、火炉,走街串巷,四处叫卖。

可是父亲省吃俭用几个月,只够他到私塾学几天的课程,连《三字经》《百家姓》都没学完就被迫辍学和父亲学习打铁的手艺。

别人家都是有说有笑的,可是杨得志的家里只有无尽的哀愁和叹气。

因为缺乏粮食,家里的孩子走了一个又一个,他甚至都不清楚弟弟妹妹被埋在哪里。

只知道回家后看见满脸泪水的母亲,绝望而又无奈地看着怀中早已冰凉的孩子。

骨肉分离,是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痛苦。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杨得志从小就跟父亲学习打铁,白天他们到各家各户打镰刀、锄头等农用工具,晚上就找点稻草铺在身下,露宿在别人屋檐下、大树下、门洞旁、破庙里。

但凡是能避雨的地方,都会被他们当成落脚之地。

饿了,就到别人家讨要两口饭吃,或者找一些剩饭剩菜吃。

由于长期风餐露宿,父亲患上了很严重的风湿病,没有钱医治,每当到了夜晚或者是下雨天,风湿病就会发作。

每次发作,父亲都会疼得五官缩在一起,额头上豆大的汗珠一颗接一颗。

实在疼得难以忍耐时,父亲就用大锤砸地,转移注意力,父亲旁边的地上总是会出现一个又一个的深坑。

大锤虽然砸在了地上,却也砸在了杨得志的心里,他发誓一定要赚到钱给父亲治病。

没过多久,母亲也因为生产孩子太过虚弱加上伤心过度去世了。

自从母亲去世后,家里的生活更加艰难,他也不得不为了谋生到地主家里放牛。

在地主家工作,哪怕没有做错也会被责骂,被扣工资,辛辛苦苦一个月,才能拿到几文钱。

迫于生计,杨得志在14岁的时候和哥哥杨海堂到江西安源煤矿厂做一名挑煤工人。

在这里,杨得志再一次见到了资本家丑陋的嘴脸,每天天不亮就要起床挑煤,深更半夜才能休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一到发放工资的时候,却发现钱少得可怜,起初他以为是自己刚来,还在“实习期”。

但是忙活了大半年,一分钱也没有涨,到手的工资还不够买回家的火车票。

“安源是洋人和老板的天堂,但却是穷人的噩梦,是无止尽的深渊!”

为了能回到家乡,兄弟俩在火车站等了大半宿,才扒上一辆运煤车,在煤车里坐了一晚上。

在家里生活了小半年,依旧没能改变贫困的生活局面。

听大人说衡阳正在修路,需要大量工人,待遇也不错,杨海堂决定先去衡阳看看情况。

他跟随大人到衡阳工作,这里比安源煤矿待遇好一些,一个月还能攒一点钱寄回家。

于是杨海堂写信告诉杨得志,让他也来这里工作。

但是父亲不放心杨得志一个人去那么远的地方工作,沉默了好几天,他痛恨自己无能,不能给孩子一个好的生活环境。

杨得志一心要赚大钱给父亲看病,他已经失去了母亲,失去了那么多弟弟妹妹,不能再失去父亲了。

在他的苦苦哀求下,父亲还是同意了他的要求,临行时,父亲坚持要送他一程。

两人一路无言,默默朝前走着,看着父亲瘦弱的身体,弯曲的腰背,杨得志哭了。

父亲已经这么大年纪了,却没能过上一天好日子,如今自己和哥哥都离开,姐姐也嫁人,只剩下父亲和叔叔两人。

两人每天要起早贪黑工作,还要照顾年幼不懂事的弟弟妹妹,生活的压力可想而知。

他想要宽解父亲几句,却又不知道从何说起,欲言又止。

父亲看了看他说道:“我担心你在外面会被人欺负,你性子火爆,记住不要冲动。”

送了一段路又一段路,父亲将行李交给他后,嘱咐道:“你一定要做个有志气的人,有空就回来,爹等着你。”

看着父亲的背影,杨得志控制住了心情,他没想过这次一别竟是永诀。

这一去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还能回来,姐姐杨桂泗一直跟在父亲后面,远远看着弟弟。

杨桂泗对胞弟一直很疼爱,小的时候给他做衣服,纳鞋底,晚上担心他睡不好觉,在一旁给他扇扇子,驱蚊。

冬天给他暖被窝,做饭,有什么好吃的都留给弟弟吃。

当听说他要出远门谋生时,杨桂泗的心里充满了担忧和不舍,只能连夜为他做了一双布鞋。

“记得早点回来,姐姐在家里等你。”桂泗姐哭着拉着弟弟的手,不肯放开。

“姐,你等我回来。”杨得志紧紧抱着桂泗姐,然后毅然走到车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