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姜俊 记者 谢喜卓/文 王玉秋晨/摄)9月7日,在南京鼓楼区湖南路街道青岛路社区,现代快报小记者跟着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新叶青协志愿者,开启了一堂别致的品学中华经典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青岛路社区“品学中华经典”课堂启动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当天上午10点,来自南京市青云巷小学的祁采蘩小朋友,用一首穿越千年时光依旧震撼人心的《将进酒》诗朗诵,为此次活动拉开了帷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记者和志愿者的合影

“古琴作为中国传统乐器的代表,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被誉为‘文人乐器’,在音乐史和文化史上占据重要位置。”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新叶青协志愿者介绍说,南京以独具特色的六朝古都文化气息,为金陵琴派的形成提供了肥沃的文化土壤。金陵琴派以独特的演奏技巧和艺术表现,形成了鲜明的地域特色,特别是典雅细腻的琴曲风格,尽显江南文化的柔美与含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记者在认真听讲

古琴的琴身通常由桐木制成,其形状呈扁平的长方形,上面装有七根弦,十三个徽位也十分讲究。志愿者告诉小记者们,除此之外,优质木材的选择对古琴音色也是至关重要的,常用材料包括紫檀、梧桐等。而制作阶段对于琴身的精细雕刻、漆工的上漆与打磨,都离不开传统手工技艺,每一步都需匠人精心打磨,以确保琴体的坚固与美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志愿者在分享川江号子

当天,除了古琴鉴赏之外,志愿者们还通过一首首精彩的“川江号子”曲目,带着现代快报小记者们一起品鉴了流行于川渝地区的民间艺术。丰富的唱词、多样的腔调、特色的语言交织在一起,让小记者们的为之震撼。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新叶青协主席姚慧阳介绍,后期她们还将把“漆扇”“扎染”等实践活动带进社区,让更多小朋友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记者李润彬和她的妈妈

现代快报小记者李润彬今年8岁了,活动当天,她找到了自己的兴趣爱好,那就是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古乐器。她说:“我从幼儿园的时候开始学钢琴,现在想选择一些有历史文化的乐器,比如古筝或者古琴。”妈妈李女士表示,当初之所以选择钢琴,只是为了让孩子接触音乐,感知音乐世界的旋律美。现在既然孩子有了自己的目标,作为家长,当然应该支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青岛路社区党委书记谢蕾

“正值南京市第二十一届社会科学普及宣传周,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让大家静下心来品读经典,感悟先贤智慧,汲取文化营养,这就是我们打造‘品学中华经典’科普课堂的初衷。”青岛路社区党委书记谢蕾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她们计划通过中华艺术、中国哲思、中华典籍、中华科技四个板块的系列课程,让辖区里的孩子们感悟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湖南路街道宣传委员、统战委员韩志娟

“以轻松有趣的方式,引导孩子们体会中华艺术的柔情与豪迈,中华典籍的博大与精深,中华哲思的宽容与平和,中华科学的智慧与辉煌。”湖南路街道宣传委员、统战委员韩志娟表示,相信通过此次科普课堂的系列活动,一定能让孩子们对中华经典有更深的理解和感悟,在与古人对话中,感受跨越千年的智慧与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