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备受学术界瞩目的历史学者王汎森的经典著作《古史辨运动的兴起:一个思想史的分析(修订版)》简体版正式由世纪文景出版发行。《古史辨运动的兴起》是王汎森的重要学术成果之一,原书于1987年由允晨文化出版,以其深刻的学术洞察力和严谨的论述,成为研究近代中国思想史、学术史不可多得的经典之作。该书初版后,又分别于2016年、2023年在台湾地区修订再版。此次简体版的出版,在2023年版基础上做进一步的品质升级,满足了大陆读者多年来对于这一学术经典的渴求,为推动中国思想史研究的深入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学术资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文化运动之后,一场对于先秦、秦汉史料真实性的论争迎来了高潮,这就是著名的“古史辨运动”。顾颉刚等史家振臂而呼,试图推翻儒家典籍的古史叙事,认为“层累造成中国古史”,在学术界、社会上引起了地震式影响。

王汎森在大学时代就开始关注古史辨运动,并在研究生一年级时对该问题展开系统研究。这部作者29岁时完成,却影响学界近40年的著作,通过详尽的史料分析和深入的思想剖析,系统阐述了古史辨运动在近代中国史学界兴起的原因、过程及其深远影响。他以其敏锐的学术眼光和深厚的学术功底,揭示了古史辨运动背后复杂的学术思想脉络和社会文化背景,为我们理解近代中国史学的转型和发展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洞见。

该书认为,导致该运动产生的最具关键性的因素是清季今文家的历史解释,而清末民初错综复杂的思想学术环境尤为重要,顾颉刚个人的“冲天一击”则是运动的触媒。此外,该书也考察了三个层面的问题:第一个层面,思想家们原来的想法到底是什么,这些想法与他们生活于其间的思想传统有什么样的关系;第二个层面,思想家们真正做到了什么;第三个层面,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思想家们的实绩产生了什么影响,及后来的人怎样去理解其作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古代的历史文献众多,其中不乏后人伪造或篡改的作品。这些文献的真伪问题一直是历代史家研究的难题,也形成了古籍辨伪和古史考据的悠久历史。20世纪初,西方的科学方法和实证主义思潮传入中国,对中国学者的学术观念产生了深远影响。学者们开始追求更加严谨的历史研究方法,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历史文献;一些学者则希望通过辨伪古史来证明中国历史的悠久和辉煌,以增强民族自信心。而当时内外交困的政治环境也对古史辨运动的兴起起到了推动作用,甚至一些政治势力也希望通过重新解读历史,来为自己的政治主张提供支持。

中国学术界在20世纪初经历了一场自我革新的过程,学者们开始质疑传统学术的权威性,寻求新的研究方法和视角,古史辨运动的代表人物包括胡适、顾颉刚等,他们通过严谨的考证和辨伪,对《史记》《尚书》等古代文献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许多新的见解和观点。这场运动对中国历史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促进了历史学科的现代化进程。

“它(古史辨运动)对近代史学发展的最大意义是使得过去凝固了的上古史系统从解榫处解散开来,使得各各上古史事之间确不可变的关系松脱了,也使得传统史学的视野、方法及目标有了改变,资料与资料之间有全新的关系。故即使不完全相信他们所留下的结论,但至少在传统古史系谱中,已经没有任何人或事可以安稳地被视为当然,而都有遭遇到怀疑或改写的可能。”王汎森在书中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书中,王汎森特别强调了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复杂关系,指出古史辨运动并非简单的反传统或全盘否定传统,而是在新的学术理念和方法下对传统的重新解读和再创造。他通过对古史辨运动中各位学者的思想和实践的深入分析,展示了这一运动在推动中国史学现代化进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今天的人们应该如何看待这场轰轰烈烈的运动?王汎森认为,“我们恐怕不能天真地认为经过一场史学革命后,所有上古史问题都解决了,也不可以把他们的结论当作唯一的标准,进而将这场史学革命以前所有的上古史研究成果一概视为废纸。这场史学革命固然帮助后来的史家冲破过去无数的迷雾,可是,在倒洗澡盆时也把婴儿倒掉了。现在,是将婴儿从地上捡回来的时候了!”

此次简体版的出版,原汁原味地保留了原书的精华内容,在排版、校对等方面进行了精心处理,为读者提供了更加优质的阅读体验。

采写:南都记者朱蓉婷 实习生叶嘉怡